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导入
思考
视频中提到了哪些事件?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课时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
一、北平狼烟起——七七事变
二、国共泯恩仇——二次合作
三、捐躯赴国难——淞沪会战
四、南京大屠杀——警钟长鸣
一、北平狼烟起——七七事变
思考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数枚炮弹袭击正在演习的日军,致使士兵失踪,次日晨,日军和中国国民党进入战争状态。这就是卢沟桥事件。”
——日本右翼势力编写的《中学社会新版历史教科书》节选
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地点:宛平
概况: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战争爆发。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日军准备进攻宛平城
一、北平狼烟起——七七事变
思考
日本为何蓄谋发动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控制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战略位置重要
一、北平狼烟起——七七事变
思考
结合材料,面对日本的进攻,中国军兵有何反应?
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并提出“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赵登禹第29军中将师长
佟麟阁第29军副军长
抗日救国, 乃军人天职, 养兵千日报国一时, 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一、北平狼烟起——七七事变
思考
结合材料,面对日本的进攻,国共两党是何态度?
二、国共泯恩仇——二次合作
军队改编
总 指 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军长:叶挺
红军主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游击队——新编第四军
1937.9.2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二、国共泯恩仇——二次合作
思考
知识迁移,小组合作,讨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
对比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不 同 点 时间
形式
目标
相同点 1924-1927年
1937-1945年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都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二、国共泯恩仇——二次合作
思考
日军已占领东北、华北,平津失守,他们下一步准备占领哪里?
平津失陷以后,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大举进攻中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上海
甚至放下狂妄自大的垃圾话
——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三、捐躯赴国难——淞沪会战
思考
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根据提示,完成自主学习
时间
起因 虹桥机场中国守军击毙强行闯线日本军官
著名战役
结果
意义
淞沪会战形势图
1937年8月13日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姚子青:宝山保卫战
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
三、捐躯赴国难——淞沪会战
姚子青与宝山保卫战
宝山保卫战历时7天,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
谢晋元与四行仓库保卫战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孤军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三、捐躯赴国难——淞沪会战
思考
日军已占领东北、华北,平津失守,上海沦陷,他们下一步准备占领哪里?
仅离上海300公里的
——南京国民政府
四、南京大屠杀——警钟长鸣
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抢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闻新日日京东 日三十月二十年二十和昭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四、南京大屠杀——警钟长鸣
1937年12月18日,日军将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5. 7万多人,全部用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均被刺刀杀戮。日军将全部尸体焚化。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有个叫做“12秒”的装置。每隔12秒会有一滴水从高空中落下,侧面墙上贴有一个遇难者遗像的灯,会同时亮起来后再熄灭。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
李子健油画《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课堂小结
当堂测试
1.(2024·北京·中考真题)下表内容是近代报纸《申报》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民族”“中华民族”两词的次数,导致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1928年 1939年
民族 1119 2369
中华民族 183 372
当堂测试
2.(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话剧是以对话形式为主的综合艺术。1937年,上海文艺界人士以戏剧为武器,集体创作了大型话剧,剧幕内容如表。据此推断,该话剧描述的历史事件为(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C
第一幕:暴风雨的前夕
第二幕:卢沟桥的抉择
第三幕:全民族的抗战
当堂测试
3.(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4.(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日记中所记载的事件是( )
A.东北三省沦陷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