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词又称为“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共有四首词,今天这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下面就让我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看看这两首为我们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吧!(注意:为了更好地感受到词的音韵美,同学们要反复地朗读词作哟。)
词四首
1.能掌握词的相关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词作
2.能分析词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能借助背景,评价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范仲淹,字_______,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千古名句。有《_____________》等传世。
希文
范文正公文集
1.预习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秋瑾,字______,号竞雄,别号__________,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她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也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秋瑾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_________》,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璿卿
鉴湖女侠
中国女报
寐( ) 拭( ) 峨眉( )
胸jīn( ) 青shān( )
2.给下面的标蓝字词注音。
mèi
é
襟
衫
shì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塞下( )
(2)千嶂( )
(3)征夫( )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出征的士兵
(4)拭( )
(5)未屑( )
(6)列( )
(7)莽红尘( )
(8)青衫湿( )
擦
轻视。这里指不甘心做女子
属类,范围
莽莽人士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1.积累常识,完成填空。
①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______。
②《渔家傲·秋思》和《满江红》都是词,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均为词牌名。
下片
渔家傲
满江红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这两首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的大意。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塞本已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声音,西风呼啸,羌笛悠悠,驼马嘶鸣,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肃杀。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思乡之愁?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我,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在浓霜满地的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幽婉的羌笛哀婉悲怆,使人倍感凄凉。这样的夜晚,勾起了戍边将士的无尽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遍地盛开,(我的)容颜却是那么憔悴。刘邦用四面楚歌战胜了项羽,我漂泊了八年还想着那个家做什么。既然我那么痛苦,何必还强颜欢笑呢,离开也没有什么难的!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我虽然不是男儿身,心却比男儿还刚烈。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在这个迷茫的社会里,我要去哪里寻觅知音?(我的)泪水浸湿了衣裳。
探究一:熟读成诵,概括内容
朗读这两首词,说说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试简要概括。
《渔家傲·秋思》上片描绘出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塞秋景图,下片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以及思念家人的情感。
《满江红》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探究二:结合背景,评价情感
结合背景,再读作品,思考词中流露了什么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背景: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太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渔家傲·秋思》抒发的是词人的思家忧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满江红》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她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成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满江红》表现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探究三:深层解读,掌握用典
两首词分别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用典就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
《渔家傲·秋思》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窦宪“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燕然,山名。公元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追击北匈奴,成功将匈奴士兵驱逐出境,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但是,词人这时还是“未勒”,说明还未功成名就,战争还没有结束,因此,归家之期是无法计量的,可以说是“归期无期”。
《满江红》中的“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四面歌残终破楚”则是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因人常热”,因,依靠。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
唯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探究四:内容拓展,阅读延伸
1.诵读《渔家傲·秋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从《满江红》中你读出了哪些微妙的情感?
1.诵读《渔家傲·秋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我喜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像屏障一样的群山里,太阳西沉,暮霭苍苍,烟雾茫茫,一座孤城城门紧闭。因为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也表现了战事吃紧,宋朝守军力量薄弱的现状。
2.从《满江红》中你读出了哪些微妙的情感?
(可以用如下句式:从词中我感受到了词人________(心情),我是从______中体会到的。)
从词中我感受到了词人的喜悦激动,我是从“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体会到的。
从词中我感受到了词人的苦闷忧愁,我是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中体会到的。
从词中我感受到了词人的知音难觅的苦闷,我是从“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中体会到的。
荒凉萧瑟的边塞秋景
《满江红》
写景
《渔家傲·秋思》
忧国思家、壮志难酬的悲愤
上片:回顾过往
下片:思虑未来
苦闷彷徨
雄心壮志
用典
抒情
《渔家傲·秋思》中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句读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其中哪句点明了原因呢?
本首词的下片体现了作者的哀伤之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因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