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01
范围:第六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班级开展以“展开想象的翅 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特邀你一起参加。
下面是小语学完本单元后所写的感悟,他想在活动中和同学们 分享,但有一些字词他不太确定,请帮他完善。(共4分)
张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欣赏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安徒生童 话里的那个皇帝喜欢炫 yào 他的新衣服;女娲在 chéng 澈的池水 中看见了自己的身影,灵机一动,便开始创造人类;伊索寓言中,赫 耳墨斯是商人的庇护神,蚊子和狮子给我们上演了一场较量之战 ……这些想象散发出奇幻的光辉,引人遐思。
1. (2分)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庇护( bì ) 较量( liàng )
2. (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炫yào(耀) chéng(澄)澈
3.(2 分)我国有很多神话故事体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如“女娲 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小雯搜集了一幅“精卫填海”的 书法作品想和大家一起鉴赏,同学们对该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 项是( D )
A. 甲:该作品是隶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B.乙:该作品是隶书,一波三折,蚕头雁尾。
C.丙:该作品是楷书,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D.丁 :该作品是楷书,姿态方正,规矩整齐。
4. (3分)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对想象及富于想象力的作品的看法, 你发现其中三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检验更广大的世界。
②安徒生这个名字也因为这些作品的原因而超越国界,逐渐为全 世界所熟知。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上走几遍,我们既能看到五 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就能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
①用词不当,应将“检验”改为“体验”;②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③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就”改为“又”。
5.(8分)小文发现古代诗人也常常借想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下面 是他对所学古诗的梳理,请帮他补充完整。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作者借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读者借 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①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② 随 君 直 到 夜 郎 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句,诗人把明 月想象成通情达意的使者,托明月将自己的担忧与思念带给被贬 远方的友人;“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 商隐《夜雨寄北》)两句,诗人想象未来与家人重逢之日的欢乐场景,抒
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⑤ 客路青山外 ,⑥ 行舟绿水前 ”(王 湾《次北固山下》),写诗人在船上想象青山外的驿道,暗含旅途奔波 之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 星 汉 灿 烂 ,⑧ 若出其里 ”(曹 操《观沧海》),写诗人登高远眺,想象着要像大海一样容纳万物 , 抒发了满腔壮志豪情。
6. (3分)搜索资料过程中,小雯发现“嫦娥奔月”不仅是神话传说, 更是中国月文化的起源。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写出你 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 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中秋节成为固定 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 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 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 ·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
①中国的“月文化”历史悠久。②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少年行(其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①,初随骠骑②战渔阳。 孰知不向③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①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掌宿卫、侍从。②骠骑: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
孰知不向:“孰不知向”的倒装。孰,谁。
【乙参考译文】刚参军时就在汉家禁营中当羽林郎,一开始就随 骠骑将军战渔阳。谁不知道去守卫边关的艰苦,纵然死在那里还留 下侠骨芬芳。
7. (2 分)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 甲诗首句“僵卧孤村”与“卫国戍边”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爱国
热情终其一生。
B.甲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诗人怀才不遇 的悲凉。
C.乙诗首句提到少年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一职,跟随战功
显赫的霍去病出征,表现了少年的报国之心。
D.乙诗尾句用“纵”和“犹”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有力地展示了少 年的内心世界。
8 . (2分)结合诗歌和链接材料,补全下面的对话。
链接材料: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 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节选自歌曲《孤勇者》)
