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专题强化练2 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2024江苏常州一中月考)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法确定显隐性
B.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灰体为显性性状
C.若灰体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若黄体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卷曲翅♂(甲)、卷曲翅♀(乙)、正常翅♂(丙)和正常翅♀(丁)四种果蝇若干只,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等位基因A、a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则下列关于各杂交实验的预期结果与结论不对应的是 ( )
A.乙×丙,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0,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甲×乙,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3∶1,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乙×丙,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D.甲×丁,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1,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将一只无眼灰体雌果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雄果蝇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见表。
眼 性别 灰体∶黑檀体
1/2有眼 雌∶雄=1∶1 雌:3∶1
雄:3∶1
1/2无眼 雌∶雄=1∶1 雌:3∶1
雄:3∶1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 。
(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判断控制果蝇无眼性状的基因一定不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
(3)某同学以上述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实验来判断果蝇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的位置。
实验思路:
让上述实验中的子代无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的表型。
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①若后代中有眼只在雄果蝇中出现,则无眼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②若后代雌雄果蝇中都有无眼和有眼出现,则无眼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③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全为无眼,则无眼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4.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红玉杏基因型与花朵表型的对应关系见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_
表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以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让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朵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取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子大约占 。
5.(2024江苏马坝中学期中)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模式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 上,也可能位于
上。
(3)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2)中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
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 。
②用 与 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
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眼、棒眼基因位于
上。
②若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眼、棒眼基因位于
上。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2 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C 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是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子代雌蝇中灰体∶黄体=1∶1,雄蝇中灰体∶黄体=1∶1,无法判断显隐性,A正确。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当灰体为显性性状时,已知子代雄蝇中灰体(XBY)∶黄体(XbY)=1∶1,则亲本灰体雌蝇基因型为XBXb,亲本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bY,亲本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与题干信息相符;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当灰体为隐性性状时,亲本灰体雌蝇基因型为XbXb,亲本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BY,亲本杂交,子代中雌蝇全为黄体(XBXb),雄蝇全为灰体(XbY),与题干信息不符;故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灰体为显性性状,B正确。若灰体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亲本基因型为Bb、bb,亲本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与题干信息相符;故基因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若黄体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亲本杂交,子代中雌蝇全为黄体,雄蝇全为灰体,与题干信息不符;若黄体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亲本基因型为bb、Bb,亲本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与题干信息相符;所以若黄体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正确。
2.A 乙×丙,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0,即子代中均为卷曲翅,可推出乙卷曲翅为显性纯合子,即XAXA或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A符合题意。甲×乙,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3∶1,即存在性别差异,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不符合题意。乙×丙,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1,可推出乙为杂合子,即XAXa或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C不符合题意。甲×丁,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1,即存在性别差异,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不符合题意。
3.答案 (1)能 如果控制果蝇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果蝇不会出现黑檀体(或黑檀体果蝇都是雄果蝇或雌果蝇都是灰体等) (2)隐性 (3)①X 显 ②常 显 ③常 隐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灰体果蝇与灰体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灰体∶黑檀体都是3∶1,因此能判断控制果蝇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控制果蝇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果蝇不会出现黑檀体(或黑檀体果蝇都是雄果蝇或雌果蝇都是灰体)。(2)由表格信息可知,有眼果蝇和无眼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有眼与无眼之比都是1∶1,不能确定控制果蝇的有眼和无眼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如果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能确定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但是基因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一定不是隐性基因。(3)让题述实验中的子代无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杂交,①若后代中有眼只在雄果蝇中出现,说明无眼是显性性状,且该性状与性别相联系,则无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②若后代雌雄果蝇都有无眼和有眼出现,说明无眼为显性性状,且该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③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全为无眼,则无眼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4.答案 (1)AABB×AAbb或aaBB×AAbb (2)①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②淡紫色∶白色=1∶1 ③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3)5 3/7
解析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AAbb)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由此可推知,亲本中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2)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自交,可根据题目所给结论推导实验结果。①若A、a和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3种表型,其比例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4×1/4)∶(3/4×1/2)∶(1-3/4×1/4-3/4×1/2)=3∶6∶7。②若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为1/4AABB、1/2AaBb、1/4aabb,表型及比例为淡紫色∶白色=1∶1。③若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为1/4AAbb、1/2AaBb、1/4aaBB,表型及比例为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3)若A、a和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取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自交,则F1中白色红玉杏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大约占3/7。
5.答案 (1)常 (2)X染色体的Ⅱ区段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顺序可颠倒) (3)实验步骤:①棒眼雌果蝇 ②棒眼雌果蝇 野生型雄果蝇 棒眼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X染色体的Ⅱ区段 ②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
解析 假设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为D、d。圆眼果蝇与棒眼果蝇杂交,F1全部是圆眼,说明果蝇的圆眼是显性性状。(1)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说明眼形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蝇中有棒眼,说明眼形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上,则亲本为XDXD×XdY,F1为XDXd、XDY,F1相互交配,F2为XDXD∶XDXd∶XDY∶XdY=1∶1∶1∶1,即圆眼∶棒眼=3∶1,且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上,则亲本为XDXD×XdYd,F1为XDXd、XDYd,F1相互交配,F2为XDXD∶XDXd∶XDYd∶XdYd=1∶1∶1∶1,即圆眼∶棒眼=3∶1,且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3)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上,则F2中棒眼雄果蝇(XdY)×F1中雌果蝇(XDXd)→XDXd(圆眼)、XdXd(棒眼)、XdY(棒眼)、XDY(圆眼),选取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XdXd)与野生型雄果蝇(XDY)交配,子代为XDXd(圆眼)∶XdY(棒眼)=1∶1,即子代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上,则F2中棒眼雄果蝇(XdYd)×F1中雌果蝇(XDXd)→XDXd(圆眼)、XdXd(棒眼)、XdYd(棒眼)、XDYd(圆眼),选取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XdXd)与野生型雄果蝇(XDYD)交配→XDXd(圆眼)∶XdYD(圆眼)=1∶1,即子代没有棒眼果蝇出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