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名师宝典】精品测试卷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B
B
B
C
A
A
A
11
12
13
14
15
B
D
C
D
D
七下科学【名师宝典】精品测试卷六
(考试范围: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2.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3.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
A B C D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4.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5.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2·1·c·n·j·y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6.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7.如图所示,小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纸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8.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9.下列关于声和光在真空中传播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和光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和光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出处:21教育名师】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后静止
D.仍在原来位置
1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2.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如果没有痛觉,人类就不会在受到伤痛的困扰了
14.书本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字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D.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色光
15.小丽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慎将凸透镜上部碰掉一块,则在荧光屏上( )
A.得不到像 B.得不到完整的像
C.成像效果不受影响 D.像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6.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www-2-1-cnjy-com
1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8.王军在房间里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作业本的空白纸上。根据王军的实验情况,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成像的性质)。【版权所有:21教育】
19.如下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0.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现象;21*cnjy*com
(3)沿碗壁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现象。
21.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________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靠________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
22.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________,其内有许多____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2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21教育网
24.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5.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
26.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有一个人从A处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哪一点掷出?____________;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使激光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哪一点射出?________。
27.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________传到内耳。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______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8.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49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www.21-cn-jy.com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实像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
4
30.00
10.91
倒立,缩小,实像
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
(2)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31.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21·cn·jy·com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____不易确定的问题。2-1-c-n-j-y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关系。
(3)实验中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观察记录之后,将B蜡烛撤掉,拿一张白纸放在刚才B蜡烛的位置,却没有承接到A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像。 21*cnjy*com
32.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光具盘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一束白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多次改变入射的方向,他测得如下的数据:【来源:21cnj*y.co*m】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50°
反射角
20°
30°
40°
50°
(1)请你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若在平面镜上贴上红色的玻璃纸,则看到反射光的颜色是_______。
(3)若实验只测量一次数据,你认为能否得出有关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10分)
33.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35.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2·1·c·n·j·y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的。21·世纪*教育网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