示例:甲、乙两诗都有为国献身的孤勇者形象,他们都有一颗爱国 之心。甲诗中的诗人虽年老体衰、卧病在床,但仍心系国家,做梦 都想要驰骋疆场,报效国家(1分)。乙诗中的少年一心想效功当 世,国家有难,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明知边关遥远荒寒,沙场 上更是出生入死但仍然义无反顾(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 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 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①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 米,得而爨②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③中而食之。选间④,食 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 食洁而后馈⑤。”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矣⑥入甑中,弃食不祥,回 取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⑦者心也, 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藜羹不斟:粗劣的食物都吃不到。藜羹,野菜做的汤。②爨(cuàn): 烧火做 饭。③甑(zèng):古代炊具。④选间:一会儿。⑤食洁而后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 才给他们吃。此处孔子是假借说梦来提醒颜回。⑥矣(tái):烟灰。⑦恃:依靠,凭借。
【乙参考译文】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 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 饭 。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 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 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 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烟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 饭),丢掉食物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 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 可以相信。弟子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9. (2分)下列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运用已知词语的意思来推断陌生词语的意思,是理解文言词 语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津津乐道”中“道”的意思,推 断甲文中“国人道之”的“道”是“讲述”的意思。
B .连接动作一前一后,表承接关系,是“而”在文言文中的一种常 见用法。“有闻而传之者曰”中“闻”后才能“传”,所以“而”表 承接关系;同理,“得而爨之”的“而”也表承接关系。
C.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甲文中“求闻 之若此”的“闻”和“一狼洞其中”的“洞”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意思分别为“听说消息”“挖洞”。
D. 归类整理是积累文言词语的一种好方法。乙文中“穷乎陈蔡” 的“穷”和“悲守穷庐”的“穷”,意思分别是“处于困境”和“穷困 潦倒”
【点拨】“求闻之若此”的“闻”是动词活用作名词,译为“消息”。
10.(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B.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C.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D.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11.( 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 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12. (4分)根据甲文内容,概括在消息传播过程中国人和宋君的 表现。
① 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② 派人找丁氏求证
13.( 4分)有人说,甲文印证了“耳听为虚”的道理,乙文反驳了“眼 见为实”的观点。结合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说 法的理解。
示例:甲文中因丁氏表达有歧义,听者误以为丁氏打井发现了一 个人,便以讹传讹,最后宋君派人前去求证,才明白是打井省出 了一个劳动力。可见,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2分)。乙文中孔 子亲眼看到颜回抓饭先吃而误解了他,后听颜回解释得知是因 饭里有烟灰,不忍浪费才吃掉了脏饭。可见,看到的不一定是事 实(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枕头,其实不是用来“枕”头的
程方洁
①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枕头,顾名思义,就是躺着的时候垫在 头下面使头略高的卧具。但是,枕头真的是像字面意思一样,只是 枕头的吗
②枕头枕的可不只是头。其实,枕头并不只是用来枕头的,如 果只是用枕头来垫着头睡觉,那么你就做错了。很多人睡眠质量不 佳,就是因为睡觉时枕枕头的姿势不对。单纯用枕头垫着头,会造 成肩膀与枕头中间的颈椎悬空,使颈部肌肉无法得到完全的放松休 息,导致睡觉的时候脖子产生酸痛感、拉伤肌肉,严重时甚至难以 入睡。
③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用对枕头,发挥其应 有的功效。睡觉时,要把脑袋和脖子都放到枕头上,让枕头撑着头 颈,使颈部处于正常颈曲位置,这样枕头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仅仅 是用脑袋枕着枕头,姿势不对,再贵再好的枕头也无济于事。
④除了正确的“枕姿”,选择一个高度合适的枕头也是保证睡眠 质量的重中之重,枕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研究表 明,过高的枕头会阻碍头部正常的血液循环,易导致脑缺氧,引发打 呼噜、落枕等问题的发生,高血压、颈椎病和脊椎不正的病人也不能 使用高枕;而过低的枕头则容易引起眼睑和脸部水肿,哮喘病、肺 病、心脏病的人也不能使用低枕。
⑤科学、舒适的枕头高度是根据人体颈椎排列的生理曲线确定 的,只有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弯曲,才能让肩颈部的关节、肌肉、韧带 等处于放松状态,得到较好的休息。一般情况下,枕头高度以稍低 于肩到同侧颈部距离为宜,大概在8~15 厘米,或按公式计算:(肩 宽一头宽)/2。
⑥选择枕头还需要考虑睡姿,不同的睡姿所需要的枕头高度也 不同,在选择枕头的时候,睡姿的差别也需要考虑在内。习惯仰卧 睡觉的人,枕头高度最好是8~13厘米(大概一个拳头的高度),同 时,膝盖下方也可垫一个枕头,缓解脊椎压力。习惯侧卧睡觉的人,
枕头高度以个人肩膀的宽度为宜,大概在13~15厘米之间,让颈椎 和腰椎差不多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而喜欢俯卧睡觉的人,可以 选择非常薄的枕头,也可以不用枕头,同时,为了避免腰疼,最好在 腹部垫一个薄枕头,但通常不建议采取俯卧睡姿。
⑦软硬、弹性等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枕头的材质、枕型、软硬程 度也会对我们睡眠产生影响。枕芯应选质地松软之物,制成软硬适 度、稍有弹性的枕头为好。枕头太硬会使头颈部与枕头接触部位压 力增强,造成头部不适;枕头太软,则难以维持正常高度,头颈部得 不到一定支持而疲劳。此外,枕头应有合适的弹性,若枕头弹性过 强,则头部不断受到外加的弹力作用,产生肌肉疲劳和损伤,如“弹 簧枕”“气枕”等,都不能算是有利于健康的枕头。
⑧说了这么多,枕头对于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一个合 适的枕头不仅能改善肩颈酸痛等不适症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市 面上各种各样的枕头,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价格也有很大差异,挑 选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4. (2分)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 )
