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第三节 人口容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第三节 人口容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9 09: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 人口容量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人口增长
  下图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呈“L”形
B.中世纪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旧石器时代人口增长较缓慢
D.现代人口出生率远大于铁器时代
2.影响图中各阶段人口增长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
A.文化教育   B.自然资源
C.社会生产力水平   D.医疗卫生
题组二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2024湖北宜荆荆随恩月考)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人类在该年度的资源消耗量超过了资源再生量的那一日。从这一日起,地球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即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生态超载日受人口数量、经济形势、消费模式等因素影响。读“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表”,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地球生态超载日 11月3日 10月11日 9月23日 8月8日 8月22日
3.1980—20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  )
A.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B.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C.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D.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4.下列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禁止非可再生资源开发
B.推广风能、太阳能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D.调整人口合理容量
  世界最小的岛国——瑙鲁,拥有丰富的磷酸盐资源。磷酸盐是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料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化学肥料的需求急剧增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矿产生产国和出口国,1976年瑙鲁被誉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20世纪90年代后,其磷酸盐产业开始迅速衰退,国家安全也受到威胁。下面图甲示意瑙鲁的地理位置,图乙示意该国磷酸盐产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世纪90年代后,瑙鲁磷酸盐产业迅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   B.生态恶化
C.环境污染   D.矿产质量下降
6.磷酸盐产业衰退导致瑙鲁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原因是(  )
A.国土面积减小   B.资源质量大减
C.市场趋于饱和   D.经济严重受挫
题组三 人口合理容量
  (2024湖南衡阳三校联考)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千米,全国人口约350万人(2023年12月)。下图示意蒙古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影响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状况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8.提高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是(  )
A.大量开发地下水资源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C.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D.全力增加耕地数量
  (2024河北沧州十校联考)适度人口论,是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的学说。下表示意某年朝鲜和韩国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国家 矿产资源 国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人)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适度人口(万人)
丰富 12.3 2 516 162 644 980
匮乏 10.329 5 062 13 780 27 222 1 150
9.结合表格,该年朝鲜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A.2 516万人   B.5 062万人
C.980万人   D.1 150万人
10.与朝鲜相比,韩国适度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土面积较大   B.经济较为发达
C.人口数量较多   D.矿产资源更优质
  (2024河北张家口一中月考)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过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图中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图中e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濒临枯竭   
B.消费水平提高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环境质量提高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人口增长
  (2024江西景德镇期中)下图为历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图。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我国开始推行三孩政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0年至2020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已低于1%,这十年人口低增长的原因有(  )
①育龄妇女比重减小 ②养儿防老观念转变
③人口老龄化严重 ④生育政策的调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发展趋势不变,未来我国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有(  )
①人口文化水平提高
②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
③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④劳动力成本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组二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2023河北沧州阶段考)承载力指数反映的是在当前发展阶段下,以现实的自然条件,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人类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土地资源承受的最大人口和城镇发展规模的能力,即土地资源的承压能力。图1示意我国新疆各区域承载力指数,图2为新疆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影响新疆各区域承载力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
①矿藏   ②淡水
③光照   ④海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提高新疆各区域承载力指数的合理措施是(  )
A.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B.改善城市水环境,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加大矿藏开发力度,加快资源外调
D.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
  (2024浙江绍兴会稽联盟期中)耕地的人口承载力主要以耕地产出的粮食总产量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来衡量。下图示意我国河南省1996—2020年的耕地人口承载力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06年以后,耕地人口承载力持续上升主要是因为(  )
A.耕地面积增加   B.粮食消费减少
C.生产技术进步   D.对外开放增强
6.2003年河南省的耕地人口承载力特别低,最可能是因为(  )
A.地质灾害影响   
B.气象灾害影响
C.海洋灾害影响   
D.生物灾害影响
题组三 人口合理容量
7.(2024山东东营胜利一中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资源环境承载力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玉溪市目前辖2区1市3县及3个民族自治县,中心城区是红塔区,2015年江川撤县设区。下面为2007年和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图。
(1)简述玉溪市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一直较高的原因。(8分)
(2)推测江川撤县设区后,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6分)
(3)请为提升通海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节 人口容量
基础过关练
1.C 读图可知,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A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现代,B错误;在旧石器时代,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增长较缓慢,C正确;该图展示的是历史上各阶段人口的增长状况,其受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无法根据此图比较某两个时期人口出生率的大小,D错误。
