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8 18: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重难知识】
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事件 内容/意义 认识
中共一大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绝对控制权;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 出发,从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共二大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但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的叛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秋收起义 起义受挫,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井冈山会师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
红军长征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归纳中国的革命圣地
革命圣地 成为革命圣地的原因
上海 1919年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罢工,成为另一个运动中心;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南昌(江西) 军旗升起的地方,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
井冈山(江西) 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 “星星之火”
瑞金(江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是早期中央机关所在地 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
遵义(贵州)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延安(陕西)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在延 安,中共中央先后领导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4月至 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拓展练习】
1.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发言并指出:共产党员的加入,是为贡献于国民革命事业而来的。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工人运动的高涨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的爆发
2.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报告中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基于当时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 )
A.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3.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4.1926年11月底,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至20万人左右。这主要由于( )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二次革命的爆发 C.城市工会的影响 D.北伐的胜利进军
5.有学者这样评价某一事件:它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懂得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从此,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发展壮:大起来。该学者所评价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秋收起义 D.护国战争
6.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革命精神 内涵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八一精神 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做为人先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苏区精神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A.红船精神是党制定适合国情纲领的验证
B.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C.井冈山精神是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探紫
D.苏区精神是对全民族抗战伟大力量的验证
7.1938年,中华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户分得的田亩多少调剂使用。该举措(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C.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这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的特点( )
A.革命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B.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
C.依据中国国情进行探索 D.引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9.有学者认为,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长征( )
A.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0.经典歌曲定格时代重要画面。“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定格的“画面”是( )
A.古田会议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11.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艺术再现。下图《会师歌》歌颂的是( )
A.遵义会议召开 B.红军到达吴起镇 C.长征胜利结束 D.抗战取得胜利
12.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议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 )
A.八七会议举行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遵义会议召开 D.西安事变实现和平解决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源泉。”同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的最低纲领。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
材料二:1930年1月,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明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指出红军、游击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组成的中央领导集体。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循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开始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这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2)据材料二,分别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遵义会议是“伟大转折”的理解。
材料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中国一度照搬苏联经验,但很快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局限。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这标志着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重要认识。同年9月,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此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以上材料均据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通史纲要》
(3)据材料三,阐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出的重要探索。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14.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开展了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参与其中。
【成功会议】
名称 四件 主要内容 意义
国民党一大 ②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②三大政策 ③
【丰硕成果】
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是创办了一所新式军事院校和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悲惨结局】
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序号所指代的内容。
(2)【丰硕成果】中所提及的“新式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分析并指出取得这两项成就的最主要原因。
(3)【悲惨结局】中所述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最终导致了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4)通过对以上栏目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感悟与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故B符合题意;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与工人运动的高涨、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爆发无关,排除ACD。故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故选A。
3.答案:B
解析: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B项正确;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黄埔军校培养了军事和政治人才,与社会习俗变革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
4.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7月开始,以湖南、湖北为主要战场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故题干所示湖南、湖北农民协会会员人数猛增的原因是北伐的胜利进军,使得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故选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根据“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从此,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发展壮大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故选A。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精神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国共十年对立时期由毛泽东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是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处于国共十年对立时期,也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的行为,有利于赢得农民对革命政权的支持,进而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故选C。
8.答案:C
解析:“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这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的特点是依据中国国情进行探索,C项正确;革命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当时还没有形成毛泽东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可知,材料的核心意思是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革命形势好转,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D项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在长征途中,昼夜兼程,猛打穷追,成功夺取了泸定桥,并在铁索桥上展现了红军的威风和勇气。这一事件在长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勇士们的英勇行为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D项正确;1929年古田会议是红军的一个重要会议,但与泸定桥和长征途中的战斗无关,排除A项;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但并非与泸定桥直接相关,排除B项;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军事行动,但地点并非泸定桥,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据《会师歌》歌词“欢呼三个方面军”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选C。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根据“1934年……之后”“要自己想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历史事件是指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故选C。
13.答案:(1)革命目标:打倒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2)“中国革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遵义会议是“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的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
(3)探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4)结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伟大的革命组织,能够自我纠正偏差和失误;中国共产党要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政策要契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等等。
14.答案:(1)①1924年1月。②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③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3)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4)国共两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合作;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解析:(1)本问考查国民党一大。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本问考查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据“创办了一所新式军事院校”可知,“新式军事院校”指的是黄埔军校。据“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可知,“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指的是北伐战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开展了北伐战争,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3)本问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1927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4)本问考查国共关系。本问为开放性问题,作答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