A .根据人体颈椎排列的生理曲线确定枕头高度要低于肩到同 侧颈部距离,为8~15厘米。
B. 虽然通常不建议采取俯卧睡姿,但喜欢这样睡觉的人可以选
择很薄的枕头,也可以不用。
C. “弹簧枕”的弹性过强,如果使用,头部会因持续的外加弹力
而产生肌肉疲劳和损伤。
D. 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枕头,既能改善肩颈酸痛等症 状,又能提高睡眠质量。
【点拨】根据第⑤段“一般情况下,枕头高度以稍低于肩到同侧颈部距 离为宜,大概在8~15厘米”可知,选项“为8~15厘米”表述过于绝 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15.(2 分)请说说文章标题“枕头,其实不是用来‘枕’头的”好在 哪里。
标题既揭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 “枕头”(1分),又激发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 (3分)古人常说“高枕无忧”,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说法有 无科学依据。
古人常说“高枕无忧”,这是不科学的(1分)。因为睡觉时保持 正常的生理弯曲,才能让肩颈部的关节、肌肉等处于放松状态, 得到较好的休息。因此,枕头的高度要根据人体颈椎排列的生 理曲线来确定(1分);同时,枕头过高会阻碍头部正常的血液循 环,易导致脑缺氧,引发打呼噜、落枕等问题的发生,高血压、颈 椎病和脊椎不正的病人也不能使用高枕(1分)。所以“高枕无 忧”这一说法无科学依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耳朵出逃
杨 鹏
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然后,它们 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走了。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四周格外的静。婷婷 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她恐惧地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 知道上哪儿玩去了!
③“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婷婷打 开门,爸爸妈妈在客厅的沙发上对坐着,愁眉苦脸。婷婷一看,哎 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
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 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 林边的小溪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污浊洗了个一干二 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⑤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觉得极不方便。人们出门之前必须 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都是笔谈。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 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噪声还高一百分 贝。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要传达自己的 意思只能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作文很烂。他一怒之下签署 了一项命令:把所有的耳朵(包括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 军 队、警察、全体市民全部行动起来了。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
林边的一个火山口上,它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⑥“开火!”狮皮龙下了命令。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 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啊 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是一 种天籁般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 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 市。是城市里一个盲姑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
⑦盲姑娘是一位流浪艺人。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 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 笛子。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了盲姑娘。盲姑娘对此一无所 知,依然动情地吹着,一脸圣洁。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 震惊。
⑧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 带,出售给全市的市民。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 娘悠扬的笛声。耳朵们和他们的主人和好了。
⑨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 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 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
⑩最近,我又问婷婷海拉市的情况。婷婷说大街小巷到处贴满 了不堪入目的广告。据有关人士预测,海拉市市民们的眼睛最近可 能要策划一场出逃。
(有删改)
17. (3分)请从耳朵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①城市太闹 决议出逃 ②陷入险境 ③笛声吸引 和好回归
18. (2分)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 没了耳朵的恐惧,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1分)。
19. (2分)选文用对比手法来展开故事,试举一例并加以分析说明。
示例:耳朵们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集体出逃和被盲姑 娘悠扬悦耳的笛声所吸引返回城市的情节对比,突出了耳朵对 于噪音的厌恶,对于悦耳声音的喜爱,反映了城市的噪音污染问 题需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凸显了城市环境需要人们共同来维护 的主题。
20. (3分)选文标题为“耳朵出逃”,结尾第⑩段是不是偏题了 请
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没有偏题。与前文所写的内容相呼应,结构严谨;设置了 悬念,给读者一种未完待续的感觉;深化了主题,呼吁人们在环 境保护的问题上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积极有效地治 理环境,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 (2分)安徒生说:“最奇妙的童话是从最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 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认同这个观点。文中耳朵因为城市噪音太大而出逃,现实生 活中就存在噪音太大的情况:每天晚上的广场舞声音过大且持 续时间很长,中午时小区内有的住户不顾及他人午休,装修房子 等。这体现了文学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特点。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2~25 题。
