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2024湖北,14)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该动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有11%的个体患该病
B.该种群h基因的频率是10%
C.只考虑该对基因,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共有6种
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H基因频率不变
2.(2023湖北,18)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 )
A.52% B.27% C.26% D.2%
3.(2022广东,14)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4.(2021广东,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 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15%、85% B.25%、75%
C.35%、65% D.45%、55%
考点2 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5.(2024河北,6)为控制地中海沿岸某陆地区域蚊子的数量,每年在距海岸线0~20km范围内(区域A)喷洒杀虫剂。某种蚊子的Est基因与毒素降解相关,其基因频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区域A中,该种蚊子的Est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
B.随着远离海岸线,区域A中该种蚊子Est基因频率的下降主要由迁入和迁出导致
C.距海岸线0~60km区域内,蚊子受到杀虫剂的选择压力相同
D.区域A中的蚊子可快速形成新物种
6.(2024黑吉辽,8)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我国学者新测定了中华鲟、长江鲟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信息将鲟科分为尖吻鲟类、大西洋鲟类和太平洋鲟类三个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
C.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D.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
7.(2022湖南,12)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交配 (♀×♂) ①× ② ②× ① ①× ③ ③× ① ②× ③ ③× ②
交配率 (%) 0 8 16 2 46 18
精子传 送率(%) 0 0 0 0 100 100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
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
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8.(2021福建,5)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B.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
D.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9.(2021湖北,15)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 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考点3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0.(2022辽宁,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B.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
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1.(2021江苏,8)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B.种群中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是一种共同进化的现象
D.水葫芦大量生长提高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12.(2021广东,3)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年模拟练
应用实践
1.(2024江苏苏州八校联考)基因渐渗是物种之间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捻角山羊是巴基斯坦的“国宝”,适合在高海拔的极端环境生存。山羊大约在3000~5000年前迁徙至青藏高原,通过与捻角山羊的杂交以及后代与亲代的反复回交,捻角山羊的部分基因转移和整合到山羊中,最终形成了我国的西藏山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渐渗现象可能会使生物进化的速度加快
B.基因渐渗可能打破生殖隔离现象
C.我国西藏山羊通过基因渐渗主动适应了青藏高原的严酷生态环境
D.可以通过对亲本物种和基因渐渗的后代进行基因组测序来验证这一现象
2.(2024江苏宿迁三模)科考人员对泰山不同海拔的鸟类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鸟类的进化及分布图(数字代表不同物种的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该地区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
B.该地区鸟类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鸟类与鸟类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C.②③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相同,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①⑤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说明海拔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演化方向无影响
3.(2022江苏泰州中学阶段测试)某岛屿生活着田鼠和狐狸,田鼠的皮毛颜色有黑色、灰色、黄色等多种变异,其中黄色田鼠易被狐狸捕食,长此以往,该岛屿上的田鼠几乎全为黑色和灰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田鼠皮毛颜色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B.该岛屿上的田鼠种群因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而发生了进化
C.田鼠皮毛颜色的变异是定向的,且一般可以遗传给后代
D.狐狸在田鼠皮毛颜色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4.(多选题)(2022江苏常州模拟)科研人员采用杀虫剂溴氰菊酯和淡色库蚊为材料,对蚊的抗药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溴氰菊酯的使用导致淡色库蚊出现抗药基因kdr,进而出现抗药性
B.淡色库蚊抗药性的进化是溴氰菊酯的选择压力对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
C.淡色库蚊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完全由抗药基因kdr的频率决定
D.实际生活中应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的方式来延缓淡色库蚊抗药性的发展
5.(多选题)(2022江苏模拟预测)美罗培南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图为该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着关联
B.美罗培南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可遗传的耐药性突变
C.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会促进细菌种群耐药性的增强
D.规范使用抗生素和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减缓细菌耐药率的升高
迁移创新
6.(2022江苏徐州学情调研)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个体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这些蛾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和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1)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 的结果。
(2)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是否已进化为两个物种,并说明理由: 。
(3)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 变小。
(4)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①基因D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 。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 (合理即可)。
②就基因D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判断依据: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B 2.B 3.D 4.B 5.B 6.C 7.D 8.D
9.D 10.B 11.B 12.C
1.B 由题可知,雌性个体中基因型为ZhW的个体占1/10,由于雌∶雄=1∶1,所以该动物种群中Zh的频率为1/10,ZH的频率为9/10,则该动物种群产生的雌配子为1/20Zh、9/20ZH、10/20W,雄配子为1/10Zh、9/10ZH,则该种群中患病个体的概率为1/20×1/10+10/20×1/10=11/200,A错误,B正确;只考虑该对基因,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有ZHZH、ZHZh、ZhZh、ZHW、ZhW,共5种,C错误;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则种群中h基因频率减小,H基因频率应增大,D错误。
