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
【重难知识】
1.国共两次谈判比较。
项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重庆谈判
不同点 背景 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抗日主张;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蒋介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结果 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 协定”
作用 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使中共赢得人民支持,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相同点 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都初步获得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发展的结果
【拓展练习】
1.某老师在讲课时,描述了“毛泽东争取和平的惊人胆魄”“国民党设下鸿门宴的处心积虑”“谈判桌前与硝烟中的双重较量”等内容。可以判断老师讲的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2.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材料中“让步”( )
A.说明中共极力维护统一战线 B.主要迫于国民党军事压力
C.反映了中共争取和平的决心 D.意在争取应对内战的时间
3.1945年8月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的新闻。蒋介石还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定大计”,且已准备飞机迎接。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旨在( )
A.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B.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
C.获得政治舆论上的主动权 D.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
4.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面对国共双方力量对比(下表),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军队数量 武器装备 占领区人口
国民党 约430万 良好 约3.39亿
共产党 约127万 老旧 约1.36亿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5.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6.下面是画家冯真的年画《娃娃戏》。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1—1945年 D.1945—1949年
7.1946年10月10日,梁滋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希望其回南京继续和谈。12日清晨,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继续发动内战,公然违背“双十协定”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8.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9.自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到1948年底,在解放区约有1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有利于(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工农红军胜利会师
C.重庆谈判顺利进行 D.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10.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军事行动( )
A.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1.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情况简表。据此可知,三大战役( )
时间 战役 结果
1948年9—11月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2.1949年,渡江战役之前,人民解放军向各国发出通告:“所有外国军舰必须于1949年4月20日前撤离长江,否则视为挑衅。”4月20日上午,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并向解放军开炮。人民解放军奋起还击,毙伤英军百余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是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发起点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彻底切断了国民党的军事外援 D.为打过长江去奠定了基础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到了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1)材料一中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这一次“合作”的结果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什么教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分析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体现出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上所述,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4.1948年9—11月东北迎来了解放。辽宁的锦州、沈阳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战役,见证了革命的传统,记录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伟大征程。
【势如破竹】
材料一:1948年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以枯拉朽之势攻克锦州。19日,解放长春,沈阳及其周边……逐成孤岛。盘踯在这里的蒋军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东北野战军则步步紧逼,千军万马合围沈阳,作战计划是:首先断绝沈阳将军退路,分别包围其卫星据点,然后攻取沈阳。
——摘编自《围城战:千军万马合围沈阳》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战役?依据材料分析,东北野战军“千军万马合围沈阳”的目的是什么?还有两次战役与材料一中战役合称为三大战役,写出另外两次战役胜利的意义。
【组织宣传】
材料二:(解放战争期间)在市委(北部)城工部领导下,留在沈阳市内坚持斗争的地下党员创办了《东北公报》。党组织还创办了《文化导报》……在沈阳市内的中共地下组织还办有《群众》《青群》《言海》和《北光杂志》等报刊……开展动员和组织群众工作。
——摘编自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在沈阳》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迎来胜利】
材料三: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了。这一天,我们兄弟姐妹随着欢呼的人群,东奔西跑地忙了一天,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知道,“好日子要来了”。
——摘编自杨宗桂《我大哥的名字叫“解放”》
(3)根据材料三分析,面对“沈阳解放”,百姓的态度是怎样的?这是为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C符合题意;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与毛泽东无关,排除A;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北平和平解放是1949年,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根据“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可知,材料中“让步”反映了中共争取和平的决心。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重庆谈判的目的。从蒋主席电毛泽东,清克日来渝共商国是“已准备飞机迎接”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意在博取政治上的有利地位,获得政治舆论上的主动权,C正确。故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结合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依据国民党统治不得人心的实际,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提高了人民胜利的决心和勇气。故选B。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人,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A正确;中原解放区属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B;东北解放区、华东解放区不是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排除CD。故选A。
6.答案:D
解析: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根据材料“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藏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可知,这幅漫画应出现在1945-1949年,D项正确;1924到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排除A项;1927到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创建和领导的部队是工农革命军,后来改名为工农红军,排除B项;1931到1945年是14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并在10月占领了张家口。因此,“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国民党继续发动内战,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故选A。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根据“1946年6月至10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被粉碎,胶济路阻击战发生在此时间段内,故此次阻击战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A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排除B;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初平津战役结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故选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根据“1947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D正确;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排除A;1949年的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排除B;平津战役的胜利,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排除C。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反攻序幕,A排除。1947年,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排除。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C正确。渡江战役宣告了国民党的覆灭,D排除。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渡江战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长江是我国的内河,列强在晚清时攫取了随意进入我国内河航行的特权,而人民解放军的奋起反抗则是对列强这种特权的否定。故选B。
13.答案:(1)中共二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自己独立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2)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群众路线。
解析:(1)会议: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结合所学中共二大的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教训:根据材料一“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并结合所学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知识可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干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给党留下的深刻教训是: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自己独立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2)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材料二“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一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结合所学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二“但到了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的土地政策”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可从社会的矛盾变化、团结力量抗战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原因:根据材料三“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可从民心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可得出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启示: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从党的领导、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群众路线。
14.答案:(1)战役:辽沈战役;目的:攻取沈阳;
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报刊开展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宣传工作。
(3)态度:支持。原因:沈阳解放,沈阳群众投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日子会过得更好。
解析:(1)本问考查三大战役。第一小问,根据“1948年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锦州”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辽沈战役。第二小问,根据“首先断绝沈阳湖蒋军退路,分别包围其卫星据点,然后攻取沈阳”可知,东北野战军“千军万马合围沈阳”的目的是攻取沈阳。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本问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
材料 对应答案
“在沈阳市内的中共地下组织还办有《群众》《青群》……开展动员和组织群众工作” 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报刊开展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宣传工作
(3)本问考查辽沈战役。第一小问,根据“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了。这一天,我们兄弟姐妹随着欢呼的人群,东奔西跑地忙了一天,非常高兴”可知,面对“沈阳解放”,百姓的态度是支持。第二小问,根据“解放”“好日子要来了”可以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