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八角楼上
15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1927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又难忘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井冈山,看看“八角楼上”的故事。
搜集线索
理解课题
八角楼
因为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楼”叫“八角楼”。
人物介绍
毛
泽
东
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八角楼,毛主席在八角楼做什么呢?
线索 课文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寒冬腊月的深夜
茅坪村的八角楼上
毛主席
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会认字
zhāng wò shì là
八角楼 斗争 年代 夜幕降临
lóu zhēng dài lín
文章 握着 凝视 寒冬腊月
察觉 油灯
chá yóu
生字学习
生字学习
拨(拨动)
拔(拔萝卜)
比较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多音字运用
觉
jué(觉察)
jiào(睡觉)
正在睡觉( )的他没有觉( )察到外面下起了暴雨。
jué
jiào
认读园地
楼 争 代 临 腊
章 握 视 察 油
dài lóu zhēng là lín
wò shì zhāng yóu chá
生字广场
楼
利
披
夜
年
轻
书写指导
lóu
左窄右宽,“木”的捺变点,“米”撇伸向“木”侧,“女”的撇点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nián
首笔撇靠近竖中线起笔,三横等距,上短下长,第二、第三横分别居于横中线上下。
yè
上窄下宽,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右下不要少写一点,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qīng
左窄右宽,“车”作偏旁时笔顺为先竖后提,第四笔横改提,第五笔横撇起笔于竖中线,与“车”首笔横持平。
pī
左窄右宽,“皮”的第一笔是横钩,勿写成横,第二笔竖撇撇向“扌”下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lì
左宽右窄,“禾”的捺变点,“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寒冬腊月的__________(什么时间),____________(谁)在__________(哪里)上________(做什么)的事情。他写下了许多__________,指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
观看插图,说说毛主席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
①一个冬天的夜晚,毛主席坐在破旧的桌子前写文章。
②屋子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清油灯,灯光很昏暗。
条件艰苦、简陋。
课文讲解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提取信息:八角楼在井冈山茅坪村,是毛主席的住所。
这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概述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繁忙地工作。
读第1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条件差、困难多、生活苦
时间
人物
地点
- 井冈山:指位于中国江西省的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 艰苦斗争的年代:描述了井冈山时期的艰难岁月,强调了当时环境的艰苦和斗争的激烈。这里的“艰苦斗争”突显了革命斗争的艰难和不易。
- 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描述了毛主席的居住地点,茅坪村是井冈山的一个村庄,八角楼是毛主席在那里的住所。这里的“八角楼”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强调了毛主席的生活环境。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强调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
对比朗读
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 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描述了八角楼上的灯在夜晚准时亮起的情景。这里的“灯就亮了”不仅强调了灯光的出现,还暗示了毛主席在夜晚的工作状态。
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在冬夜里,毛主席正在干什么呢?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在寒冷的深夜,生活条件是那么艰苦,而毛主席还在忘我地工作,这多么令人敬佩啊!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寒冬腊月的深夜
冷
条件艰苦
工作忙
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腊月时天气是怎样的?你会穿什么样的衣服?
当时条件艰苦,大家都用油灯照明,油灯发出类似蜡烛的微光,毛主席将灯芯拨一下,火焰能更亮一些。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结合课文插图,联系下文,思考:这“星星之火”有什么含义?
“星星之火”指清油灯的微小的灯光。
“星星之火”指毛主席的革命思想就如星星之火,有旺盛的生命力,终将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毛主席在那个夜晚是怎样工作的。
毛主席穿着……,披着……,坐在……
他右手……,左手……
凝视 沉思 滑落 察觉
对照插图再次讲述毛主席那个夜晚工作的情形。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指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凝视——注视
沉思——深思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 寒冬腊月: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通常指农历十二月(腊月)。
- 单军衣:指一件薄薄的军装,表明毛主席的穿着非常简单,条件艰苦。
- 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描述了毛主席的专注程度,连毯子滑落都没有注意到。这里的细节强调了毛主席的全神贯注。
- 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比喻毛主席的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象征着这些著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详细描述毛主席在寒冬腊月的深夜里,克服艰苦条件,坚持写作的情景,展现了毛主席的坚韧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右手握笔,左手调整灯光,凝视着灯光沉思,甚至毯子滑落都没有察觉。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毛主席的专注和毅力。通过这些描述,作者不仅展现了毛主席在艰苦条件下的工作状态,还强调了他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这段文字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共鸣,突显了毛主席的伟大精神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结构梳理
15 八角楼上
条件艰苦
寒冬腊月
薄毯子
拨灯芯
单军衣
清油灯
毛主席
(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
光辉著作
为革命照亮道路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在井冈由斗争的艰苦年代里,_______不畏寒冷,深夜在______上写文章__________的动人情景。
毛主席
八角楼
指导革命
课文小结
一、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年代
B.夜幕
C.楼房
D.降监
D
课堂演练
二、选一选。
凝 视 觉
着 胜 利
利
凝
察
披
察
利
凝
披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发一分光、献一分热!
主要内容
《毛泽东读书》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