22 《礼记》二则 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 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8 00: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都需要保持的良好习惯。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发现不足,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那么,“教”与“学”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二者中到底谁更重要呢?让我们前往《虽有嘉肴》中寻找答案吧!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第一课时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分析探讨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小戴礼记》。《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礼记正义》
教育学
《礼记》
教学相长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兑命( ) 学学半( )
yuè
xiào
3.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
(2)不知其善也( )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嘉yáo( )

4.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学”同“敩”,教导,使觉悟。
5.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不知其旨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甘美
意义
即使
虽然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虽有嘉肴
虽有至道
教学相长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即使
因此
困惑
自我反思
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因此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探究:分析探讨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1.小组合作说说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2.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小组合作,说说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在现代教育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教”跟“学”是两个主体;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而课文中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知道不足,并自我反省,对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2.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学是第一位的,不学,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第二,“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可采用教的方式学习,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他的反映,如果他明白,可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虽有嘉肴
推论一
嘉肴
至道
弗食
不知其旨
弗学
不知其善
推论二
学之不足
教知困
推论三
自反
自强
结论
教学相长
“学学半”
教与学
相互促进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通过《桃花源记》,我们认识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今天,这篇《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另一个美好的社会!它是怎样的?它与“世外桃源”又有哪些相似之处?你对它又有怎样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礼记》二则
第二课时
大道之行也
1.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探讨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
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礼记》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男有分( )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fèn


3.词类活用。
(1)使老有所终 ( )
(2)壮有所用 ( )
(3)幼有所长 ( )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guān寡( )

4.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大道之行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2)男有分,女有归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3)矜、寡、孤、独。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宽阔的路
为两个字。“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女子出嫁
返回
(1)《大道之行也》节选自 。课文是其开头部分里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说的一番话 ,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 社会的基本特征。
(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礼记》
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是谓大同
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 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是,表判断
品德高尚
同“举”
才干出众
培养
因此
以……为亲
指父母
以……为子
指子女
终老
同“鳏”,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使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出嫁有归宿。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
作乱害人

从外面把门带上
把门闩插上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作大同社会。
探究:分析探讨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2.探究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文中的“大同”社会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3.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地快乐地工作,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2.探究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文中的“大同”社会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示例: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3.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大道之行也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理想社会
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谋闭不兴
盗窃乱贼不作
外户不闭
大同社会
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示例:
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社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