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牧童》课时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mù tónɡ suō yī huáng hūn
( ) ( ) ( )
答案:牧童 蓑衣 黄昏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学生容易把“牧童”的 “牧”写错。 “蓑衣”的“蓑”字笔画较复杂,也易写错。蓑衣:劳动者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黄昏: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点评: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比一比,组词。
蓑( ) 笛( ) 铺( )
衰( ) 苗( ) 辅( )
答案:蓑(蓑衣) 衰(衰老) 笛(笛子) 苗(树苗)
铺(草铺) 辅(辅导 )
解析:
分析:辨析形近字时,要注意偏旁部首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如第一组“蓑”偏旁为“草字头”,可组为“蓑衣”,“衰”,可组为“衰老”;第二组,学生易混淆“笛”字与 “苗”字,“笛”的偏旁为“竹字头”,可组为“笛子”“笛声”,“苗”的偏旁为“草字头”,可组为“树苗”;第三组,铺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组成“草铺”“铺盖”,“辅”的偏旁为“车字旁”,可组为“辅导”“辅助”。
点评:辨对于学生易出现混淆的字词,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3、给画线的字注音。
牧童( ) 草铺( )
笛声( ) 卧( )
答案: mù tónɡ pū dí wò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牧童”读“mù tónɡ”,“铺”读pū,易写成pù,注意与“辅”区分开,“笛”声读“dí”,为第二声,“卧”读“wò”,可组成卧室,卧月明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应理解词语的意思。
4、多音字组词。
pū( ) héng( )
铺 横
pù( ) hèng ( )
答案:
(
) pū(草铺 铺天盖地) héng( 横竖 纵横 )
铺 横
pù( 当铺 药铺 ) hèng ( 蛮横 专横 )
解析:
分析:铺: 药铺(pù)的地上铺(pū)着一张草铺(pū) 。横:他太蛮横(hèng)了,公然在公路上横(héng)七竖八的摆着杂物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可以把词语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①A.清平乐(lè ) B.牧童 (mù) C.蓑衣(suō) D.醉酒(zuì)
②A.笛弄晚风 (nòng)B.牧童(mù tónɡ)C.横野(hèng) D.妩媚 (mèi)
答案:①A ②C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相近词语的区分,清平乐,为宋词常用词牌;横野: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野,郊外,村外;妩媚,妩媚是用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可爱,柔媚的风格。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形近词语的区分,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6、断句。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答案: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理解程度,在考试中常考查到。《牧童》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一般都是一般都是223来断句的。《牧童》这首诗常考断句,需要多加注意。
点评:只要学生掌握好诗歌表达的大致含义,再根据古诗的体裁一般断句的方法就不难正常的断句,从而使朗读节奏更加抑扬顿挫。
7、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铺开。
2、辽阔的原野。
3、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4、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答案:铺 、横野 、蓑衣 、卧月明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铺:铺开、横野:辽阔的原野、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用来遮风避雨。这些字眼是这首诗的重点,需要识记。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8、卧月明的正确解释是( )
A.睡在明月上
B.躺着看明月
答案: B
解析: 分析:蓑衣,指的是古代一种棕或草编织的外衣,可以用来遮风避雨。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9、下面哪一个项目是对“蓑衣”的解释( )
A、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B、一种衣服
答案: A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意思的掌握,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卧明月:躺着看明月;蓑衣,指的是古代一种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10、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 )
A.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B.这本书现在可以物归原主了。
答案:是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归”字意思的掌握,“归”,归来,归还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描写的是( )的景色。
A早晨 B傍晚时分 C夜晚
答案:B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诗意和语境的把握,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写的是: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草原,放眼一望无垠。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此时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2、填空
《牧童》是___代诗人____写的 。《牧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体会到乡村孩子饥来则食,困来即眠,以地为床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答案: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人的朝代和个人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诗歌的掌握程度。此诗是唐代诗人吕岩所写。诗中“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3、填空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中,一个“铺”字,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_。一个“弄”字,表达了牧童_________的心情。
