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01:50:13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 教学设计
课题: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开篇,本单元分多条线索,分别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与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本课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战争过程和结果,关键是对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
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一拉帮结派军备竞赛(一战爆发背景);第二部分———战火蔓延世界大战(一战过程);第三部分———世纪灾难悲剧空前(一战影响)。
【教学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背景、国家、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知道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知道一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理解一战的性质和影响,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理解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初三学生,思维较为活跃,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国史时,学生已经通过“二十一条”“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了解到一战和巴黎和会的相关内容,掌握一定基础。同时他们思想活跃,对于世界近代史新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PPT展示:
教师:一战已经距离我们一百多年,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今世界的两场冲突如火如荼,还有朝鲜半岛危机、南海危机等。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什么样的灾难?我们该如何反思一战?怎样才能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近那个时代。抛出问题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建立系统知识的欲望,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导入新课。)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拉帮结派军备竞赛(一战爆发背景)
看图思考,最大的殖民国家是谁?哪个国家在何时向其挑战?引发了哪些问题?
【问题探究1】帝国主义国家为何要拉帮结派?
【问题探究2】巴尔干半岛为何成为“火药桶”?
【合作探究】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下列图表反映了 20 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发展状况 这种状况预示着怎样的争斗 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
PPT展示:
材料1: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材料:2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材料3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情况对照图
提示:
1)发展状况: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国为了扩大市场、原料,进行殖民地的争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争斗: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的根本原因)列强要求按照实力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改变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倒挂的状况。
3)根源:列强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
4)实质: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主动积极去思考。)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德国外长皮洛夫的话表明了什么
PPT展示:
材料1: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不愿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毕洛夫
材料2: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忍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3:
教师:从上面材料中看出德国想要什么?
提示: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
教师: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
【问题探究1】帝国主义国家为何要拉帮结派?
3.教师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主要列强之间存在哪些基本矛盾 在这些矛盾中,哪一组矛盾是主要的?
提示:(1)法国不甘心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力图“复仇”,要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德国要求继续削弱和遏制法国,进而夺取法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土,妄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2)俄国抱着争夺世界霸权的一贯野心,企图侵占土耳其和吞并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3)英国要维护其殖民帝国的地位,并继续强占殖民地;它从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出发,既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势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4)矛盾的中心环节和主要矛盾:英德矛盾、德法矛盾和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中心环节;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5)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各帝国主义国家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扎实基础。)
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过程:
材料一 1879 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个主要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如果两国中的一国受到第三国的进攻,另一个国家就要全力进行援助。这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中最先缔结的条约。后来,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一同盟,形成了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其中,德国是核心。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
材料二 1892 年,法俄为对付德国签订军事协约。英国看到德国对自己的威胁最大,便协调与法、俄的矛盾,1904 年和 1907 年,分别与法、俄签订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材料三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
材料四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势图
19世纪中后期,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冲突不断。德国为了防止法、俄联手反德,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三国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法、俄签订针对德、奥的军事协定。20 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俄缔约,形成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英国为核心
【知识拓展】英国“光荣孤立”政策------19世纪80年代是欧洲各大国纷纷结盟争霸的时代。德奥于1879年结盟,意大利于1882年加入,形成三国同盟。法俄日渐接近,最终于1894年签定协约。英国此时却独辟蹊径,采取了置身于这场结盟浪潮之外的立场,即“光荣孤立”。英国人认为此政策可以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可以使英国放手向海外扩张。 实施的条件:英国19世纪中期以来处于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拥有一支足以称霸海洋的强大海军;英国处于岛国地理位置,因此在19世纪末的军事科学水平以及当时欧洲国际形势下,可以独立保证安全。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影响:
PPT出示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教师:这两个集团什么性质?
学生: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PPT出示材料 教师提问:阅读图表,思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集团之间的斗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其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使欧洲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敌对阵营,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都试图以武力胁迫对手,导致冲突不断,使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知识拓展】
萨拉热窝事件
(1)巴尔干半岛问题
材料展示: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教师提问:“火药桶”和“火星”分别指的是什么?
提示:“火药桶”指巴尔干地区,“火星”指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
【问题探究2】巴尔干半岛为何成为“火药桶”?
PPT出示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材料二 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之间,是连接欧、亚的陆桥,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到 19 世纪,统治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已经没有能力和实力维持在那里的统治了,该地区成为列强企图瓜分的热点地区。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只要一个偶发事件,就会引起战争。
提示:
1)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巴尔干半岛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各国垄断资本都在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3)这里民族关系复杂后来伊斯兰崛起,天主教和伊斯兰世界又围绕它展开争夺……于是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系又在这里拼了个你死我活。反正几千年下来,这里几乎就没消停过。
4)各大列强实力介入,使得这里更是雪上加霜。西亚势力从东、南两面通向巴尔干;欧洲则从西、北方向压境而至;东欧则主要自东北方向而来。三大地缘势力,通过不同的方向,同时对巴尔干施加影响。
教师讲述:1908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
(设计意图: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此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萨拉热窝事件【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
材料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夫妇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明辨是非】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 ,会不会发生“一战”?
PPT出示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全球通史》
教师:学生回答后,给学生进行点拨。
会发生战争,理由:一战的根本原因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必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矛盾的激化更是加剧了战争危机。
不会发生战争,理由:“暗杀”等恐怖事件是发动战争的借口和机会,如果没有这类事件,战争可能推迟或避免;二战后至今,恐怖事件、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新的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等现象依然存在,但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
教师:你从中获得什么认识?