2.B 分析题图,100个个体中含A3基因的有2个A3A3个体、15个A1A3个体、35个A2A3个体,所以A3的基因频率是(2×2+15+35)÷(100×2)×100%=27%,B正确。
3.D 由题意可知,草食动物间接淘汰了不产HCN的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由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4.B 由题可知,该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500×2)÷(2000×2)×100%=25%,f的基因频率=1-25%=75%。
5.B 在区域A中,该种蚊子的Est基因频率会因为自然选择而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随着远离海岸线,区域A中该种蚊子Est基因频率的下降主要由迁入和迁出导致,B正确;距海岸线0~60km区域内,杀虫剂的浓度不同,所以蚊子受到杀虫剂的选择压力不同,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区域A中蚊子的Est基因频率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快速形成新物种,D错误。
6.C 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A正确;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不同选择,进而影响生物的进化,故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B正确;种群中出现的可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C错误;不同生物的DNA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可以揭示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可以揭示当今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故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D正确。
7.D 由题可知,①②③属于不同的物种,则①②③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由表格中的交配率的结果可知,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A正确。已知①②③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且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说明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正确。②和③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8.D 甲和乙杂交产生丙,丙不能产生子代,说明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B正确;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C正确;甲、乙、丙不是一个物种,含有的基因不能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D错误。
9.D 据题意可知,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两种齿形的丽鱼的食物类型不同,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因此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C正确;物种之间的界限是生殖隔离,两种齿形的丽鱼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D错误。
10.B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B错误;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所以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增多,C正确;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1.B 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迁出等,B正确;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是一种自然选择现象,C错误;若水葫芦大量生长造成生物入侵,会降低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D错误。
12.C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题干中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而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所述,C正确。
三年模拟练
1.C 2.A 3.D 4.BD 5.ACD
1.C 基因渐渗使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成为可能,从而使后代表现出更多的性状,这有助于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变异,进而加快生物进化的速度,A正确;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但基因渐渗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隔离,使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成为可能,B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适应青藏高原严酷生态环境的西藏山羊被留下来,这不是主动适应的过程,C错误;可以通过对比亲本物种和基因渐渗的后代的基因序列,从而证实基因渐渗现象的存在,D正确。
2.A 由图可知,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会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是该地区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A正确;该地区鸟类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鸟类与不同生物之间、鸟类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B错误;②③属于不同物种,它们生活的区域不同,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也不相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C错误;①⑤的亲缘关系比较远,说明海拔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演化方向具有一定影响,D错误。
3.D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而控制田鼠皮毛颜色的全部基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A错误;该岛屿上的田鼠种群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发生了进化,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狐狸是田鼠的天敌,在田鼠皮毛颜色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D正确。
4.BD 淡色库蚊抗药基因kdr的出现不是溴氰菊酯诱导的,是自然条件下就已经出现的,A错误;淡色库蚊抗药性的进化是在溴氰菊酯的选择压力下,抗药基因kdr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B正确;淡色库蚊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是溴氰菊酯对抗药基因kdr的频率定向选择的结果,C错误;实际生活中应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的方式来延缓淡色库蚊抗药性的发展,D正确。
5.ACD 由题图可知,随着年份的增加,抗生素使用量增加,细菌耐药率也增加,说明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是存在关联的,A正确;先有细菌产生了可遗传的耐药性突变,后有抗生素的选择,B错误;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耐药性有选择作用,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会促进细菌种群耐药性的增强,C正确;为减缓细菌耐药率的升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D正确。
6.答案 (1)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自然选择 (2)是,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3)基因库 (4)①60% 基因D纯合致死 ②大于 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或A种群的基因型有5种,B种群的基因型只有3种)
解析 (1)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故其发生了进化。蛾中的一部分个体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这些蛾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说明这两个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3)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所有基因,种群中个体数减少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4)①由题表可知,基因D在A种群中的频率=×100%=60%。B种群中无XDXD和XDY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D纯合致死。②就基因D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有5种,B种群只有3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