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堂导学(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堂导学(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8 11: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活动主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及治理
情境导入
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米脂县境内,有个高西沟村,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创造性地对每一座山采取生物措施:山顶植松树,沟岔栽材林;阳坡栽杨槐、椿树,荒坡种柠条,沟谷栽果树。经过几十年治理,高西沟已经变得山清水秀。当地人民切实感受到是科学挽救了高西沟。图1示意当地的地貌特征、图2为某种治理措施图。
INCLUDEPICTURE"册+56.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地理XJ河北专版\\册+56.tif" \* MERGEFORMATINET
知识探究
1.结合高西沟所处的位置,说出“雨涝流泥浆”反映了这里夏季哪种气候特征?
2.“冲成万条沟”如图1所示,用 ______________可以概况当地的地貌特征。
3.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解释图1所示地貌形成的原因。
4.“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说明了什么问题?
5.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人民采取的生物措施是什么?结合图2,说出这种措施的作用。
6.除了生物措施以外,高西沟还采取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根据下图,写出打坝淤地的作用。
INCLUDEPICTURE"册+57.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地理XJ河北专版\\册+57.tif" \* MERGEFORMATINET
总结归纳 图示法表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INCLUDEPICTURE"册+58.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地理XJ河北专版\\册+58.tif" \* MERGEFORMATINET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1.夏季多暴雨。
2.沟壑纵横(或千沟万壑)
3.自然因素:这里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人为因素:滥垦乱伐、过度放牧导致对植被破坏严重,使得地表裸露。
4.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5.生物措施:植树造林。
作用: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6.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