学生: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有时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3)评价普林西普
【课堂延伸】普林西普的行为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教师:学生回答后给学生点拨------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该行为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行为;但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角度来看,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性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教师:萨拉热窝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 作为爱国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采取盲目的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搞个人行刺等恐怖手段,并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良策,而且往往会造成灾难,甚至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铸成历史大错。我们应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提示:评价:普林西普的行为非但没有挽救民族危机,反而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普林西普采取的刺杀行为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根本原因),在瓜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他们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了战争危机(具体原因),从而引发了世界大战,所以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也会爆发世界大战。
教师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直接原因)。德、奥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教师补充: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进行探讨,深刻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根源,直观地感受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思考工业化后社会中出现新现象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等,既结合教科书知识,也补充了丰富的课外史料,使学生对一战的爆发形成一个较为立体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二、战火蔓延世界大战(一战过程)
学法指导:立足时空观念,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问题探究3】一战为什么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
PPT展示材料:
他们唱着高歌走上战场,他们很年轻,四肢笔直,眼神真诚、稳健、闪亮,
面对不测的命运他们坚持到底, 面对强敌他们无畏地倒下。
他们不会变老,而我们则会; 时间不会让他们厌倦,岁月也不会。
在太阳落山,在清晨时分, 我们将记住他们。
——比尼思《献给倒下的将士》( For the Fallen,1914年9月21日)
教师过渡:在战争初期,战场的恐怖还没有完全被后方知晓,战士的牺牲给人们带来的只有感动。战士比尼恩这首《献给倒下的将士》成为这一时期最能彰显战场豪情的文学作品。然而现实的战场与想象的战争宛若天壤之别。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整理第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时空逻辑上形成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一)战争第一阶段:1914年
1.图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2.教师讲述:我们要掌握欧洲战场上的东、西、南三条线,以及每条战线的起止点和作战双方。强调两点:第一,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第二,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又起关键作用。
3.知识补充: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英法联军打败了德军。马恩河战役的失败标志着“施里芬计划”(速决战)的破产。随后开启了一战“堑壕战”时代,协约国与同盟国陷入了长达四年的战争中。
(二)战争第二阶段:1915—1916年
4.教师讲述:1915年4月,原属同盟国阵营的意大利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加入了协约国。1916年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布鲁西洛夫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5.学生识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在图中找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地理位置,并指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相关战役情况,强调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6.图片展示:凡尔登战役。【播放视频:凡尔登战役】
材料展示: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难点突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新式武器有哪些 为什么说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播放视频:一战中新式武器】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
材料二 1916年2月,德军集中了所有炮火猛轰凡尔登,凡尔登战役开始。法德两军在凡尔登激战数月。12月,凡尔登战役结束。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了凡尔登战役,而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多万,其中,法军损失略多。因此,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材料三 凡尔登战役中的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提示:新式武器:坦克、毒气弹、潜艇等。原因:凡尔登战役后,双方重新进入阵地战。由于德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都远不如英国和法国,长期的消耗战明显对德军不利,德军开始走下坡路。因此,凡尔登战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问题探究3】一战为什么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
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战前,双方都雄心勃勃,都相当自信。为什么战争持续那么久,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
PPT出示:
材料1: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2: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示:原因:
(1)装备的限制: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
(2)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3)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
(三)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1918年
7.教师提问:1917年,这一年发生了哪几件大事?
提示:(1)美国对德宣战(一战规模扩大);(2)俄国爆发革命,退出战争;(3)中国在美国的鼓动下参战(加入协约国一方)。
材料展示:美国的农场和工厂因向协约国出售产品而兴隆起来,很多民用工业都作了适于战争用途的改造。
——美国学者帕尔默
教师提问:一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使其大发战争财。美国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达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总产量占世界的42%,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正是一战让美国奠定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
【教学过渡】美国为何还会加入一战?
【合作探究】PPT出示材料,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参战?
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249亿2千万美元,1919年为639亿7千万美元,增长156.7%。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迄1919年,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国家的债主。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材料三: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教师:(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学生:“中立”政策
教师:(2)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
学生: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教师:(3)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
学生: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
教师:美国参战原因,美国参战影响?
学生:原因:美国与英、法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利益将受损;俄国爆发革命,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
影响:增强了协约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课堂延伸】中国参战情况
PPT出示:一战时,近15万中国劳工背井离乡前往欧洲,为恢复和平和战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2万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设计意图:用多个材料展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人们对战争的幻想与后期战争的惨烈状况以及人们幻想的破灭,二者之间的强烈对比能够充分地展现战争的残酷性,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形象而深刻的认识。)
8.教师提问:一战的结束?一战持续多久?
材料:1918 年 10 月奥匈帝国土崩瓦解, 11月德国投降。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同盟国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时空观念】归纳小结:一战进程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开始,到1918年结束,历时4年多。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学生回答后,教师PPT出示
目标导学三、世纪灾难悲剧空前(一战影响)
观看视频,知道一战的影响,我们对一战反思?
【问题探究4】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谈谈人类应如何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1.一战的性质:
材料一 德国是为了“保卫祖国,反对沙皇制度,捍卫文化发展和民族发展的自由”……俄国则纯系抗义“斯拉夫兄弟的尊严受到奥匈帝国的侮辱”。法国人不仅要为“保卫法兰西而战斗”而且宣称“法兰西再次为人类的自由、理性和正义而战”
——计秋枫、冯梁等《英国文化与外交》
材料二 威尔逊总统在动员美国青年赴欧洲作战时充满理想主义情调,他强调这是“为和平而战”“为结束一切战争而战”。许多青年怀着爱国热情奔赴前线。
——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上述国家的战争宣传有何共同点?如此宣传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都宣传本国参战的正义性;本国是为正义、和平而战。动员更多的人奔赴战场。这却是一场最残酷、最不人道的战争。
从参战目的分析一战的性质?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是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设计意图: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化解难度,材料的提示使学生一目了然一战的非正义性质。)
2.一战影响:
阅读并分析以下材料,归纳一战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多媒体展示材料,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回答:从这个表格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PPT展示:
材料1:“这次大战进行了四年多,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材料2:“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约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1000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材料3: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都在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从而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起来。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 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 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材料4:
影响①:时间长:历时4年多;范围广:参加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卷入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洲;损失惨重: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经济损失达3000多亿美元。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③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④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日本兴起。国际格局发生了改变。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参战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史论结合的历史核心素养,多角度思考问题。)
【问题探究4】: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谈谈人类应如何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课堂升华】100多年前的那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回顾历史,目睹一战的惨烈,给我们带来沉重的教训和启示。在今天,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教训?