【甲】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 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 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 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 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 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 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 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 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 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 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 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 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 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 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 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节选自《父亲的病》)
【乙】行者道:“你将大黄取一两来,碾为细末。”沙僧乃道:“大黄 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 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 此。”行者笑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你 莫管我。——你去取一两巴豆,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来。” 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 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道:“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快制来。我还有佐使之味辅之也。” 他二人即时将二药碾细道:“师兄,还用那几十味 ”行者道:“不用 了。”八戒道:“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只用此二两,诚为起夺人了。”行 者将一个花磁盏子道:“贤弟莫讲,你拿这个盏儿,将锅脐灰刮半盏 过来。”八戒道:“要怎的 ”行者道:“药内要用。”沙僧道:“小弟不曾 见药内用锅灰。”行者道:“锅灰名为‘百草霜’,能调百病,你不知 道。”那呆子真个刮了半盏,又碾细了。行者又将盏子递与他,道:“你再去把我们的马尿等半盏来。”八戒道:“要他怎的 ”行者道:“要 丸药。”沙僧又笑道:“哥哥,这事不是耍子。……那东西腥腥臊臊, 脾虚的人,一闻就吐;再服巴豆、大黄,弄得人上吐下泻,可是耍子 ” 行者道:“你不知就里,我那马,不是凡马,他本是西海龙身。若得他 肯去便溺,凭你何疾,服之即愈。但急不可得耳。”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九回)
22. (2分)请根据选段,梳理甲文中陈莲河的药方内容。
原配的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23. (2分)请参照下面的示例,分析乙文的语言风格对读者产生的 影响。
示例:《父亲的病》采用了较为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这种 语言风格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医疗 状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西游记》则采用了风趣幽默、奇幻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 使作品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4.( 2分)《父亲的病》中父亲得的是水肿,如果让孙悟空给“我”的 父亲看病,孙悟空会选择哪种药材 为什么
示例一:白龙马尿。因为白龙马是西海龙身,他的尿包治百病。
示例二:巴豆。因为巴豆利水谷之道路,理心膨水胀。
25.(2分)两个选段都涉及了“药”和“治疗”,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 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何不同 请参照示例,分析甲文。
示例:《西游记》中的“药”和“治疗”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文 学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万物相生相克的哲学观念。白龙马尿 的神奇效果体现了作者对于神奇事物的想象和夸张,同时也传 达了古代先人思想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观念。
《父亲的病》中的“药”和“治疗”反映了当时社会医疗水平的落后 和迷信观念的盛行。陈莲河医生所使用的奇特药引和丸药缺乏 科学依据,属于迷信和落后的医疗观念。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科 学、医学知识的匮乏,以及对于疾病治疗的无奈和迷茫。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6. (5分)自然界中,有绿色、红色、白色、橙色等各种颜色,五彩缤 纷。班级开展“缤纷色彩”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出一分力,从下 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此次活动中,美术老师为同学们科普了颜色的相关 知识,作为班长的你决定写一封感谢信给美术老师。
任务二:各种颜色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你选择你 喜欢的颜色,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表达对这种颜色的喜爱, 在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50字左右)。
任务一 示例:
感谢信 尊敬的美术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缤纷色彩”主题活动中为同学们 科普了颜色的相关知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升了对颜色的 认识,期待您在下次活动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惊喜。 此致 敬礼! 班长 ××××年××月××日
任务二
示例:红色,就像燃烧的烈火,是热情的象征,是力量的源泉;如 同夕阳余晖中的一抹艳丽,照亮了天际,温暖了人心。
