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教考衔接(关联教材篇目《短歌行》)复习专练
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①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写作此诗时,宋神宗决定进攻西夏,动用了自王安石变法以来积攒的所有财富,试图一击荡平西夏。两年后战事惨败。②觜(zī)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
本诗与《短歌行》中呈现的曹操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行重行行
(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①。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②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①越鸟:南方的鸟。②弃捐:抛弃,丢开。
本诗“岁月忽已晚”一句和曹操《短歌行》中的“去日苦多”都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慨叹,但引发慨叹的具体原因却不相同,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裴迪①书斋望月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②。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②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本诗中的“月”和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的“月”的意象内涵和表达效果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守岁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展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①。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②。
注:(1)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2)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此时诗人在凤翔签判任上,而其弟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
前人评价此诗“佳处不减魏武短歌”,请结合曹操的《短歌行》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离乱,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停云①(节选)
陶渊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②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注】①此诗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本诗为节选部分。②敛翮:收敛翅膀。
诗中“翩翩飞鸟”四句与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都写到了鸟,两首诗中的鸟在特点、作用上有何不同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宋]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③夸俗④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⑤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玉蜺:长虹。②天心:君主的心意。③浑:简直,几乎。④夸俗:超凡拔俗。⑤燕然未勒:《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曾追击匈奴单于,登燕然山勒石记功。
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与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相同的表现手法及不同的思想情感。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蒿 里 行 曹 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 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在《短歌行》中曹操抒发了人生苦短的忧叹,诗人的这一情感与本诗的哪些诗句存在关联?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本诗中曹操意气用事,好大喜功,缺乏理智,最终惨败。他在破荆州后充满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但胜利让他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了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最终输给了对方。②《短歌行》中的曹操求贤若渴,有雄心壮志,他感慨人生苦短,盼贤才来归,借贤才之力,助自己一统天下。
【导语】苏辙《赤壁怀古》在历史的沧桑中抒发感慨。诗中既有对古战场的遥想,又有对人生沉浮的思索。语言沉郁,意境雄浑。与苏轼的《赤壁怀古》相比,虽知名度稍逊,但也别具韵味,展现了苏辙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他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诗开头“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写曹操攻破荆州,充实了水军,大军浩浩荡荡向夏口挺进,突出了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但是强大的实力和接连的胜利让曹操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了对潜在的危险的警惕,“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最终在赤壁被一把大火焚烧,输给了对方。诗歌意在突出曹操志得意满地出征与惨败的结局,刻画其意气用事,缺乏理智,过于急迫,好大喜功的形象。
《短歌行》诗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感慨人生苦短,进而引发下文对贤才的渴望和尊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他以酒为媒, 以诗会友, 通过宴饮宾客的描写, 表现了对贤才的急切心情。 其次,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曹操像高山不辞土石,大海不弃涓流一样渴望贤才。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天下归心,表现曹操盼贤才来归,想借贤才之力来助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短歌行》 中呈现的曹操形象既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豪迈与坚定, 又有对人才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
2.①本诗主人公因未能团聚而叹人生短暂。与游子“各在天一涯”,离别日久、相聚日少,不觉时光飞逝年华老去,就算往后相聚,日子也所剩无几。②曹操因霸业未成而叹人生短暂。他满怀雄心壮志,无奈贤才难得、年华易逝,“天下归心”的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因此“忧从中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其中一首,全诗通过叠词、比兴等手法的运用,写恋人离家远行的时间之久、距离之远,自己在对对方的无限思念中聊以度日,在这样的思念中“衣带日已缓”,自己逐渐消瘦憔悴,形容枯槁,青春年华已逝,从而发出了“岁月忽已晚”的感慨,感叹人生短暂,与游子“各在天一涯”,相聚不知在何时,就算往后相聚,日子也所剩无几,因此发出人生短暂,相聚日少的慨叹。
《短歌行》主要抒发诗人曹操想要成就霸业而目前还未能完成的忧叹,从字面上来看, “去日苦多”意味着日子已经过去很多, 表达了曹操对光阴易逝的感慨,这种感叹是源于曹操对实现统一天下雄心的渴望, 以及在奋斗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 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有限。 曹操深知, 要实现他的统一天下大业, 需要得到有才能的人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 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出对贤才的渴求, 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助他一臂之力, 共同完成统一大业。但“天下归心”的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因此“忧从中来”。
3.①“月满谢公楼”,以“月”塑造意境。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展示了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借“月”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是引人思考的载体。
②曹诗以月比人,“明明如月”以月的皎洁比喻贤人能士的高尚品德和非凡能力,抒发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显得别有情趣。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借“月”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借“月”引发人思考。