学生: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建立强有力的国际协调机构,解决国际争端;
4、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设计意图:落实2022版课标,以史为鉴,思考反思战争的启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促使知识内化,核心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巩固练习】
1.(2023年黑龙江龙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萨拉托加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答案】C
2.(2023年湖北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下列战争性质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美国的独立战争 B.美国的南北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3.(2023年福建)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图漫画( )
A.揭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
C.再现1940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预测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
【答案】D
4.(2023年湖北鄂州)阅读历史著作,要关注历史解释,关注历史论证的过程和结论。现摘引《世界史·现代卷》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段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引文中的论证结论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 B.战争导致美洲亚洲的工业竞争力加强
C.战争使欧洲的海外市场萎缩 D.战争根本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答案】D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下册的重点,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所以我从一战的原因,一战的过程,一战的重要的战役,一战的结果,一战的性质和影响,串成一条线把这个事件联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看播放视频,历史地图展示,知识拓展,讲故事等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采用分析材料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达到既学习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的目标。本节课让学生真实的认识到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不论结果是胜是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树立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基本上达到了本课预期目标。
【家国情怀】
今年是一战爆发110周年,但战争并未走远,仍然威胁世界和平。
我们要居安思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共38张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历史
(霸权、殖民地、结盟、战争)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课标·核心素养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战后初期的世界
温故知新·感悟导入
参考消息网2023年12月15日报道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12月13日报道,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说,已经来到第二年末尾的俄乌冲突开启了一个“战争新时代”,无人机和电子战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中方将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早日平息加沙战火不懈努力。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2023年12月15日表示,巴勒斯坦问题是对人类良知的拷问,加沙地带冲突是对联合国作用的考验。中方将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恢复和平、拯救生命而行动,为早日平息加沙地带战火、落实“两国方案”、实现中东持久和平作出不懈努力。
俄乌冲突
巴以冲突
拉帮结派军备竞赛
(一战爆发背景)
战火蔓延世界大战
(一战过程)
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背景、国家、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理解一战的性质和影响,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2022课标要求
【2022课标】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知道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知道一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世纪灾难悲剧空前
(一战影响)


1
【问题探究1】帝国主义国家为何要拉帮结派?
【问题探究2】巴尔干半岛为何成为“火药桶”?
一、拉帮结派军备竞赛(一战爆发背景)
二、战火蔓延世界大战(一战过程)
2
【问题探究3】一战为什么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
3
三、世纪灾难悲剧空前(一战影响)
【问题探究4】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谈谈人类应如何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德国使用马克沁MG08重机枪,对着英法联军疯狂扫射。一天内,共计5.7万人倒在了马克沁MG08重机枪的阵地前。
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1915年,坦克首次试验获得成功。
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先在比利时对英法联军使用毒气。
一战的残酷性
整体感知·规律探究
【问题探究1】帝国主义国家为何要拉帮结派?
【问题探究2】巴尔干半岛为何成为“火药桶”?
看图思考,最大的殖民国家是谁?哪个国家在何时向其挑战?引发了哪些问题?
一、拉帮结派军备竞赛
(一战爆发背景)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经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政治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英法
德美
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发展迅速
政治:殖民地广阔
政治:殖民地狭小
重新瓜分
不肯退让
矛盾重重
根本原因:
目的:
实力和殖民地面积出现不成正比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为了扩大市场、原料,进行殖民地的争夺。
“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
——列宁
目标导学一、拉帮结派军备竞赛(一战爆发背景)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不愿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毕洛夫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忍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
问题:1、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3、以上材料说明德国的矛头主要指向谁?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
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
英国
相关史事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国名 争夺计划
法国 普法战争失败,力图复仇,想收回被德所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蕴含丰富的煤矿和铁矿),并想吞并德国的鲁尔矿区。
德国 继续遏制法国,夺法领土,占欧、亚、非各地,实现建立“中欧帝国”的迷梦。
英国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虽经济增长已落后于德国,当仍想稳坐世界殖民老大的交椅,继续抢占更多的殖民地。
俄国 得到法国经济上的援助,反对德国过分削弱法国,与奥匈在争夺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产生矛盾。
意大利 与法国在争夺北非殖民地的冲突中失败,法意关系恶化。
奥匈 奥匈帝国与德国都属日耳曼民族,染指巴尔干地区,吞并了其中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俄国结下梁子。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思考:在这些矛盾中,哪一组矛盾是主要的?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漫画)
大国矛盾
【问题探究1】帝国主义国家为何要拉帮结派?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争夺巴尔干
普法战争后果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879年
1882年
三国同盟
1892
1904
1907
三国协约
剑拔弩张
两大集团对峙局面出现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英德核心)
1904
1907
1892
红颜色的是?
蓝颜色的是?
三国同盟(1882年)
三国协约(1907年)
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点击播放视频
【问题探究1】帝国主义国家为何要拉帮结派?
