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舟过安仁》课时练习
1、看汉字写拼音。
遮 棹 篙 舟
( ) ( ) ( ) ( )
答案:zhē zhào gāo zhōu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遮”读zhē,易写成zhè,注意与“蔗”区分开。“棹”读zhào,注意与“卓”字读音的区别,“篙”读gāo,易写成gǎo,“舟”读zhōu,易写成dān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 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认真拼读,工整书写。
yú chuán zhē ɡài shōu gāo
答案:渔船 遮盖 收篙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渔船,是指古时候用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遮盖,学生容易把“遮”字写错,指从上面盖住。“收篙”的“篙”字笔画较复杂,也易写错。篙读gāo,应重点掌握
点评:对于学生易读错写错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舟(dān zhōu)过安仁。
(2).收篙停棹(diào zhào)坐船中。
答案:zhōu zhào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重点汉字的情况。舟,是指船舶,读作zhōu 。棹读zhào,指船桨,学生常读错,应重点掌握。
点评:对于学生易读错的词语,应加强反复识记。
4、辨字组词。
舟( ) 遮( ) 篙( )
丹( ) 蔗( ) 搞( )
答案:舟(小舟),丹(丹药) 遮(遮盖),蔗(甘蔗) 篙(收篙), 搞(搞怪)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重点汉字的情况。舟,是指船舶,读作zhōu ,可组为“小舟”“一叶扁舟”;丹,形似,可组成为“丹药”“仙丹”。遮,指从上面盖着,可组成“遮盖”“遮住”等。篙,读作gāo,可组为“收篙”“长篙”等。
点评:学生应重点学会辨析形近字,并加强反复识记。
5、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A.怪不得。 B.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C.责怪、怪罪两个小孩。
答案:A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怪生,即是怪不得的意思。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6、《舟过安仁》的作者分别是 代
答案:宋、杨万里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人的朝代和个人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人的掌握,相对容易。
7、填空
《舟过安仁》的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
答案:所见、所悟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掌握程度。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是作者的所见,他看见有两个顽童,他们收了撑竿,停下船桨,坐在船中。后两句“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描写作者的所悟: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教师需要反复强调并采取情景模拟。
8、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想想它们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答案: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诗意的掌握程度。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说: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大意的掌握,需重点掌握。
9、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停棹(zhào) B.鸡笼(lóng) C.收篙(hāo) D.遮头(zhē)
答案:C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相近词语的区分,棹:指船桨。鸡笼,“笼”读lóng 正确,收篙,篙,读作gāo,可组为“收篙”“长篙”等,遮头, 遮读zhē 正确,可组词“组头”“遮盖”。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形近词语的区分,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10、写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1、篙
2、棹
3、怪生
答案:1、撑船用的竹竿
2、 船桨
3、怪不得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生字、重点字词的区分和理解能力,篙,指古时候撑船用的竹竿。棹:指船桨。怪生,“怪”为怪不得的意思,注意与“责怪”区别开。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形近词语的区分,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1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 )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B.骆驼慢慢地嚼着干草,嘴巴一张一合。
答案:是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张”字意思的掌握,“张伞”,张开伞,张开的意思。“一张一合”,“张”也指张开,所有两者意思相同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2、《舟过安仁》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两个孩子天真、聪慧的欣赏。
答案: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歌中重点诗句及其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诗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说: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从而表现了作者对两个孩子天真、聪慧的欣赏。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3、你喜欢《牧童》这首诗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喜欢( 不喜欢);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能准确描述出诗歌写了什么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舟过安仁》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4、加偏旁,变新字
卓——( )( ) 高——( )( )
答案:卓——棹 淖 高——篙 搞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并掌握汉字的偏旁,这两个要加偏旁的字都是独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字的字义去加偏旁。例如:“卓”可以变成棹,船棹,意为船桨;还可以变成淖,可组为“淖水”,指将待烹调的材料在沸水中过一下,时间长短视烹饪材料而定。 “高”可以变成篙:长篙,指撑船用的竹竿,还可以变成“搞”,组为“搞笑“”搞怪“”等
点评: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需要重点去识记。
15、请写出《牧童》整首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止划动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诗歌大意的理解,在考试中经常考查,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点评:只要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就能熟练的掌握整首诗
