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专题强化练3 人口容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专题强化练3 人口容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9 09: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专题强化练3 人口容量
  (2024黑龙江牡丹江五校月考)人口压力指数是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人口压力相对较小,还有一定的人口扩容余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  )
A.大致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B.大致由沿海向内陆地区增加
C.大致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D.南方地区整体高于北方地区
2.黑龙江相对于吉林、辽宁人口压力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高   B.山地广布
C.交通运输便利   D.地广人稀
  (2024北京海淀一模)人口空间均衡是指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下,区域间人口净零迁移的理想状态,即区域间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有学者依据某种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均衡人口数量进行研究。该研究显示,上海均衡人口数量超过3 000万,居长三角地区之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上海均衡人口数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地面积   B.水资源
C.经济水平   D.国家政策
4.研究人口空间均衡可以(  )
A.认识区域差异,实施矿产资源跨区域调配
B.扭转人口迁移方向,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C.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使人口密度趋于相同
D.预测人口增长潜力,指导基础设施建设
5.(2023河南豫北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下图为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
(1)指出山西省人口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原因。(6分)
(2)说明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变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4分)
(3)请为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3 人口容量
1.B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规律为东南沿海大、西北内陆小,人口压力指数与人口密度呈负相关,A错误。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沿海地区较低,内陆地区相对较高,大致由沿海向内陆地区增加,B正确。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为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人口压力指数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C错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南方地区整体较低,北方地区整体较高,D错误。
2.D 根据题意,具体分析如下:
对外开放程度主要影响的是经济结构和国际交流,不能直接决定人口压力指数。因此,黑龙江的对外开放程度高不是其人口压力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 A错误
山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因此山地广布不是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 B错误
虽然便利的交通运输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但它并不是决定人口压力指数的关键因素。因此,黑龙江交通运输便利不是其人口压力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 C错误
“人口压力指数是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比”,黑龙江相对于吉林、辽宁人口压力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黑龙江地广人稀,耕地面积较广,粮食总产量较大 D正确
3.C 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导致均衡人口数量大,C正确;土地面积、水资源、国家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且上海的土地面积、水资源在长三角地区中没有明显优势,A、B、D错误。
4.D 根据人口空间均衡概念分析可知,研究人口空间均衡可以预测人口增长潜力,指导基础设施建设,D正确
;研究人口空间均衡与实施矿产资源跨区域调配无关,A错误;研究人口空间均衡不能扭转人口迁移方向,也不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误;研究人口空间均衡不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也不能使人口密度趋于相同,C错误。
5.答案 (1)趋势:人口承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
原因: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2)加剧资源的不足,导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中过度消耗资源,加剧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保护耕地数量,改善耕地质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提高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解析 (1)据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省人均粮食消费量不断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而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口承载力呈负相关,资源与人口承载力呈正相关,所以人口承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
(2)山西省人口承载力下降,加剧资源短缺,导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从环境角度看,过度消耗资源会加剧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建议可从资源和环境两方面提出。例如,设置耕地红线,保护耕地数量,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单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保护环境的行动,提高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