27. (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人生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人生是绿色的,生机勃 勃;有的人生是红色的,热情奔放;有的人生是白色的,纯洁无 瑕;有的人生是橙色的,温暖宜人……你的人生是什么色彩的 呢 请以“人生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色彩和人类心理有着强大而神秘的联系。获奖时 内心是红色的,激动、澎湃;看到绿树抽芽时内心是绿色的,充满 生机;帮助别人获得夸奖时,内心是黄色的,明亮、开朗……请将 “此刻我的内心是 色的”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 篇作文。
任务三:家是温暖的黄,柔光洒满心房,角落都是安详;家是 清新的绿,生机充满希望,永远心生向往;家是热烈的红,火焰驱 散严寒,温暖常在心房……家,五彩斑斓,画卷永藏。
以上文字激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 文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01
范围:第六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班级开展以“展开想象的翅 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特邀你一起参加。
下面是小语学完本单元后所写的感悟,他想在活动中和同学们 分享,但有一些字词他不太确定,请帮他完善。(共4分)
张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欣赏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安徒生童 话里的那个皇帝喜欢炫 yào 他的新衣服;女娲在 chéng 澈的池水 中看见了自己的身影,灵机一动,便开始创造人类;伊索寓言中,赫 耳墨斯是商人的庇护神,蚊子和狮子给我们上演了一场较量之战 ……这些想象散发出奇幻的光辉,引人遐思。
1. (2分)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庇护( bì ) 较量( liàng )
2. (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炫yào(耀) chéng(澄)澈
3.(2 分)我国有很多神话故事体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如“女娲 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小翼搜集了一幅“精卫填海”的 书法作品想和大家一起鉴赏,同学们对该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 项是( D )
A. 甲:该作品是隶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B.乙:该作品是隶书,一波三折,蚕头雁尾。
C.丙:该作品是楷书,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D.丁 :该作品是楷书,姿态方正,规矩整齐。
4. (3分)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对想象及富于想象力的作品的看法, 你发现其中三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检验更广大的世界。
②安徒生这个名字也因为这些作品的原因而超越国界,逐渐为全 世界所熟知。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上走几遍,我们既能看到五 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就能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
①用词不当,应将“检验”改为“体验”;②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③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就”改为“又”。
5.(8分)小文发现古代诗人也常常借想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下面 是他对所学古诗的梳理,请帮他补充完整。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作者借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读者借 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①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② 随 君 直 到 夜 郎 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句,诗人把明 月想象成通情达意的使者,托明月将自己的担忧与思念带给被贬 远方的友人;“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 商隐《夜雨寄北》)两句,诗人想象未来与家人重逢之日的欢乐场景,抒
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⑤ 客路青山外 ,⑥ 行舟绿水前 ”(王 湾《次北固山下》),写诗人在船上想象青山外的驿道,暗含旅途奔波 之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 星 汉 灿 烂 ,⑧ 若出其里 ”(曹 操《观沧海》),写诗人登高远眺,想象着要像大海一样容纳万物 , 抒发了满腔壮志豪情。
6. (3分)搜索资料过程中,小翼发现“嫦娥奔月”不仅是神话传说, 更是中国月文化的起源。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写出你 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 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中秋节成为固定 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 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 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 ·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
①中国的“月文化”历史悠久。②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少年行(其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①,初随骠骑②战渔阳。 孰知不向③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①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掌宿卫、侍从。②骠骑: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
孰知不向:“孰不知向”的倒装。孰,谁。
7. (2 分)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 甲诗首句“僵卧孤村”与“卫国戍边”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爱国
热情终其一生。
B.甲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诗人怀才不遇 的悲凉。
C.乙诗首句提到少年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一职,跟随战功
显赫的霍去病出征,表现了少年的报国之心。
D.乙诗尾句用“纵”和“犹”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有力地展示了少 年的内心世界。
8 . (2分)结合诗歌和链接材料,补全下面的对话。
链接材料: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 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节选自歌曲《孤勇者》)
