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教考衔接(关联教材篇目《声声慢》)复习专练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教考衔接(关联教材篇目《声声慢》)复习专练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8 06: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教考衔接(关联教材篇目《声声慢》)复习专练
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无致①雪后
陈师道
闭合春云薄,开门夜雪深。
江梅犹故意,湖雁起归心。
草润留余泽,窗明度积阴。
殷勤报春信,屋角有来禽。
【注】①无致:指晁无致,诗人的好友。
本诗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有“雁”这一意象,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 多 令
邓 剡①
雨过水明霞②,潮回③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1232~1303),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此词是邓剡羁留建康(今南京)时所写。②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③潮回:暗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
本词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都有“雁”的意象。两词中“雁”的意蕴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宋·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①,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
【注】①云烟畔:词人闲居的江西上饶铅山县乡间别墅。
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借“黄花”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纳兰性德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注:征鸿,大雁,大雁秋来南飞,春来北往,但诗词中多指南飞之雁。
本词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都有“雁”的意象。两词中的“雁”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蓦山溪·梅
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古人在诗词中常用叠词来表情达意。请比较本词中叠词与李清照《声声慢》中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运用上有何不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注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①此诗写于北宋干德(963~968)初,杨徽之被贬为外官之时。②寒食,指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故寒食、清明常并举。宋时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常外出春游,踏春赏花、荡秋千等。
“酒”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本诗写到“天寒酒薄难成醉”,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句子,请结合全诗比较二者借“酒”来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②举。
[注]①水芝,荷花异名。②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叠词运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声声慢》中的“雁”是南飞的秋雁,是从前在北方见到的,词人借此表达浓重的思乡之情。
②本诗中的“雁”是想北归的春雁,雪后初晴,大雁欲振翅北归,意味着春天来临。
【导语】陈师道的《次韵无致雪后》描绘了雪后清冷而宁静的自然景致。诗中以首联“闭合春云薄,开门夜雪深”突出大雪覆盖后的静谧与丰美。颈联中草地湿润、窗前明亮,展现了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通过尾联中禽鸟报春,传递出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积极乐观的情感,语言质朴而富有画面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①在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意思是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诗人借南飞大雁表达浓重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于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这里的雁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代表着一种哀愁与思念。
②本诗中,“湖雁起归心”这一句描绘的是湖中的雁群因季节变换而产生北归的念头,暗示着春天即将来临,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之情。
2.①“惟有南来无数雁”中的大雁,象征着乱离中背井离乡,离开北方故土的人民,表达了词人对其深切的同情。
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大雁,是词人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暗含着词人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只有往南飞回的无数大雁,在明月下,栖宿在芦花丛中。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大雁”象征着乱离中背井离乡,离开北方故土的人民,表达了词人对其深切的同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大雁,是词人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暗含着词人对故乡的思念。
3.李词呈现了一幅黄花枯萎,满地堆积,再也无人摘取的悲凉画面,抒发了晚年词人历经国破、夫死、家亡等人生之苦后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与愁苦,可谓缠绵哀怨,欲说还休;
辛词中,词人由重阳佳节登高赏菊却不见菊踪而推测菊花的开放需等待刮阵秋风、落夜严霜,词人托菊花不趋炎附势傲霜凌寒的品给来言自己之人格,表现自己愤世的情怀和高洁的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然后分析涉及“黄花”这一意象的诗句,概括其特点,体会情感差别。
辛词写的是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是这菊花竟还未开放,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些只是字面的意思,实际上词人借菊花未开,需要这些条件来赞美菊花的傲霜凌寒的品格,结合词人的经历和注释可知,词人此时属于闲居状态,那么这里“直待秋风一夜霜”说的就不仅仅是菊花了,而是借菊来言己,借菊的品格来言自己的品格,借菊花的处境来写自己的处境。
