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枣儿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枣儿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8 16:1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记忆长河里。
有人说它像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像一首歌,闪烁着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话剧小品《枣儿》中的小男孩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鸿的戏剧——《枣儿》。
枣 儿
1.熟悉剧情,能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评价他们的思想感情。
3.能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及作者呼唤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剧中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掌握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枣儿》是一个______(体裁)小品,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摘得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等荣誉。其作者是______,靖江戏剧小品作家。
话剧
1.预习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孙鸿
馋( ) 威严( ) 蓦然( )
掸去( ) 踌躇( ) 翘首( )
囫 ( ) ( )视 咀 ( )
( )手 ( )脚 nán nán自语( )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
chán
wēi

qiáo
dǎn
chú
lún
níng
jué
niè
niè





喃喃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蓦然:
(2)囫囵:
(3)踌躇:
(4)咀嚼:
(5)喃喃自语
猛然,不经心地
完整,整个儿的
犹豫不决
用牙齿磨碎食物
小声地自言自语
(6)凝视:
(7)津津有味:
(8)蹑手蹑脚:
指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很鬼鬼祟祟的样子。
《靖江戏剧小品选》题头冠之以《枣儿》,我想不仅是因为这个作品本身取得的成就和带给家乡的全国性影响——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更由于它作为一个代表,一种象征,一粒树种和一片生命,对着家乡也对着世界,对着爹娘也对着儿孙,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表达了真心的企盼,将人性与人格、崇高与忧患演绎得那样楚楚动人又荡气回肠。
自主阅读
  靖江小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中见大,譬如一滴水,可见太阳,也可汇入江河。我为靖江小品庆幸,大江为它输送着不尽的生命源,大桥为它插上崭新的金羽翼,已然享誉中外的靖江盆景、靖江汤包、靖江讲经等各种独具特色的物华美俗都无声地陶染着靖江小品的习性和风神,靖江小品便具备了它们的大气与灵巧、奇特与蕴藉。尤为难得的是,靖江小品是戏,也是文学,有品位,又面向大众。这是靖江小品的可贵品格。
——齐致翔《品枣儿——为<枣儿——靖江戏剧小品选>序》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枣儿》是新时期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小花。全剧运用_______手法,围绕“_______”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的对话,表现了老人对_______、男孩对_______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象征
枣儿
儿子
父亲
探究一:概括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剧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剧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出自己对父亲的想念。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探究二:分析人物形象
说说剧本中的老人、男孩以及老人的儿子、男孩的父亲的形象特征。(与小说不同,戏剧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展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戏剧主题。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对话及联系相关情节进行分析。戏剧中人物的言行串联着故事情节,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及相关的情节,能够帮助我们直观地鉴赏人物形象)
剧中的老人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年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老人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老一代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思想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剧中的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父亲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他爱吃巧克力并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则显示了男孩成长环境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剧中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外面的世界闯荡;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定居在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了新家。他们都是受现代思潮影响的代表人物。
探究三:评价人物情感
1.剧本是怎样生动地表现人物感情的?
2.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剧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真实自然,具有浓郁的感彩。
1.剧本是怎样生动地表现人物感情的?
(从个性化的语言、剧中的舞台说明、剧本中的情节三个方面分析)
老人的语言亲切朴实,富有人情味,具有长者之风,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和很强的人生沧桑感。
如“(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这几句话道出了老人的人生沧桑感。男孩的语言则显得纯真活泼,稚嫩可爱。从两人的对话中,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情感。
剧中的舞台说明虽然文字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舞台说明大多是人物动作、表情的简要说明。
例如,写老人“威严地”“命令”“蓦然口气温和”“将枣儿擦干净”“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清清嗓子”“心事重重”“愣住,继而激动不已”“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紧紧搂住男孩”等等,都传神地写出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剧本中的情节,如老人向男孩讲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小时候在老人脖子上撒尿并在枣树下尿尿的情形;给男孩讲枣树的来历,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男孩要把枣儿带回家给父亲吃;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都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在剧本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更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先理解剧本中所用的象征手法,进而理解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和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象征)
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枣儿
背景:枣树下童谣声声诉亲情
人物
老人
男孩
“枣儿”名字的来历
儿子摘枣尿老人脖子
请男孩吃枣、摘枣
给男孩讲故事
温顺搀扶老人
蹑手蹑脚捡枣、藏枣
听老人讲故事
和老人拉勾发誓
枣儿:象征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老一辈农民:亲情、爱心
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和男孩拉勾发誓
1.男孩觉得枣儿叔叔不回家是“迷路”了,作者借“迷路”一词想表达什么?
表达当今社会青壮年对传统的迷失、对情感的迷失、对人生的迷失。
2.“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简要说说这样结尾的表达效果。
这个结尾,既与开头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