使欧洲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敌对阵营,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都试图以武力胁迫对手,导致冲突不断,使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集团之间的斗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其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阅读图表,思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英国军工厂
德国最大军工厂—克虏伯军工厂
德军U35和U42潜水艇
法军150毫米口径加农炮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
1905年,英国开始制造一种新型的无畏战舰,它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战舰。德国知道这一消息后,把原计划修造的大军舰一律改为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决定,德国每制造一舰军舰,自己就要添造两艘。英国制造无畏舰12艘,超过了德国的9艘。
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历史上阿拉伯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过那里,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象,矛盾重重。
3、大国争夺: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小规模战争不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
——欧洲的“火药桶”
4.奥匈帝国图谋吞并塞尔维亚
1、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火药桶指什么?
一粒火星又指什么?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问题探究2】巴尔干半岛为何成为“火药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点击播放视频
萨拉热窝事件中的刺客普林西普在被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提示:可从目的、手段性质、结果等方面思考
你怎样评价这件事?
有人说,如果没有普林西普行为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其目的是出于爱国,但采取恐怖行为的手段,所带来的后果是世界灾难性的。
评价普林西普:
坚决反对和制止恐怖活动的发生
a、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
萨拉热窝事件
三国同盟:德、意、奥
三国协约:英、法、俄
d、直接原因(导火线)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具体原因:
一战爆发的原因
一战的爆发是必然的
b、主要原因:
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萨拉热窝事件” 发生后,德国皇帝悲喜交加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
发动的机会了
——德皇威廉二世
二、战火蔓延世界大战
(一战过程)
【问题探究3】一战为什么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
学法指导:立足时空观念,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他们唱着高歌走上战场,他们很年轻,四肢笔直,眼神真诚、稳健、闪亮,面对不测的命运他们坚持到底,面对强敌他们无畏地倒下。他们不会变老,而我们则会;时间不会让他们厌倦,岁月也不会。在太阳落山,在清晨时分,我们将记住他们。——比尼思《献给倒下的将士》( For the Fallen,1914年9月21日)
【自主学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各大国参战时间表(1914年)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正式爆发)
7月30日 俄国宣布支持塞尔维亚,下令总动员
8月1日 法国实行总动员
8月1日 德国对俄国宣战
8月3日 德国对法国宣战
8月4日 英国宣布英德处于战争状态
8月6日 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VS
同盟国
协约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塞尔维亚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英)帕麦斯顿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奥斯曼土耳其 保加利亚
交战双方
目标导学二、战火蔓延世界大战(一战过程)
2、扩大: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
1、爆发:1914.7.28,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迎战,一战爆发。
意大利是虽是三国同盟中的一员,却于1914年8月3日宣布中立。意大利以中立和参战为手段,向双方讨价还价,最后协约国方面满足了它的欲望。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步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欧洲战场形成的三条战线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南线:巴尔干半岛

德、奥

英法
奥匈
塞尔维亚
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又起关键作用
欧洲战场形成的三条战线,主要战线?
3.主要战场和战线:
目标导学三、欧洲战火蔓延泛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欧洲
非洲
亚洲(中国等)
太平洋(美国等)
4.战争扩大:
战争很快超出了欧洲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战火,发展成为一场世界大战。
马恩河
凡尔登
索姆河
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
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转折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使用了毒气弹。
时间:1914年九月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
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双方形成 相持局面。德军速决战破产。
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
兵力:153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凡尔登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5.主要战役:
相关史事: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俯瞰着马斯河上游,像一个拳头,深入德军阵地,也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2月,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法军顽强抵抗,从8月开始反攻,挫败了德军的进攻。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
点击播放视频
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战前,双方都雄心勃勃,都相当自信。为什么战争持续那么久,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
材料1: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2: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原因:
(1)装备的限制: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
(2)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3)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
点击播放视频
【问题探究3】一战为什么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美国参加协议国作战
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
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
哪些事件打破平衡,促使一战的结束?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抢夺战利品
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1918年3月3日,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法国一战华工墓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6.影响战争进程的事件:
一战期间,中国派遣大批劳工前往欧洲战场(“以工代兵”) ,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参战,具有开创性意义,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开了近代中国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之先河;停付对德借款的息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福煦将军的车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字处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
结束
7.战争结束:
1914.06.28
1915
1916
1917
1917.11
1918年下半年
1918.11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凡尔登战役,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美国参战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协约国不断发动反攻
德国投降
【时空观念】归纳小结:一战进程
一战的时间(1914.7——1918.11)
三、世纪灾难悲剧空前
(一战影响)
观看视频,知道一战的影响,我们对一战反思?
【问题探究4】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谈谈人类应如何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一 德国是为了“保卫祖国,反对沙皇制度,捍卫文化发展和民族发展的自由”……俄国则纯系抗义“斯拉夫兄弟的尊严受到奥匈帝国的侮辱”。法国人不仅要为“保卫法兰西而战斗”而且宣称“法兰西再次为人类的自由、理性和正义而战”
——计秋枫、冯梁等《英国文化与外交》
材料二 威尔逊总统在动员美国青年赴欧洲作战时充满理想主义情调,他强调这是“为和平而战”“为结束一切战争而战”。许多青年怀着爱国热情奔赴前线。
——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上述国家的战争宣传有何共同点?如此宣传的目的是什么?
都宣传本国参战的正义性;
本国是为正义、和平而战。
动员更多的人奔赴战场。
这却是一场最残酷、最不人道的战争
目标导学三、世纪灾难悲剧空前(一战影响)
奥匈帝国想跟我争巴尔干,真是狂妄!
俄国
英国
我要保住霸主地位,争夺更多殖民地!
我恨死德国了,我要做欧洲的霸主!
法国
德国
为实现世界霸权,我
要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塞尔维亚
我要争取民族独立!