示例:甲、乙两诗都有为国献身的孤勇者形象,他们都有一颗爱国 之心。甲诗中的诗人虽年老体衰、卧病在床,但仍心系国家,做梦 都想要驰骋疆场,报效国家(1分)。乙诗中的少年一心想效功当 世,国家有难,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明知边关遥远荒寒,沙场 上更是出生入死但仍然义无反顾(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 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 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①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 米,得而爨②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③中而食之。选间④,食 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 食洁而后馈⑤。”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矣⑥入甑中,弃食不祥,回 取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⑦者心也, 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藜羹不斟:粗劣的食物都吃不到。藜羹,野菜做的汤。②爨(cuàn): 烧火做 饭。③甑(zèng):古代炊具。④选间:一会儿。⑤食洁而后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 才给他们吃。此处孔子是假借说梦来提醒颜回。⑥矣(tái):烟灰。⑦恃:依靠,凭借。
9. (2分)下列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运用已知词语的意思来推断陌生词语的意思,是理解文言词 语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津津乐道”中“道”的意思,推 断甲文中“国人道之”的“道”是“讲述”的意思。
B .连接动作一前一后,表承接关系,是“而”在文言文中的一种常 见用法。“有闻而传之者曰”中“闻”后才能“传”,所以“而”表 承接关系;同理,“得而爨之”的“而”也表承接关系。
C.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甲文中“求闻 之若此”的“闻”和“一狼洞其中”的“洞”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意思分别为“听说消息”“挖洞”。
D. 归类整理是积累文言词语的一种好方法。乙文中“穷乎陈蔡” 的“穷”和“悲守穷庐”的“穷”,意思分别是“处于困境”和“穷困 潦倒”
10.(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B.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C.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D.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11.( 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 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12. (4分)根据甲文内容,概括在消息传播过程中国人和宋君的 表现。
① 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② 派人找丁氏求证
13.( 4分)有人说,甲文印证了“耳听为虚”的道理,乙文反驳了“眼 见为实”的观点。结合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说 法的理解。
示例:甲文中因丁氏表达有歧义,听者误以为丁氏打井发现了一 个人,便以讹传讹,最后宋君派人前去求证,才明白是打井省出 了一个劳动力。可见,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2分)。乙文中孔 子亲眼看到颜回抓饭先吃而误解了他,后听颜回解释得知是因 饭里有烟灰,不忍浪费才吃掉了脏饭。可见,看到的不一定是事 实(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枕头,其实不是用来“枕”头的
程方洁
①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枕头,顾名思义,就是躺着的时候垫在 头下面使头略高的卧具。但是,枕头真的是像字面意思一样,只是 枕头的吗
②枕头枕的可不只是头。其实,枕头并不只是用来枕头的,如 果只是用枕头来垫着头睡觉,那么你就做错了。很多人睡眠质量不 佳,就是因为睡觉时枕枕头的姿势不对。单纯用枕头垫着头,会造 成肩膀与枕头中间的颈椎悬空,使颈部肌肉无法得到完全的放松休 息,导致睡觉的时候脖子产生酸痛感、拉伤肌肉,严重时甚至难以 入睡。
③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用对枕头,发挥其应 有的功效。睡觉时,要把脑袋和脖子都放到枕头上,让枕头撑着头 颈,使颈部处于正常颈曲位置,这样枕头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仅仅 是用脑袋枕着枕头,姿势不对,再贵再好的枕头也无济于事。
④除了正确的“枕姿”,选择一个高度合适的枕头也是保证睡眠 质量的重中之重,枕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研究表 明,过高的枕头会阻碍头部正常的血液循环,易导致脑缺氧,引发打 呼噜、落枕等问题的发生,高血压、颈椎病和脊椎不正的病人也不能 使用高枕;而过低的枕头则容易引起眼睑和脸部水肿,哮喘病、肺 病、心脏病的人也不能使用低枕。
⑤科学、舒适的枕头高度是根据人体颈椎排列的生理曲线确定 的,只有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弯曲,才能让肩颈部的关节、肌肉、韧带 等处于放松状态,得到较好的休息。一般情况下,枕头高度以稍低 于肩到同侧颈部距离为宜,大概在8~15 厘米,或按公式计算:(肩 宽一头宽)/2。
⑥选择枕头还需要考虑睡姿,不同的睡姿所需要的枕头高度也 不同,在选择枕头的时候,睡姿的差别也需要考虑在内。习惯仰卧 睡觉的人,枕头高度最好是8~13厘米(大概一个拳头的高度),同 时,膝盖下方也可垫一个枕头,缓解脊椎压力。习惯侧卧睡觉的人,
枕头高度以个人肩膀的宽度为宜,大概在13~15厘米之间,让颈椎 和腰椎差不多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而喜欢俯卧睡觉的人,可以 选择非常薄的枕头,也可以不用枕头,同时,为了避免腰疼,最好在 腹部垫一个薄枕头,但通常不建议采取俯卧睡姿。
⑦软硬、弹性等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枕头的材质、枕型、软硬程 度也会对我们睡眠产生影响。枕芯应选质地松软之物,制成软硬适 度、稍有弹性的枕头为好。枕头太硬会使头颈部与枕头接触部位压 力增强,造成头部不适;枕头太软,则难以维持正常高度,头颈部得 不到一定支持而疲劳。此外,枕头应有合适的弹性,若枕头弹性过 强,则头部不断受到外加的弹力作用,产生肌肉疲劳和损伤,如“弹 簧枕”“气枕”等,都不能算是有利于健康的枕头。
⑧说了这么多,枕头对于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一个合 适的枕头不仅能改善肩颈酸痛等不适症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市 面上各种各样的枕头,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价格也有很大差异,挑 选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4. (2分)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 )
A .根据人体颈椎排列的生理曲线确定枕头高度要低于肩到同 侧颈部距离,为8~15厘米。
B. 虽然通常不建议采取俯卧睡姿,但喜欢这样睡觉的人可以选
择很薄的枕头,也可以不用。
C. “弹簧枕”的弹性过强,如果使用,头部会因持续的外加弹力
而产生肌肉疲劳和损伤。
D. 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枕头,既能改善肩颈酸痛等症 状,又能提高睡眠质量。