李词《声声慢》是作战南渡以后的一篇作品,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园中菊花枯萎凋谢,满地堆积,但是“如今有谁堪摘”?由此可以看出词人无心赏花,也无人陪自己赏花,更是无人为己摘花,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而不堪摘,借此表现作者无心摘花的郁闷,暗含历经国破、夫死、家亡等人生之苦后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与愁苦
4.同: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作结。(或都营造了凄清之境)
异:李词借梧桐表达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孤独寂寞、天涯沦落)的愁苦之情,本词借“君子竹”传达出词人不惧孤寒的高洁志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相同点: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看,二者均是写景的词句,而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李词“梧桐”“细雨”是作者愁绪的象征,刘词“西风”“散雨声”渲染出环境的凄清。刘词的“凄清”,李词的“到黄昏”均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氛围。
不同点:
刘词中“窗外几竿君子竹”是不惧孤寒的襟怀的象征。“凄清”一词很准确地道出了竹子那身处孤寒之境却不失清雅风韵的品质。“时作西风散雨声”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风神,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而李词“梧桐更兼细雨”表达的是国破夫亡后的孤独寂寞、天涯沦落的愁苦之情。
5.在本词中,“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这里的“征鸿”主要是衬托友人的孤单,表达对友人的牵挂;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里的“雁”勾起词人对往昔的回忆,表现出词人的孤独、愁苦和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歌物象的能力。
在本词中,“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意思是惟愿鸿雁伴君行,一路顺风顺水到南方去。只有征鸿相伴说明无人陪伴。友人赴任,无人陪伴,作者内心感觉不安。此处“征鸿”主要是衬托友人的孤单,表达对友人的牵挂;
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大雁,是词人往昔在北方见到的,勾起词人对往昔的回忆,暗含着词人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词人的孤独、愁苦和思乡之情。
6.①本词以叠词写人的触觉和视觉,绘景描触,无论是在院落里,还是寒风吹过白雪茫 茫的江边之上,孤芳自赏的寒梅,始终发出阵阵的清香。
②李词叠词写人的动作、感受、 心境,直接抒情,写出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怅然若失、孤寂凄惨的精神状态,为全词定下悲伤的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语言特色的能力。
本词,“风细细,雪垂垂”,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只有寒风徐徐,飞雪飘飘,一片凄迷。“风细细”写触觉,“雪垂垂”写视觉,词人以叠词绘景描触,无论是在院落里,还是寒风吹过白雪茫茫的江边之上,孤芳自赏的寒梅,始终发出阵阵的清香。
李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寻寻觅觅”写动作,“冷冷清清”写感受,“凄凄惨惨戚戚”写心境,这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直接抒发了词人遭受不幸后的怅然若失、孤寂凄惨的精神状态,为全词定下悲伤的基调。
7.(1)同:两首诗歌的情感倾向相同,都是表达伤感、愁苦之情。(2)异:①本诗诗人借酒抒发的是个人因遭贬谪远离故土而引发的内心愁绪。②李清照因国家破亡、丈夫病死而引发愁苦、凄凉之感,于是词人饮酒驱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同:两首诗歌的情感倾向相同,都是表达伤感、愁苦之情。
本诗“天寒酒薄难成醉”,“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并非酒味胆,而是诗人满腔苦闷无处诉说,只能借酒浇愁,结果越是想要赶快喝醉摆脱这痛苦,越是无法沉醉,故而说“酒薄”。李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在这种乍暖还寒天气里无法成眠,于是想要喝点酒来消除心中苦闷,没想到这淡酒无法抵御晚来寒风,吹得人心头一片凄凉。其实并非酒淡,乃是词人心头的愁绪太多、太重。
(2)异:
①本诗首联描写诗人清明时节出郊寻春,满目虽见家家插柳应节,山城仍是一派寂寞冷落光景。颔联更以极其疏淡的笔墨,绘出种种凄清的风物,诗人政治失意的凄黯心境即由此隐然透露。“天寒”两句表达薄酒难以消愁,登高望远只是徒增忧闷的苦况。可见诗人借酒抒发的是个人因遭贬谪远离故土而引发的内心愁绪。
②李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李清照因国家破亡、丈夫病死而引发愁苦、凄凉之感,于是词人饮酒驱愁。
8.相同点: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不同点:①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声声慢》则在起句集中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②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本词通过叠词的运用,表达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声声慢》则用叠词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本词大量使用叠词,全词共四十四字,其中叠字竟占了九组共十八个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后文“到黄昏点点滴滴”又用了两组。可见,这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同点,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相互映衬,无不自然妥贴,渲染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洒落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而《声声慢》则在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集中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使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让人回味无穷;后文“到黄昏点点滴滴”的雨声,则渲染了词人此时的不尽愁绪。从表达情感的角度看,本词用来写荷花形象的有“袅袅”、“脉脉”、“盈盈”、以至于“叶叶”(红衣),写自然景象的有“淅淅”(的风 )、“ 淡淡”(的烟)、“疏疏”(的雨),写词人动作情态的有“草草”、“细细”。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声声慢》则用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到黄昏点点滴滴”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可见,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