美国
捞取战利品,瓜分殖
民利益,大发战争财!
1.从参战目的分析一战的性质?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除了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外,其他参战国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瓜分利益而战,都是属于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从“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
2.一战性质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约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1000万
经济损失 1800多亿美元
影响:①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破坏。
大量杀伤力新式武器的使用
2.一战影响
材料一:“这次大战进行了四年多,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材料二:“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材料二: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影响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材料三: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影响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材料四: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沙皇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也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 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影响④:美国、俄国开始崛起,日本兴起 。
2.一战影响
一战中德军的飞机
“一战成名”的新式武器
影响: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科技 战争
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关系
新式武器的使用加剧了战争的灾难。
战争 战争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一战期间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广泛运用于战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2.一战影响
热爱和平
远离战争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启示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问题探究4】: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谈谈人类应如何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3.一战启示
同盟国
焦点 巴尔干
协约国
大 战 爆 发
英法俄 参战
德奥参战
美、塞、比、意、中、日加入协约国
德奥同盟国
是一场非正义的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性质
战争越出欧洲范围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
导火线
7月
影响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本课核心知识脉络
课堂小结
菲律宾美国勾结在南海挑衅危害地区和平稳定
家国情怀·素养提升
新华社北京2024年12月17日电 (国际观察)菲美勾结在南海挑衅危害地区和平稳定(新华社记者)
 近段时间,菲律宾在南海屡屡生事,不断在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海域侵权挑衅,并持续散布虚假信息,渲染炒作,抹黑中国。美国不仅对菲方挑衅行为怂恿支持配合,还颠倒是非,对中方横加指责。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菲美勾结各有盘算,菲方妄图借美国撑腰在南海谋取私利,美方则企图通过炒作南海问题破坏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以实现其围堵遏制中国的地缘政治目的。菲美挑衅举动居心不良,对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轰-6K战机在黄岩岛上空巡航(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今年是一战爆发110周年,但战争并未走远,仍然威胁世界和平。
我们要居安思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1.这次战争使参战的老牌帝国俄、英、法、德遭受了长年的战争消耗和人口锐减,此后他们对全世界的影响力大幅下滑;而这样的“消减”带来的则是另一个国家的兴盛,这就是美国。这次战争是( )
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冷战
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1914年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B.1914年6月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
C.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是( )
A.萨拉热窝 B.凡尔登 C.莫斯科 D.斯大林格勒
4.有学者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霸权开始削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该学者旨在说明一战
A.爆发的原因 B.复杂的进程 C.战争的性质 D.深远的影响
B
D
B
中考链接·课堂反馈
D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学习难点:理解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与探究
课前阅读课文正文,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熟记所填内容: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 。
2.形成原因:
(1)列强间 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 世界,争夺 (根本原因);
(2)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 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的争夺;
(3) 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3.目的: 实力,在竞争中战胜对手, 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4.成员国及其形成过程:
(1)三国同盟: (核心)、奥匈帝国、意大利;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 形成。
(2)三国协约: (核心)、法国、俄国;20世纪末英国分别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 。
5.性质:帝国主义 集团。
6.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 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时间: 。
2.交战双方: 和
3.导火索: 事件: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 刺杀。
4.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间 发展不平衡加剧。
(2)欧洲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 。
5.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意大利参加 一方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
6.战场:主战场是 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 等地。
7.进程:
(1)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阵地战。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一幕,被称为“ ”“地狱”“ ”;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德国开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2)1917年, 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在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8.结果: 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的失败而结束。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1.战争时间 :历时四年多;
2.涉及范围 、规模 :涉及欧、亚、非三大洲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
3.危害 :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
4.杀伤力 :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 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易混警示】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开始的标志是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战争的交战双方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总体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知识整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巴黎和会引发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发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3)思想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历史解释——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实力。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法国和德国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对外投资,实力遭到削弱。
(2)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沙俄、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欧洲出现了诸多新兴民族国家。
(3)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打击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如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如何避免战争(战争的启示)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发扬和加强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4)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课中探究】素养提升
【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及影响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是破损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被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下表是20世纪初的一次重大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
死亡人数(人) 受伤、失踪 人数(人) 经济损 失(美元)
1300万 2000多万 2700亿
(1)材料一中欧洲的“火药桶”指的是哪里?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2)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场战役?这场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最终结局如何?结合材料三,说说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又给了人类什么警示。
【活学巧记】
【总结反思】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素养评价】
一、选择题
1.战争开始后,帝国主义国家提出了自己的战争目的和领土要求。德国妄图夺取英、法等国的殖民地,英国力图打垮其劲敌德国,沙俄企图夺取伊斯坦布尔和土耳其海峡……由此可知,一战的性质是( )
A.德国和英国争夺经济霸主 B.德国抢夺英国海上霸主地位
C.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 D.列强争夺在欧洲的殖民地位
2.下图所示,德国为与英国争夺“阳光下的地盘”缔造的军事集团是( )
A.欧洲反法联盟 B.三国同盟
C.三国协约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为了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以英国为中心组建了( )
A.国际联盟 B.三国同盟 C.三国协约 D.汉萨同盟