2.C 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C正确。文化教育、自然资源、医疗卫生会直接影响图中各阶段人口的增长速度,但都不是根本因素,A、B、D错误。
3.C 由表可知,1980—20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整体呈提前趋势,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快,这是因为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加快了资源的消耗速度,C正确。
4.B 禁止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加大资源开采力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A、C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随意调整,D错误;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以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又可以增加可再生资源的产出量,可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B正确。
5.A 瑙鲁是世界最小的岛国,面积小,磷酸盐资源总量有限;磷酸盐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长期开采使磷酸盐资源接近枯竭;结合图乙可推测,20世纪90年代后,瑙鲁的磷酸盐产量平稳下降,这说明瑙鲁的磷酸盐资源储量减少,资源面临枯竭,所以磷酸盐产业迅速衰退,A正确。随着资源的开采,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矿产质量下降都有可能出现,但这些均不是瑙鲁磷酸盐产业迅速衰退的主要原因,B、C、D错误。
6.D 磷酸盐产业是瑙鲁的经济支柱,当磷酸盐资源枯竭时,依靠磷酸盐产业支撑的经济就会严重受挫,导致瑙鲁国家安全受到威胁,D正确。国土面积减小是受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影响;没有信息提示资源质量大减;随着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会增加,市场没有饱和,A、B、C错误。
7.A 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当地各类资源中承载力最小的资源的承载力,结合材料可知,蒙古国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气候条件是影响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因素,A正确;蒙古国东部地形相对平缓,地形状况不是影响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因素,B错误;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不属于自然因素,C、D错误。
8.C 蒙古国水源较为缺乏,大量开发地下水资源和全力增加耕地数量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A、D错误;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不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正确。
9.C 适度人口是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年朝鲜的适度人口为980万人,可知人口合理容量为980万人。故选C。
10.B 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韩国的人均GDP远高于朝鲜,韩国经济较为发达,因此适度人口多,B正确;韩国的国土面积较朝鲜小,A错误;人口数量较多并不是适度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C错误;从表中仅能看出矿产资源数量是否丰富,无法得知矿产资源品质优劣,D错误。
11.D 据图分析可知,a、b、c三处人口消耗资源曲线都在环境供给资源曲线以下,故没有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A、B、C错误;d处的环境供给资源曲线和人口消耗资源曲线相交,即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耗资源量相等,故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D正确。
12.A 图中e阶段表示人口消耗资源超过了环境供给资源,会导致该地区资源濒临枯竭,A正确;该阶段的人口消耗资源超过了环境供给资源,即资源供给不足,会造成消费水平降低,同时由于过度开发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B、D错误;人口老龄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C错误。
能力提升练
1.A 该时间段内生育人口的主力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人口,因此育龄妇女比重减小,使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较低;养儿防老观念的转变,也会使增长率降低,故①②正确。人口老龄化严重是人口低增长带来的问题,这十年来生育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应对人口低增长,它们都不是这十年来我国人口低增长的原因,③④错误。故选A。
2.C 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发展趋势不变,未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将非常严重,劳动力数量将减少,劳动力成本会上升,这会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会推动社会和家庭更加注重对教育的投入,从而提高人口文化水平,①④正确;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水平提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经济发展水平会提高,人口较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力会提高,②③错误。故选C。
3.A 结合两图所示信息可知,准噶尔盆地南部和北部、塔里木盆地北部和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区域承载力指数较大,①正确;新疆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区域承载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水资源越丰富,区域承载力指数越大,②正确;新疆各区域光照条件差异不大,③错误;图1所示的各区域海拔差异不大,④错误。故选A。
4.A 新疆各区域水资源缺乏,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区域承载力指数,A正确;南水北调工程并没有往新疆调水,B错误;加大矿藏开发力度,加快资源外调会使新疆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最终降低区域承载力指数,C错误;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科技实力较弱,目前并不适合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D错误。
5.C 据图可知,2006年以后,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耕地面积增加不是耕地人口承载力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A错误;2006年以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粮食消费也在增加,B错误;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能提高粮食总产量,使耕地人口承载力持续上升,C正确;耕地的人口承载力主要以耕地产出的粮食总产量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来衡量,对外开放增强不是耕地人口承载力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D错误。
6.B 据图可知,2003年河南省的耕地人口承载力出现了一个低值,说明粮食总产量较低,最可能是因为洪涝等影响范围广的气象灾害造成了粮食减产,B正确;地质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A错误;河南省属于内陆省份,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可能性很小,C错误;河南省农业生产技术较发达,能对生物灾害采取较有效措施,D错误。
7.答案 (1)红塔区为玉溪市的中心城区,交通通达度高,对外联系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人口、人才资源集中,资源利用效率高;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不注重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严重;撤县设区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快速增加。
(3)加强与红塔区的经济联系,吸引红塔区产业转移;在发展经济时注重环境保护;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分析角度 内容
对外交流 红塔区为玉溪市的中心城区,交通通达度高,对外联系便利
经济方面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发达
资源方面 人口、人才资源集中,资源利用效率高,同时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2)注意题干关键词“撤县设区后”,因此回答时应分析撤县设区后的变化,从环境、土地利用、资源角度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撤县设区会促进当地发展,资源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竭泽而渔,破坏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方面,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严重;土地利用方面,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相对减少,生态环境被不断破坏。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使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
(3)结合上面的分析,提升通海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合理化建议可以从经济、环境、技术等角度提出。例如,经济方面,加强与红塔区的经济联系,吸引红塔区产业转移;环境方面,在发展经济时注重环境保护;技术方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