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8 18:1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重难知识】
1.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项目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不同点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
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资产阶级的改革
目的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主张 只学先进技术,自强、求富 实行君主立宪制
侧重点 侧重于经济、军事领域 侧重于政治领域
影响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相同点 背景 都发生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
方式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内容 都向西方学习,都涉及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结果 都失败了,但都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进了中国近代化
【拓展练习】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形成了如下材料。该材料旨在论证洋务运动( )
企业名称 地位 后世发展
汉阳铁厂 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步 武汉钢铁公司
江南制造总局 晚清最重要的军事工业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轮船招商局、中国招商银行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D.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2.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 )
书名 原著者 编译者
《格致小引》 (英)赫施赉 (英)罗亨利、瞿昂来
《通物电光》 (美)莫耳登 (英)傅兰雅、王季烈
《物体遇热改易记》 (英)瓦特斯 (英)傅兰雅、徐寿
A.宣扬了革命思想 B.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3.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设立汉阳铁厂。该厂设立10个分厂,配置了多种炼铁及轧制铁轨的设备,他在武汉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湖北自强学堂等。这对武汉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了海防的建设 B.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C.淘汰了传统的兵器 D.延缓民用企业发展
4.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未能御敌于海上,这支在洋务运动中装备起来的舰队最终全军覆没于( )
A.天津保卫战 B.黄海海战 C.平壤战役 D.威海卫战役
5.《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近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军军费2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6.某杂志刊发文章说:“俄虎、英豹、德法貔、日豺,眈眈逐逐,露爪张牙,环伺于四千余年病狮之旁。割要地,租军港,以扼其咽喉;开矿山,筑铁路,以断其筋络。”材料描述了列强( )
A.疯狂地毁坏中华文明 B.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D.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
7.1895年2月以来,严复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文,呼吁变法刻不容缓,广东、湖北举人数百名上书,要求变法;6月,巡抚陶模提出了十三点变法建议( )
A.变法诉求日趋强烈 B.革命形势逐渐成熟
C.阶级矛盾渐趋激化 D.革命思想逐步形成
8.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表明维新派( )
A.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了国民素养的普遍提升
C.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D.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9.下面表格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5年 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1900年 天津保卫战聂士成壮烈殉国
A.中国开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
C.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D.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10.如图描绘了1900年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
A.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B.三元里抗英的开展
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1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12.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漫画。漫画旨在说明( )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 B.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13.【近代铁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害我田庐,碍我风水,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三: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14.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在列强的鸦片侵蚀和炮火冲击下,跌跌撞撞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探究。
【读图析史】
材料一:
图一:1842年中英谈判 简介: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二:圆明园遗址 简介:________ 图三:旅顺大屠杀 简介:________ 图三:旅顺大屠杀 简介:________
【绘制脉络】
材料二: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四幅图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
(2)参照材料一中图一的示例,从图二、图三、图四中任选一幅图完成简介。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哪些主权?并概括列强侵华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5)综合上述探究,你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和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而这些企业后世发展成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公司、银行等,反映了洋务运动推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C项正确;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没有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了部分物理教科书,介绍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B项正确;题干是洋务派的活动,与革命无关,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动摇清朝统治,排除C项;介绍西方近代科学冲击了传统思想文化,排除D项。故选:B。
3.答案:B
解析:据题干“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设立汉阳铁厂。该厂设立10个分厂,配置了多种炼铁及轧制铁轨的设备,雇佣工人3000多名。此外,他在武汉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湖北自强学堂等”可知,张之洞的活动对武汉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海防建设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张之洞的活动淘汰了传统的兵器,排除C;张之洞创办的洋务企业属于官营企业,不属于民用企业,排除D。故选:B。
4.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D项符合题意。天津保卫战、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据所学知,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这一条也最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故选:D。
6.答案:B
解析:由材料“割要地,租军港,以扼其咽;开矿山,筑铁路,以断其筋络”可知,这反映的是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影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取得在中国开矿筑路的特权,故材料描述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列强疯狂地毁坏中华文明,排除A项;甲午战后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所以此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说法错误,排除C项;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指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D项。故选:B。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4月,广东、湖北举人数百名上书,要求变法,各省举人相继跟进”及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康有为、严复等呼吁变法图强,当时的一些封建官僚也主张变法,说明变法诉求日趋强烈,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变法诉求强烈,未体现革命形势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阶级矛盾逐渐激化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A。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排除A项;推动了国民素养的普遍提升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维新派未实现男女地位的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聂士成壮烈殉国”可知,表格反映的是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C项正确;中国开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表格没有涉及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排除B项;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A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可以看出义和团以保国为目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义和团的盲目排外,故B项错误;“一贯支持”说法绝对化,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是利用与控制,故C项错误;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而且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故D项错误。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漫画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木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故选B。
13.答案:(1)原因:列强贪利,危害财政;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
(2)目的:解决运输问题。原因: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的谋生手段;老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建设;拆迁百姓房屋(或坟墓)可多给补偿。
(3)原因:洋务运动的推动;政府的重视和投入;铁路建设(或设计)者的努力;西方科技(铁路修筑技术)的引进。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可知,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是排斥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染指。根据材料“洋人贪利无厌、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可知,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理由是列强贪利,危害财政;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
(2)根据材料中“为例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可以看出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是解决运输问题。根据材料中“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可以看出,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理由是修筑铁路可以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的谋生手段;老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建设;拆迁百姓房屋(或坟墓)可多给补偿。
(3)材料三中“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派开办的企业,所以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洋务运动的推动,另外还有政府的重视和投入;铁路建设(或设计)者的努力;西方科技(铁路修筑技术)的引进。
14.答案:(1)事件:图一:鸦片战争;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图三:甲午中日战争;图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图二: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使这座世界独有的万园之园毁于一旦。图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随后日军侵入辽东半岛,在攻陷旅顺后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全城2万多人,其罪行令人发指。图四:1900—1901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军统帅西摩尔率八国联军2000多人登陆天津大沽口,发起侵华战争。
(3)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最后采取以华制华手段。
(4)危害: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认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的战争,最终签订《南京条约》;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图三:甲午中日战争,日军登陆辽东半岛,进行了旅顺大屠杀;图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口登陆。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使这座世界独有的万园之园毁于一旦。图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随后日军侵入辽东半岛,在攻陷旅顺后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全城2万多人,其罪行令人发指。图四:1900—1901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军统帅西摩尔率八国联军2000多人登陆天津大沽口,发起侵华战争。
(3)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等条款,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
特点:《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说明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
《辛丑条约》中规定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说明列强最后采取以华制华手段。
(4)危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落后就会挨打,所以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