15.(2 分)请说说文章标题“枕头,其实不是用来‘枕’头的”好在 哪里。
标题既揭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 “枕头”(1分),又激发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 (3分)古人常说“高枕无忧”,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说法有 无科学依据。
古人常说“高枕无忧”,这是不科学的(1分)。因为睡觉时保持 正常的生理弯曲,才能让肩颈部的关节、肌肉等处于放松状态, 得到较好的休息。因此,枕头的高度要根据人体颈椎排列的生 理曲线来确定(1分);同时,枕头过高会阻碍头部正常的血液循 环,易导致脑缺氧,引发打呼噜、落枕等问题的发生,高血压、颈 椎病和脊椎不正的病人也不能使用高枕(1分)。所以“高枕无 忧”这一说法无科学依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耳朵出逃
杨 鹏
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然后,它们 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走了。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四周格外的静。婷婷 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她恐惧地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 知道上哪儿玩去了!
③“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婷婷打 开门,爸爸妈妈在客厅的沙发上对坐着,愁眉苦脸。婷婷一看,哎 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
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 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 林边的小溪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污浊洗了个一干二 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⑤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觉得极不方便。人们出门之前必须 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都是笔谈。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 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噪声还高一百分 贝。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要传达自己的 意思只能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作文很烂。他一怒之下签署 了一项命令:把所有的耳朵(包括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 军 队、警察、全体市民全部行动起来了。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林边的一个火山口上,它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⑥“开火!”狮皮龙下了命令。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 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啊 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是一 种天籁般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 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 市。是城市里一个盲姑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
⑦盲姑娘是一位流浪艺人。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 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 笛子。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了盲姑娘。盲姑娘对此一无所 知,依然动情地吹着,一脸圣洁。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 震惊。
⑧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 带,出售给全市的市民。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 娘悠扬的笛声。耳朵们和他们的主人和好了。
⑨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 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 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
⑩最近,我又问婷婷海拉市的情况。婷婷说大街小巷到处贴满 了不堪入目的广告。据有关人士预测,海拉市市民们的眼睛最近可 能要策划一场出逃。
(有删改)
17. (3分)请从耳朵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①城市太闹 决议出逃 ②陷入险境 ③笛声吸引 和好回归
18. (2分)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 没了耳朵的恐惧,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1分)。
19. (2分)选文用对比手法来展开故事,试举一例并加以分析说明。
示例:耳朵们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集体出逃和被盲姑 娘悠扬悦耳的笛声所吸引返回城市的情节对比,突出了耳朵对 于噪音的厌恶,对于悦耳声音的喜爱,反映了城市的噪音污染问 题需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凸显了城市环境需要人们共同来维护 的主题。
20. (3分)选文标题为“耳朵出逃”,结尾第⑩段是不是偏题了 请
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没有偏题。与前文所写的内容相呼应,结构严谨;设置了 悬念,给读者一种未完待续的感觉;深化了主题,呼吁人们在环 境保护的问题上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积极有效地治 理环境,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 (2分)安徒生说:“最奇妙的童话是从最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 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认同这个观点。文中耳朵因为城市噪音太大而出逃,现实生 活中就存在噪音太大的情况:每天晚上的广场舞声音过大且持 续时间很长,中午时小区内有的住户不顾及他人午休,装修房子 等。这体现了文学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特点。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2~25 题。