4.如下图是某同学为某历史研究主题活动所绘制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德国的“不满”》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殖民地人民的英勇反抗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5.“这次战争是两个强盗般的大国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为了奴役其它民族,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和特权而进行的战争……英国和法国现在进行的战争是为了掠夺德国,夺取德国的殖民地……德国进行战争是为了夺取英国、比利时、法国的殖民地。俄国沙皇进行战争是为了夺取土耳其的土地等……”“这场战争”是( )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
6.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2月,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如图是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法军顽强抵抗,从8月开始反攻,挫败了德军的进攻。凡尔登是法国无法被战胜的象征。与此次战役相关的事件是( )
A.英法百年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是( )
A.彼得格勒 B.萨拉热窝 C.凡尔登 D.巴尔干半岛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和大国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史实中,不属于这一“变化”的是( )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B.大英帝国的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C.欧洲优势地位动摇 D.资本主义世界被打开一个缺口
9.“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材料表明一战( )
A.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
10.引发1865-1917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一战后,在陈独秀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说法的基础上,有人提出,还需要加上“费先生”(Philosophy)或“穆姑娘”(Morality),主张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刻画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
A.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一战诱发了传统文化的转型 D.国人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12.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新式武器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灾难
13.据史书记载,1916年冬天,德国人民只能以芜菁充饥,这个时间被称作“芜箐的冬天”,与此同时,反战与和平运动逐渐在各国兴起。这表明( )
A.一战给民众带来极大痛苦 B.一战在1916年出现了转折
C.各国人民都反对参加一战 D.德国战败结局已注定
14.2020年东京第32界奥运会因疫情原因,延期一年,于2021年7月23日开幕。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每四年一届。其中,有4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等未能如期举行。请判断: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原因是( )
A.遭遇日本偷袭珍珠港 B.遭遇世界经济危机
C.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 D.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
1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女人们是不被看作为“人”的。直到一战爆发,男人们都被征去做了战士,留下的只有老幼妇残,那个时候,养家做事的就只有女人了。于是女人们就出去工作,挣钱养家。虽然她们和男人做一样的工作,她们得到的工资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女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使妇女开始走出家庭 B.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
C.使妇女社会地位超过男性 D.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
二、辨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统计
时间 参战国 涉及人口 动员军队 仿亡战鲁时产 战争费用 财产损失
1914~1918年 33个 15亿 6540万 3000多万 2084亿美元 3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这次战争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如下两种观点:观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观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定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因为,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2)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上述两个观点中哪个更有道理,请阐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欧洲 经济、政治 重新瓜分 世界霸权 原料产地 19
增强自身 夺取 德国 正式 英国 三国协约 军事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 同盟国 协约国 萨拉热窝 普林西普 经济、政治
对抗 协约国 全面 欧洲 非洲、亚洲 绞肉机 屠场
转折点 美国 俄国 1918 同盟国
长; 广;大;大;空前加强;
世界霸权
【课中探究】
(1)地方:巴尔干地区。事件:萨拉热窝事件。
(2)战役:凡尔登战役。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3)结局: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影响: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等。警示: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建立合理公平的国际新秩序是杜绝大战的重要途径。
【课后测评】
1.C
2.B
3.C
4.A
5.B
6.C
7.C
8.A
9.B
10.C
11.A
12.C
13.A
14.C
15.B
16.(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虽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但是不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
(3)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应该学会用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纷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这才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九年级历史下册 分层作业
课题: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型:新授课)
一、【基础巩固】
1.下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世界形势?( )
A.一战前 B.一战后 C.二战中 D.二战后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材料中的“联盟体系”包括下列( )
A.三国同盟 B.国际联盟 C.北约 D.欧盟
3.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列强的外交政策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B.意大利政府是毫无信义可言的政府
C.同盟国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D.协约国集团比同盟国更具有吸引力
4.(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萨拉托加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力量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英德核心)形成
(1)“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阅读材料一,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哪一地区
(2)请写出战争开始后不久,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国家。
材料二:“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点燃”
(3)材料二中的“火星”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它属于什么性质的事件
材料三: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4)写出材料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名称。
(5)一战中哪些新式武器的出现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四:
主要参战国参战目的
英国 我要保住霸主地位,争夺更多殖民地! 德国 为实现世界霸权,我要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法国 我恨死德国了,我要做欧洲霸主! 塞尔维亚 我要争取民族独立!
俄国 奥匈帝国想跟我争巴尔干,真是狂妄! 美国 我要最大限度地捞取战利品,瓜分殖民利益,大发战争财!
(6)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动摇哪一大洲的优势地位 从材料四各主要参战国参战的目的看,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二、【培优促能】
7.下列小说在英国和德国出版后广泛传播,这些虚构作品扎堆出现的现实背景是( )
1904年《沙岸之谜》:一位英国水手挫败了德国人利用驳船入侵英国的预谋。 1906年《1910入侵英伦》:德国将驳船改装为舰队,成功侵入英国。 1906年《海星》:英国特工潜入德国,对德国的新战舰实行先发制人。
A.欧洲积极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相互对立
C.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D.二次科技革命后局势动荡不安
8.列宁说:“资本主义愈发达,原料愈感缺乏,竞争和追逐全世界原料产地的斗争愈尖锐,抢占殖民地的斗争就愈激烈。”下列史实能证明列宁论断的是( )
A.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开始
9.关于促进一战结束的原因,学者先后提出了“经济倒退”说、“美国参战”说、“俄国革命”说等多个观点,近年又有学者提出“蔓延全球的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说。上述对一战结束原因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当时战争环境的观察 D.后期学者观点比前期研究可信
10.印度在战争期间向英国提供了150万兵员,869万吨粮食和物资,一亿英镑战费;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美国诱胁下参战,为协约国列强提供了大量粮食和数十万劳工。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果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太平洋战争 D.凡尔登战役
11.如图是一幅反映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漫画。下列关于这一漫画所表达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优势地位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制定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D.国际格局向美苏两极的转变
12.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与此同时,在战争期间为宗主国打仗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士兵也把民族自决原则带回自己的祖国,成为动员民众争取独立的口号。战争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一战( )
A.加速了殖民体系崩溃 B.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创造条件
C.帝国主义遭到严重削弱 D.亚非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1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后世界贸易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三 战争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卷)
(1)据材料一,指出世界贸易的中心地区。并结合所学,指出该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最早与哪一重大史实直接相关。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其依据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并据材料三,归纳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19世纪以来影响欧洲地位变化的因素。
三、【核心素养】