16、将诗歌补充完整
一叶( )两小童,收( )停( )坐船中。
( )无雨都张伞,不是( )是使风。
答案:渔船、篙、棹、怪生、遮头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歌默写的熟练程度,学生需要掌握整首诗的默写。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7、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词语。
1、撑船用的竹竿
2、船桨
3、怪不得
4、指古时候用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
答案:1、篙 2、棹 3、怪生 4、渔船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生字、重点字词的区分和理解能力,篙,指古时候撑船用的竹竿。棹:指船桨。怪生,“怪”为怪不得的意思,注意与“责怪”区别开。渔船,指古时候用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形近词语的区分,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18、补充成语。
一叶扁( ) ( )风挡( )
答案:舟 遮 雨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一叶扁舟:像一片小树叶那样的小船。形容物体小而轻。 遮风挡雨,遮挡风雨,比喻起保护作用。 出自于李娴娟《血染的爱》。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19、填一填。
(1)一寸光阴一寸金,( )。
(2)酒香不怕( )。
答案:(1)寸金难买寸光阴(2)巷子深
解析:
分析:本题是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谚语的掌握,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的是比喻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金子一样宝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不能买到一寸光阴。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应珍惜时间。“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是意思就是说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前来品尝。陈窖一开香千里,要真正吸引酒客(消费者),让他们不会因为巷子深而怯步,就需要在酿造上下大功夫。
点评:学生应注意谚语的积累,理解谚语的本意,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20、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例:棒打鸭子——刮刮(呱呱)叫
1、 八仙过海-------( ) 2、泥菩萨过江——( )
3、 竹篮打水--------( )
答案:各显神通 自身难保 一场空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泥菩萨过江”指以前迷信认为菩萨能解救苦难,可是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喻指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救别人了。又作"泥菩萨落水"。竹篮打水--一场空,成语,又做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
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
21、选择正确解释填在括号里。
1.使风( )
A.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B.使劲挡风
2、棹
A、船头
B、船桨
答案:1、A 2、B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意思的掌握,需要学生重点掌握。使风,是指诗中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棹,指古时候船的船桨,学生常误认为船头。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22、查字典。
(1)“棹”字共( )画,第十笔画的名称是( )。
(2)“篙”字的偏旁是( ),组词为( )。
答案:(1)12画 横 (2)竹字头 长篙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用笔画和偏旁查字典。(1)“棹”,共十儿画,指船桨。(2)“篙”:偏旁为竹字头,可组词为“船篙”“长篙”等。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在词典中能找到他们。
23、下面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的把题目是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杨万里;《小池》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诗歌阅读的技巧。杨万里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上面的这首古诗就是我们所学习过的《小池》。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课外拓展能力,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24、读《舟过安仁》,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
(1)一叶渔船两小童”中的“一叶”“两”都是准确数字。( )
(2)吕岩、杨万里、辛弃疾都是宋代诗人。( )
答案:对 、错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细节部分内容的理解,一叶渔船两小童是指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顽童,是具体数字。吕岩、杨万里、辛弃疾不都是宋代诗人,吕岩是 唐代诗人,杨万里、辛弃疾都是宋代诗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学生需要细心理解课文内容。
25、课外阅读。
稚 子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②(zhēnɡ).
敲成玉謦(qìnɡ)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3.“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答案:
1、(1)小孩子从金黄色的盆子里倒出一块清晨结成的冰,然后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上当银钲
(2)敲冰块的声音响彻林外,就像敲玉謦。敲着敲着,冰块突然破裂,发出的声音就像玻璃掉在地上一样。
2、一个儿童玩冰块的情景。
3、B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理解能力。1、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稚子指小孩子,晓指清晨,整句可译成:小孩子从金黄色的盆子里倒出一块清晨结成的冰,然后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上当银钲。 “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则较简单,译成:敲冰块的声音响彻林外,就像敲玉謦。敲着敲着,冰块突然破裂,发出的声音就像玻璃掉在地上一样。2、考查学生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可浮现出一个儿童玩冰块的情景。3、把,冰块突然破裂发出的声音比喻成玻璃掉在地上的声音,为比喻手法。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中都有答案,需仔细阅读。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