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意思是: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明明如月”是诗人眼前之景,诗人借助眼前之景,即兴抒怀,把贤才比喻成空中的明月,说自己何时才能摘取,表达自己招揽贤才的愿望。
4.①恰当引用和化用。苏诗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珍惜年华,积极奋发;曹诗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②妙用比喻。苏诗“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将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生动形象曹诗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③巧用欲扬先抑。苏诗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最后四句形成转折,表达守岁的感慨(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曹诗开头叹时光易逝,忧功业未建,最后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本诗前六句写岁不可守,不必守;中间六句写守岁的情景;最后四句写守岁有理,珍惜年华。情景描绘真实,儿童强撑睡眼,嬉戏欢笑,大人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亲切可感,如在目前。而《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四句,写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诗人想象贤才屈尊来访,一起欢谈宴饮,重温旧日恩情。从手法上看,“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以蛇比岁,化虚为实,新颖奇特又形象逼真。而《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两句以“朝露”比逝去的人生,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贤才难得、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
从情感上看,诗人守岁时,因为时光流逝而感到畏惧、无奈,借此勉励自己珍惜年华、积极奋发,符合诗人的心理。而《短歌行》一诗充满了深沉的忧叹,“忧”在诗中出现了三次,但在“忧”之外,更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①恰当引用和化用。苏诗“少年犹可夸”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珍惜年华,积极奋发;曹诗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②妙用比喻。苏诗“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将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说明守岁无益,化虚为实,新颖奇特又形象逼真;曹诗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喻贤才越多越好。
③巧用欲扬先抑。苏诗前六句写守岁,写守不住不必守,最后四句形成转折,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曹诗开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叹时光易逝,忧功业未建,最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5.《情诗》:①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
②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③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
《短歌行》:①表达了人生苦短,功业未成的忧思;
②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
③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译文:满天的乌云遮蔽了太阳,阵阵清风吹起我的衣襟。游鱼潜沉在碧绿的水面之下,翔鸟凌越于天际而飞起。那些在外奔波、孤苦无依的人,苦于徭役而未卜归期;启程的时候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游子忧叹于《黍离》的诗篇,隐者歌唱着《式微》的哀吟;面对嘉宾,岂能失去慷慨的姿容,凄然伤怀,把我的悲怆隐忍于心。《情诗》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结合注解可知,“游子叹黍离”,作者在这里感伤乱离、行役不已,对百姓身处乱世,背井离乡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之情。最末两句“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直抒胸臆,说自己内心凄然伤怀,抒发的是空有壮志而不得伸展的伤感。《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6.①特点:陶诗笔下的鸟安宁、和谐,它们落在庭中树上,悠闲从容,互相唱和。曹诗笔下的鸟孤苦无依,它们在夜里飞来飞去,找不到落脚歇息的地方。②作用:陶诗中的鸟儿鸣叫相互应和,反衬诗人的孤单,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曹诗中的鸟就像贤才不遇明主,处境令人同情,含有曹操对贤才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陶诗笔下的鸟,诗人对鸟外在形貌状态进行了描写,“翩翩飞鸟”“敛翮闲止,好声相和”,鸟儿展翅飞翔,落在庭前树梢头;收敛翅膀悠闲态,鸣声婉转相唱酬。可以看出这里的鸟儿相鸣相和悠闲自在。而曹诗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由此可见,曹诗笔下的鸟孤苦无依,它们在夜里飞来飞去,找不到落脚歇息的地方。
陶诗中,诗人在描写鸟儿之后,转入抒情。“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直抒胸臆,寂寞孤独,诗人因羡慕“翩翩飞鸟”的“好声相和”,而益发“抱恨”了。由此可见,这里是以鸟儿的欢乐衬托自己的失意;而自己思念良朋却不得相见见,无可奈何独自寂寞惆怅。而曹诗里这几句对鸟的描写,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所以,曹诗中的鸟就像贤才不遇明主,处境令人同情,含有曹操对贤才的渴望。
7.表现手法:用典。王诗尾联“燕然未勒”引用窦宪的典故,曹诗“周公吐哺”引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
思想情感:王诗“燕然未勒胡雏在”表达了诗人外敌犹在、功业未就的不甘与忧愤之情, “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曹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曹操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了他为实现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表现手法上都使用了用典的手法。
结合注释⑤可知,王诗尾联“燕然未勒胡雏在”引用窦宪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像窦宪一样建功立业的心愿。曹诗“周公吐哺”引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希望天下的贤才都投奔自己,为自己所用。
思想情感上:
王诗尾联联系时局,再次掷地有声地申明自己建功立业的不屈志向:“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诗人渴望能够投笔从戎,建功边疆,一展雄心壮志。这实际上也是在宣传一种主战的思想,表现了诗人积极抗争的信念。作者感慨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和对辽、夏妥协退让的政策,表示要踔厉奋发,为国抒难,立功边塞,使天下复归于太平,体现了诗人满腔的爱国热情与英雄壮志。也表达了外敌犹在、功业未就的不甘与忧愤之情。
曹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曹操用这个典故突出地表现了自己会像周公那样对待贤才,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希望天下的贤才都投奔自己,为自己所用,好早日实现政治理想。
8.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消除百姓苦难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从《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诗句中可以得到佐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抒发了人生短暂的忧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人生短暂,渴望建功立业。结合作品的创作时代可知,与本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描绘的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的景象存在关联,诗人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短歌行》中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情感所产生的原因,再结合本诗的具体诗句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