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顺势应时 共担大义——北伐战争 大单元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时 顺势应时 共担大义——北伐战争 大单元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8 16: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导言:大单元架构
国民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国民革命是从1924-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革命的高潮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
1924.1
1927.4
1936.12
国共十年内战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课时
顺势应时 共担大义——北伐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
一、新的契机——国共合作
二、为民而战——北伐进军
三、民之响应——合作之殇
一、新的契机——国共合作
思考
国共两党因何而合?
京汉铁路大罢工爆发后……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汉口、郑州、长辛店等地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屠杀,结果有52人惨死,300多人受伤,40多人被捕,1000多人被开除。
——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上册)》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孙文
中国共产党力量较为弱小,需要革命同盟者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革命道路屡遭挫折,国民党需注入新鲜血液
一、新的契机——国共合作
思考
国共两党何以促合?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时间 时间
内容 中共 代表
内容
(1)正式决定同孙中山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1923年6月
1924年1月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基础
让出了革命领导权,在行事上处于被动,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作出重大牺牲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一、新的契机——国共合作
思考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明确的反帝反封建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一、新的契机——国共合作
思考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创办黄埔军校
进行北伐战争
二、为民而战——北伐进军
思考
阅读教材,完成黄埔军校概况表格。
黄埔军校 时间
地点
全称
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军校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二、为民而战——北伐进军
思考
阅读史料,完成探究
材料一: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 ......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较,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你们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枪向什么人放。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幕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黄埔军校在广州培养学生近5000人……其中徐向前、林彪、左权、陈赓、许光达、周逸群、萧克、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宋时轮等将帅都毕业于黄埔军校。
——孙继业《伟人孙中山》
根据材料一回答: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总结归纳黄埔军校的意义?
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临终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建立北伐军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蒋介石发表宣言,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二、为民而战——北伐进军
二、为民而战——北伐进军
思考
阅读教材,完成北伐战争概况表格。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 开始时间
目的
总司令
主要对象
主要战场
著名将领
著名战役
推进路线
战绩
1926年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蒋介石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叶挺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孙传芳
(1885-1935)
吴佩孚
(1874—1939)
张作霖
(1875—1928)
二、为民而战——北伐进军
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我团全体官兵,奋勇向前,不畏强敌,以一当十,屡建奇功。
——叶挺
材料三: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四:工农群众如潮水般涌向北伐军,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帮助。
——《湖南民报》
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国共两党合作,齐心协力(根本原因)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二、为民而战——北伐进军
思考
工农运动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有何关系?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广大农村,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三、民之响应——合作之殇
思考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几天之内,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汪精卫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三、民之响应——合作之殇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继续北伐
1928年,北伐军进入北京
1928年6月奉系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三、民之响应——合作之殇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五色旗
南京国民政府
1912.4.1
1912.1.1
1949
1928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三、民之响应——合作之殇
思考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又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成功: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北伐只是大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国民大革命运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
失败:
北伐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却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三、民之响应——合作之殇
思考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共产党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材料一:右图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


材料二:“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三: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
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教训:共产党应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并建立人民军队。
课堂小结
当堂测试
1.(2024·河南·中考真题)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发言并指出:共产党员的加入,是为贡献于国民革命事业而来的。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工人运动的高涨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的爆发
2.(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这所军校创办的初心是( )
A.推翻清朝,挽救民族危亡 B.捍卫共和,进行北伐战争
C.团结抗日,实现民族解放 D.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和平
B
B
当堂测试
3.(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这昂扬的旋律和熟悉的歌词,曾唱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的“中国最强音”。这首歌曲诞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2024·宁夏·中考真题)北伐开始后,广东、江西等地的农民协会成立了运输队、担架队支援北伐军;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的工人成立敢死队、组织罢工配合北伐军攻城;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这反映出(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传播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D.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A
C
当堂测试
5.(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是中国近代某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与该战争相关的诗句是( )
A.帝制千年久,武昌首义催
B.中山遗愿继,北伐气高昂
C.火炬南昌举,镰锤耀九州
D.天堑大渡横,飞兵夺泸定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