【甲】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 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 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 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 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 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 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 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 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 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 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 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 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 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 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 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节选自《父亲的病》)
【乙】行者道:“你将大黄取一两来,碾为细末。”沙僧乃道:“大黄 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 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 此。”行者笑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你 莫管我。——你去取一两巴豆,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来。” 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 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道:“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快制来。我还有佐使之味辅之也。” 他二人即时将二药碾细道:“师兄,还用那几十味 ”行者道:“不用 了。”八戒道:“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只用此二两,诚为起夺人了。”行 者将一个花磁盏子道:“贤弟莫讲,你拿这个盏儿,将锅脐灰刮半盏 过来。”八戒道:“要怎的 ”行者道:“药内要用。”沙僧道:“小弟不曾 见药内用锅灰。”行者道:“锅灰名为‘百草霜’,能调百病,你不知 道。”那呆子真个刮了半盏,又碾细了。行者又将盏子递与他,道:“你再去把我们的马尿等半盏来。”八戒道:“要他怎的 ”行者道:“要 丸药。”沙僧又笑道:“哥哥,这事不是耍子。……那东西腥腥臊臊, 脾虚的人,一闻就吐;再服巴豆、大黄,弄得人上吐下泻,可是耍子 ” 行者道:“你不知就里,我那马,不是凡马,他本是西海龙身。若得他 肯去便溺,凭你何疾,服之即愈。但急不可得耳。”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九回)
22. (2分)请根据选段,梳理甲文中陈莲河的药方内容。
原配的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23. (2分)请参照下面的示例,分析乙文的语言风格对读者产生的 影响。
示例:《父亲的病》采用了较为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这种 语言风格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医疗 状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西游记》则采用了风趣幽默、奇幻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 使作品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4.( 2分)《父亲的病》中父亲得的是水肿,如果让孙悟空给“我”的 父亲看病,孙悟空会选择哪种药材 为什么
示例一:白龙马尿。因为白龙马是西海龙身,他的尿包治百病。
示例二:巴豆。因为巴豆利水谷之道路,理心膨水胀。
25.(2分)两个选段都涉及了“药”和“治疗”,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 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何不同 请参照示例,分析甲文。
示例:《西游记》中的“药”和“治疗”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文 学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万物相生相克的哲学观念。白龙马尿 的神奇效果体现了作者对于神奇事物的想象和夸张,同时也传 达了古代先人思想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观念。
《父亲的病》中的“药”和“治疗”反映了当时社会医疗水平的落后 和迷信观念的盛行。陈莲河医生所使用的奇特药引和丸药缺乏 科学依据,属于迷信和落后的医疗观念。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科 学、医学知识的匮乏,以及对于疾病治疗的无奈和迷茫。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6. (5分)自然界中,有绿色、红色、白色、橙色等各种颜色,五彩缤 纷。班级开展“缤纷色彩”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出一分力,从下 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此次活动中,美术老师为同学们科普了颜色的相关 知识,作为班长的你决定写一封感谢信给美术老师。
感谢信 尊敬的美术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缤纷色彩”主题活动中为同学们 科普了颜色的相关知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升了对颜色的 认识,期待您在下次活动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惊喜。 此致 敬礼! 班长 ××××年××月××日
任务二:各种颜色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你选择你 喜欢的颜色,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表达对这种颜色的喜爱, 在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50字左右)。
任务一 示例:
任务二
示例:红色,就像燃烧的烈火,是热情的象征,是力量的源泉;如 同夕阳余晖中的一抹艳丽,照亮了天际,温暖了人心。
27. (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人生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人生是绿色的,生机勃 勃;有的人生是红色的,热情奔放;有的人生是白色的,纯洁无 瑕;有的人生是橙色的,温暖宜人……你的人生是什么色彩的 呢 请以“人生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色彩和人类心理有着强大而神秘的联系。获奖时 内心是红色的,激动、澎湃;看到绿树抽芽时内心是绿色的,充满 生机;帮助别人获得夸奖时,内心是黄色的,明亮、开朗……请将 “此刻我的内心是 色的”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 篇作文。
任务三:家是温暖的黄,柔光洒满心房,角落都是安详;家是 清新的绿,生机充满希望,永远心生向往;家是热烈的红,火焰驱 散严寒,温暖常在心房……家,五彩斑斓,画卷永藏。
以上文字激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 文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