14.【史料实证】(2023·陕西安康·统考二模)下列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一战中的坦克 一战中戴着防毒面具作战的士兵 一战中的空战
A.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战争的进程有效地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D.一战使大量国家卷入这场人类浩劫
15.【历史解释】(2023上·新疆乌鲁木齐·九年级乌市八中校考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征集几百万非洲人来与德国人作战。战争使一些非洲人学会使用武器,接触非洲之外的新鲜事物,长期以来用宗教和政治手段编造的“白人主子”不可战胜的神话走向破灭。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 B.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快速发展
C.给非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D.导致列强殖民统治土崩瓦解
16.【时空观念】(2023上·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四、【挑战真题】
17.(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它是(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约克镇激战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18.(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霸权开始削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该学者旨在说明一战( )
A.爆发的原因 B.复杂的进程 C.战争的性质 D.深远的影响
19.(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读下图,判断其所反映的时空区间(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20.(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历史著作,要关注历史解释,关注历史论证的过程和结论。现摘引《世界史·现代卷》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段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引文中的论证结论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 B.战争导致美洲亚洲的工业竞争力加强
C.战争使欧洲的海外市场萎缩 D.战争根本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21.(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 分层作业
课题: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型:新授课)
一、【基础巩固】
1.下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世界形势?( )
A.一战前 B.一战后 C.二战中 D.二战后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晚期,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了加强同俄国、法国的对抗,1879年缔结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三国同盟形成,而英法俄则结成三国协约,最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图片反映的是一战前的世界形势,A项正确;一战后三国同盟解体,排除B项;二战中德意日法西斯结成轴心国,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国,排除C项;二战后意日法西斯三国轴心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材料中的“联盟体系”包括下列( )
A.三国同盟 B.国际联盟 C.北约 D.欧盟
【答案】A
【详解】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个主要是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加入了这一同盟,形成“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1892年俄国与法国达成协约,这是“三国协约”的雏形。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不断备战,扩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选项A符合题意;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排除C项;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推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3.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列强的外交政策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B.意大利政府是毫无信义可言的政府
C.同盟国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D.协约国集团比同盟国更具有吸引力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与协约国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意大利的做法反映了各国均是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选择利益集团,A项正确;意大利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利益集团,不能反映本质问题,不能反映意大利政府毫无信义,排除B项;同盟国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问题,排除C项;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是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不存在谁的吸引力更大,意大利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对德作战是为了自身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萨拉托加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因此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C项正确;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虽然发生在一战期间,但没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排除AD项;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转折点,排除B项。故选C项。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力量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分析可知,一战后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到削弱,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B项正确;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排除A项;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与材料反映的经济削弱无关,排除C项;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与材料反映欧洲经济削弱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英德核心)形成
(1)“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阅读材料一,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哪一地区
(2)请写出战争开始后不久,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国家。
材料二:“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点燃”
(3)材料二中的“火星”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它属于什么性质的事件
材料三: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4)写出材料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名称。
(5)一战中哪些新式武器的出现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四:
主要参战国参战目的
英国 我要保住霸主地位,争夺更多殖民地! 德国 为实现世界霸权,我要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法国 我恨死德国了,我要做欧洲霸主! 塞尔维亚 我要争取民族独立!
俄国 奥匈帝国想跟我争巴尔干,真是狂妄! 美国 我要最大限度地捞取战利品,瓜分殖民利益,大发战争财!
(6)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动摇哪一大洲的优势地位 从材料四各主要参战国参战的目的看,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1)巴尔干地区。
(2)意大利。
(3)萨拉热窝事件;恐怖袭击。
(4)凡尔登战役。
(5)飞机、坦克等;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欧洲;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解析】(1)“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阅读材料一可知,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
(2)战争开始后不久,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国家是意大利。
(3)材料二中的“火星”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它属于恐怖袭击的事件。
(4)材料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名称是凡尔登战役。
(5)根据所学一战中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出现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根据所学,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从材料四各主要参战国参战的目的看,这场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二、【培优促能】
7.下列小说在英国和德国出版后广泛传播,这些虚构作品扎堆出现的现实背景是( )
1904年《沙岸之谜》:一位英国水手挫败了德国人利用驳船入侵英国的预谋。 1906年《1910入侵英伦》:德国将驳船改装为舰队,成功侵入英国。 1906年《海星》:英国特工潜入德国,对德国的新战舰实行先发制人。
A.欧洲积极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相互对立
C.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D.二次科技革命后局势动荡不安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起来,在20世纪初,一跃而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它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家“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的冲突不断加剧。题干小说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后来居上,英国与德国矛盾激化,局势动荡不安,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完成,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英德矛盾,没有体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相互对立,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殖民国家间的矛盾,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列宁说:“资本主义愈发达,原料愈感缺乏,竞争和追逐全世界原料产地的斗争愈尖锐,抢占殖民地的斗争就愈激烈。”下列史实能证明列宁论断的是( )
A.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开始
【答案】B