答案:茂盛的青草好宽阔的原野; 轻松(无忧无虑)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歌中重点词语及其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诗中“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铺”使人看到茂盛的青草好宽阔的原野,“弄”字表达了牧童无忧无虑的心情。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4、你喜欢《牧童》这首诗吗?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喜欢( 不喜欢);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远离喧闹、安然自乐的生活的向往。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能准确描述出诗歌写了什么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远离喧闹、安然自乐的生活的向往。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5、加偏旁,变新字
甫——( )( ) 由——( )( )
答案:甫——辅 铺 由——笛 柚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并掌握汉字的偏旁,这两个要加偏旁的字都是独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字的字义去加偏旁。例如:“甫”可以变成辅:辅导;还可以变成铺:草铺。“由”可以变成笛:笛声,还可以变成“柚”:柚子
点评: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去识记。
16、查字典。
(1)“蓑”字共( )画,第十笔画的名称是( )。
(2)“牧”字的偏旁是( ),组词为( )。
答案:(1)13画 撇 (2)反文旁 牧童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用笔画和偏旁查字典。(1)“蓑”,共十一画。(2)“牧”:偏旁为反文旁,可组词为“牧童”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在词典中能找到他们。
17、下列歇后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
B.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C.王婆卖瓜 张牙舞爪 D.万众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E.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F.包公断案 铁面无私
答案:C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 王婆卖瓜,说的是的一名为“王波”的男人,因为他说话絮絮叨叨的,做起事来婆婆妈妈的,人们就送他个外号——王婆。王婆的老家在西夏(现新疆甘肃一带),种瓜为生。那一带种的瓜叫胡瓜,就是现今的哈密瓜。那时,宋朝边境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迁到了开封的乡下,种起胡瓜来。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还是没有人来买。王婆很着急,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地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尝。后来神宗皇帝出宫巡视,一时兴起来到集市上,尝了王婆的瓜,感慨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皇帝的金口一开,不多时,这句话就传遍了黄河南北,直至今天。
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
18、请写出《牧童》整首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草原,放眼一望无垠。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诗歌大意的理解,在考试中经常考查,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点评:只要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就能熟练的掌握整首诗
19、按要求填空。
《牧童》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分别从 和______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________
答案:吕岩;原野,笛声,视觉;听觉,吃饱饭的牧童休息,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诗歌大意的理解,《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点评:只要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就能熟练的掌握整首诗
20、填一填。
(1)人心齐,( )。
(2)君子一言,( )。
(3)挂羊头,( )。
答案:(1)泰山移(2)驷马难追(3)卖狗肉
解析:
分析:本题是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谚语的掌握,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人心齐,泰山移”说的是只要人们心向一处,共同努力,就能发挥出移动高山的巨大力量,克服任何困难。“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说话算数。“挂羊头,卖狗肉”说的是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点评:学生应注意谚语的积累,理解谚语的本意,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21、把下面的诗句分成两类,将选项写在横线上。
A.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E.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F.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描写儿童有趣的生活:
描写乡村美丽的春景:
答案:BCE ; ADF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句意的理解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读懂诗歌表达的大致含义,从而选出正确选项。B、C、E中都出现了“童”字,直接点明了儿童的有趣生活。
点评:只要看懂“童”字的提示信息,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22、你还知道《牧童》的作者吕岩的其他作品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梧桐影》
落日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诗歌阅读的技巧。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课外拓展能力,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23、补充成语。
( )声嘹亮 ( )七竖八
答案:笛 横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反义词为整整齐齐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24、将诗歌补充完整
草铺( )六七里,笛( )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 )后,不脱( )卧月明。
答案:横野、弄、黄昏、蓑衣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歌默写的熟练程度,学生需要掌握整首诗的默写。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理解能力。1、梅花有哪些特点?可从诗中的二、四句直接读出大答案,只要从花色和花香作答,均为正确。2、诗人借墨梅自喻,要表达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中都有答案,需仔细阅读。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