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重难知识】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比较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政治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人物 奕 、李鸿章等 康有为、梁启超等 孙中山等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政治主张 学习西方技术 学习西方制度 (君主立宪制) 学习西方制度 (民主共和制)
口号/纲领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结果 都以失败告终,都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作用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②显示出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启示 ①无论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改革或革命获得成功。 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2.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的比较
项目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不同点 原因 宋教仁遇刺身亡,国民党被镇压 反对袁世凯卖国和复辟帝制
参与者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全国各地人民、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其他各派政治势力
结果 失败 胜利
相同点 背景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帝国主义进一步侵 略中国
方式 武装斗争
启示 没有自己的武装,单纯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只有以失败而告终;革命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成功;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拓展练习】
1.某校八年级开展“我最崇拜的革命历史人物”演讲,小敏整理了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1894年创办兴中会 1905年创办同盟会 1912华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 1924年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创办黄埔军校
A.邓世昌 B.蔡元培 C.陈独秀 D.孙中山
2.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3.1912年中华民国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在其袖口上有三颗扣子,有人说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4.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6.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进程
7.“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为此孙中山和黄兴等发起了( )
A.萍浏醴起义 B.金田起义 C.二次革命 D.广西起义
8.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缪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9.如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10.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掌握着北京政府的是( )
A.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 B.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
C.奉系军阀张作霖 D.滇系军阀唐继尧
11.据统计:“从1917年6月12日解散旧国会到1924年11月2日曹锟下野,前后有冯国璋、徐世昌、黎元洪、曹锟四任总统为时共七年”。“北洋政府存在16年里政府内阁更换次数就达45届。”这表明( )
A.北洋政府时期政权动荡 B.北洋政府统治危机重重
C.军阀混战加重政权覆亡 D.北洋政府统治失去人心
12.下表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天京事变的影响 B.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C.列强入侵的危害 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13.【民主共和丰碑巍然】
材料一: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部分)
时间 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903年 出版《革命军》《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1905年8月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镇南关起义,均遭失败
1911年4月 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却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统编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在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下,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12年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年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护国战争爆发;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军阀混战、割据纷争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上表中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哪件历史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某校学生在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时,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的时期。观点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走向光明的时期。请就其中的一个观点,选择上表中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中国同盟会;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1924年,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创办黄埔军校。故D符合题意;1894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排除A;蔡元培、陈独秀没有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排除BC。故选:D。
2.答案:B
解析:在兴中会、华兴会的基础上,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故陈嘉庚加入的是同盟会。故选:B。
3.答案:C
解析: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故选C。
4.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说明辛亥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使其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故C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辛亥革命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D。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相关史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它”指中华民国。故选B。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题干材料所述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该法律的进步性主要在于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故A正确;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的经济根基、思想根基等没有动摇,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华民族没有完成独立,C项错误;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进程,故D项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据题干“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和黄兴等在1913年发起了二次革命,以反抗袁世凯的军事镇压和政治清洗,C项正确;萍浏醴起义是1906年的事情,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A项;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的开端,与本题无关,排除B项;广西起义也是在清朝末年,1907年爆发,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
材料分析 “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 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A
错项分析 材料未体现B、D项内容,排除;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讨袁,不是维新人士,排除C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们的反抗,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D项正确;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史称“二次革命”,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B
解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其中控制北京政府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之后的护法运动就是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故选:B。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看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总统和内阁频繁更迭说明中央政权机关变动不断,反映北洋政府时期政权动荡。故A正确;题干材料说明中央政权机关变动不断,政权动荡,体现不出北洋政府统治危机重重,排除B;材料是总统和内阁频繁更迭,没有体现军阀混战加重政权覆亡,排除C;材料表明北洋政府时期政权动荡,体现不出北洋政府统治失去人心,排除D。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军阀割据混战的相关知识。A.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事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 B.根据题干“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0多万亩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可知,农户减少,荒地增加,陆军增加,军费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军阀割据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故B正确;C列强入侵的危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 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13.答案:(1)革命志士早期的革命活动壮大了革命力量,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了革命斗志,积累了革命经验,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2)辛亥革命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解析:(1)本问考查早期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根据材料一“成立兴中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成立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革命志士早期的革命活动壮大了革命力量,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了革命斗志,积累了革命经验以及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2)本问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本问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进行评价。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里程碑”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根据材料三“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可知,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4.答案:(1)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事件:五四运动。
(2)(示例一)观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的时期。论述: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袁世凯上台后,对内专制独裁、破坏民主共和、镇压二次革命和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使得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综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的时期。
(示例二)观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走向光明的时期。论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历史显现光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综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人民坚持斗争,新思想传播,民族工业短暂繁荣,是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