【详解】根据“资本主义愈发达,原料愈感缺乏,竞争和追逐全世界原料产地的斗争愈尖锐,抢占殖民地的斗争就愈激烈。”可得出其强调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殖民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最终爆发了一战,B项正确;A项与科技革命有关,排除A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主要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排除C项;D项是美苏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9.关于促进一战结束的原因,学者先后提出了“经济倒退”说、“美国参战”说、“俄国革命”说等多个观点,近年又有学者提出“蔓延全球的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说。上述对一战结束原因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当时战争环境的观察 D.后期学者观点比前期研究可信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关于促进一战结束的原因,学者先后提出了‘经济倒退’说、‘美国参战’说、‘俄国革命’说等多个观点,近年又有学者提出‘蔓延全球的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说”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给参占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济倒退是战争结束的原因之一;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极大增强了协约的经济实力,加速了战争的结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有利于战争的结束;近年又有学者提出“蔓延全球的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说,说明对一战结束的原因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项正确;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从经济政治流行性疾病等方面总结战争结束的原因,并非缺少对当时战争环境的观察,排除C项;题干不能得出前期或后期观点的可信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0.印度在战争期间向英国提供了150万兵员,869万吨粮食和物资,一亿英镑战费;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美国诱胁下参战,为协约国列强提供了大量粮食和数十万劳工。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果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太平洋战争 D.凡尔登战役
【答案】B
【详解】根据“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美国诱胁下参战,为协约国列强提供了大量粮食和数十万劳工”可得出中国派华工参加的是一战,B项正确;中国参加二战时北洋军阀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CD项与中国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1.如图是一幅反映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漫画。下列关于这一漫画所表达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优势地位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制定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D.国际格局向美苏两极的转变
【答案】A
【详解】由漫画内容可以看出,一战时期美国向欧洲提供战争贷款,一战后美国请求欧洲归还,但欧洲国家没钱,美国拒绝再向欧洲提供贷款,这表明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优势地位,A项正确;漫画材料没有涉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制定了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国际格局向美苏两极转变是在二战后,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与此同时,在战争期间为宗主国打仗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士兵也把民族自决原则带回自己的祖国,成为动员民众争取独立的口号。战争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一战( )
A.加速了殖民体系崩溃 B.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创造条件
C.帝国主义遭到严重削弱 D.亚非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可知,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反映了一战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创造条件,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殖民体系崩溃,排除A项;材料反映一战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创造条件,“帝国主义遭到严重削弱”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并未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后世界贸易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三 战争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卷)
(1)据材料一,指出世界贸易的中心地区。并结合所学,指出该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最早与哪一重大史实直接相关。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其依据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并据材料三,归纳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19世纪以来影响欧洲地位变化的因素。
【答案】(1)中心地区:欧洲;重大史实:新航路开辟。
(2)观点:在世界的发展中,欧洲保持着优势地位。依据: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世界外交中心的舞台在欧洲。
(3)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4)市场;科技;战争。(任意两条即可)
【详解】(1)中心地区:根据材料一“16世纪后世界贸易”可以看出,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贸易往来密切,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重大史实: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从此,欧洲人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2)观点:根据材料“ 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在世界的发展中,欧洲保持着优势地位。依据:依据材料一“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可知,欧洲保持“优势地位”的表现是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世界外交中心的舞台在欧洲。
(3)战争:根据材料三“战争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6月开始到1918年11月结束,持续了4年3个多月。影响:根据材料“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可知,这场战争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4)综上所述可知,19世纪以来影响欧洲地位变化的因素是市场;科技;战争。
三、【核心素养】
14.【史料实证】(2023·陕西安康·统考二模)下列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一战中的坦克 一战中戴着防毒面具作战的士兵 一战中的空战
A.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战争的进程有效地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D.一战使大量国家卷入这场人类浩劫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一战中的坦克”“一战中戴着防毒面具作战的士兵”“一战中的空中较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新式武器的使用,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C项正确;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使大量国家卷入这场人类浩劫,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AD项;战争的进程客观推动科技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
15.【历史解释】(2023上·新疆乌鲁木齐·九年级乌市八中校考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征集几百万非洲人来与德国人作战。战争使一些非洲人学会使用武器,接触非洲之外的新鲜事物,长期以来用宗教和政治手段编造的“白人主子”不可战胜的神话走向破灭。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 B.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快速发展
C.给非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D.导致列强殖民统治土崩瓦解
【答案】A
【详解】材料反映了一战使一些非洲人学会使用武器,接触非洲之外的新鲜事物,认识到殖民者的欺骗性及其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破灭,说明一战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A项正确;材料说明一战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体现不出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快速发展,体现不出给非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排除BC项;一战没有导致列强殖民统治土崩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
16.【时空观念】(2023上·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发生于一战前期,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于1914年6月28日,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由此可知,正确顺序是③④②①,D项正确;ABC三项的顺序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四、【挑战真题】
17.(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它是(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约克镇激战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这一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C项正确;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约克镇激战是美国独立战争战略反攻阶段的最重要战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而题干所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排除D项。故选C项。
18.(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霸权开始削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该学者旨在说明一战( )
A.爆发的原因 B.复杂的进程 C.战争的性质 D.深远的影响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霸权开始削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可知一战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D项正确;一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一战的经过包括,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转折点凡尔登战役等,排除B项;一战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9.(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读下图,判断其所反映的时空区间(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俄国、奥匈德国”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不断进行军备竞赛,冲突不断,A项正确;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排除B项;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成立,所以二战前后应该是苏联,不是俄国,排除CD项。故选A项。
20.(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历史著作,要关注历史解释,关注历史论证的过程和结论。现摘引《世界史·现代卷》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段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引文中的论证结论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 B.战争导致美洲亚洲的工业竞争力加强
C.战争使欧洲的海外市场萎缩 D.战争根本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等信息分析可知,一战根本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与材料反映的中心意思无关,排除A项;战争导致美洲亚洲的工业竞争力加强,与材料反映的中心意思无关,排除B项;战争使欧洲的海外市场萎缩,与材料反映的中心意思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1.(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中国、印度、埃及、非洲在未来可能会实现独立,表明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排除A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