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6课 冷战(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6课 冷战(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01:57:12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 分层作业
第16课 冷战
【基础巩固】
1.斯大林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造成二战后“同盟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的衰落 B.日本和中国崛起 C.德国的分裂 D.国家战略的对立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可以得出,二战后,各国由于国家战略的不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逐渐走向对立,所以造成二战后“同盟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战略的对立,D项正确;欧洲的衰落并不是造成二战后“同盟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日本崛起与“同盟国分裂”无关,且日本不是苏联的同盟国,排除B项;德国的分裂不是造成二战后“同盟国分裂”的主要原因,且德国不是苏联的同盟国,排除C项。故选D项。
2.“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德国柏林墙的修建 D.欧洲联盟的成立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可知m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据题干可知,这种“对抗状态”是指美苏之间的“冷战”,其正式开始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排除B项;德国柏林墙的修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排除C项;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排除D项。故选A项。
3.下图所示的两幅漫画体现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态度。这主要是由于( )
A.价值观念不同 B.时代背景不同 C.研究视角不同 D.政治立场不同
【答案】D
【详解】据材料“注:图中俄文意为‘财政贷款’”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美式战车”,它发表于1947年苏联某杂志,这是指的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发表这一漫画寓意应该在于揭露马歇尔计划的真实意图;据材料“注:图中英文为‘马歇尔计划’‘欧洲’”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的含义是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避免了掉入深渊,突出了马歇尔计划的积极意义,因此政治立场不同,对马歇尔计划的解释不同,D项正确;价值观念不同是由政治立场决定的,排除A项;时代背景均是1947年,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研究视角均是从欧洲视角出发,排除C项。故选D项。
4.某国际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根据这一国际条约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
A.三国同盟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欧洲联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信息“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可知出自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D项正确;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排除A项;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排除B项;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洲经济、政治共同体,排除C项。故选D项。
5.如列图片内容可直接用于探究的主题是( )
杜鲁门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
A.北约与华约对峙 B.冷战与德国分裂 C.合作与欧洲发展D.改革与东欧剧变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杜鲁门在1947年3月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右图展示的是冷战开始后的“柏林危机”,冷战导致了德国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10月,在苏战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因此,图片的主题是冷战与德国分裂,B项正确;北约成立于1948年8月,华约成立于1955年,图片中的事件发生时,华约还没有成立,排除A项;图片体现的不是合作而是对峙,不是欧洲的发展而是德国的分裂,排除C项;图片事件体现的是冷战和冷战导致的德国分裂,没有涉及改革与东欧剧变,且1989年发生东欧剧变,排除D项。故选B项。
6.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B.北约成立加大武力干涉
C.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D.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冷战局势加剧,美国在利益攸关地区不惜采取武力,“猪湾事件”就是两大阵营对抗升级的表现,D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出现在“猪湾事件”之后,排除A项;“猪湾事件”只有美国的参与,没有北约集团的武力干涉,排除B项;1961年处在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美国实行战略进攻,排除C项。故选D项。
7.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了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它的修建( )
A.成为了“冷战”符号和象征 B.反映美苏两极对抗结束
C.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柏林墙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之间冷战对峙局面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冷战政策是指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和竞争状态,“柏林墙”的出现成为了“冷战”符号和象征,A项正确;“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在欧洲的表现,排除B项;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排除C项;“柏林墙”不利于西欧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二、【培优促能】
8.1945年,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这就是“三八线”的来历。1961年,民主德国为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修筑了柏林墙,除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封住。这一“线”一“墙”的产生( )
A.都是军事斗争的结果 B.都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C.都预示世界局势趋向紧张 D.都断绝了双方居民贸易往来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1945年,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这就是‘三八线’的来历”“1961年,民主德国为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修筑了柏林墙,除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封住”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都为后来朝鲜半岛的分裂、德国的分裂埋下了隐患,预示着世界局势趋向紧张,C项正确;柏林墙不是军事斗争的结果,排除A项;1945年冷战尚未开始,排除B项;一“线”一“墙”实际上没有断绝两边居民的贸易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
9.同学们在对“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进行大概念学习内容整合的活动中,搜集到下列图片资料,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冷战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D.亚非拉国家新发展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墙的修建、北约与华约的对峙,由此可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冷战,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所谓“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柏林墙的修建则成为美苏冷战和德国分裂的象征,随着北约与华约的相继建立,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正式形成,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二战后美苏冷战,并不是说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或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新全球史》指出: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美苏冷战加剧了地区冲突的危险 B.美苏争霸有利于世界和平
C.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有双重影响 D.冷战是美苏对峙的主要方式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说明冷战时期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有双重影响,C项正确;题干考察的是对这两种不同观点的解读,美苏冷战加剧了地区冲突的危险对应的是“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美苏争霸有利于世界和平对应的是“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这两种解读均不完整,排除AB项;题干强调的不是美苏对峙的方式,而是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1.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战火燃起
C.美国比苏联拥有实力上的优势 D.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答案】C
【详解】仔细观察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美国比苏联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起劲地扳手腕,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综合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他们的另一只手则分别按向控制对方的导弹按钮,这又反映了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从赫鲁晓夫的满头大汗,可知,美苏实力的较量,优势在美国一方,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2.1968年,美、苏联合抛出所谓“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并于同年7月签署。条约掩盖美、苏核竞赛是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反而归罪于“核扩散”。条约还规定国际原子能总署有权检查无核国家的核技术情况。该条约从本质上反映出( )
A.美苏合谋维护其核垄断地位 B.核竞赛威胁人类社会整体安全
C.美苏阻止核扩散的坚定决心 D.有核国肆意干涉无核国的内政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条约掩盖美、苏核竞赛是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反而归罪于‘核扩散’。条约还规定国际原子能总署有权检查无核国家的核技术情况”可知美苏表面上是为了阻止核扩散、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实际上是合谋维护其核垄断地位,反对他国研制核武器,A正确,C排除;题干反映的不是核竞赛的后果,而是反映美苏合谋维护其核垄断地位,B排除;有核国肆意干涉无核国的内政属于该条约的内容,但并非本质,D排除。故选A。
13.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又用火箭将宇航员尤利·加加林加林送入太空。很快,美也在空间领域获得了成功——于1962年发射了探索者1号,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十一号落在了月球上,这使得美国第—次实现了“人类的伟大飞跃”。材料表明,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之一是( )
A.科学家的努力 B.两极格局形成 C.国际军备竞赛 D.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也在空间领域获得了成功——于1962年发射了探索者1号”可知,材料列举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成果,这些成果都是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的产物,C项正确;科学家的努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是表现,不是动力,排除AD项;两极格局在1955年已经形成,不是最直接的动力,排除B。故选C项。
14.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人都希望战争是短暂的。1914年8月的最初几个星期,2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这一光荣的任务是期待的,希望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一些人梦想荣耀,他们相信上帝是站在他们一边的。……在前线的每个战区,战斗的人们很少能找到他们所渴望的光荣感。相反,他们要面对死亡。无人区域到处是弹壳、死尸和残体。……战争不再是高尚和公平的事务,即便它曾经是。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国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新闻周刊》却将“原子弹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后喟叹:“要是我知道德国人不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我一点力都不会出!”1955年,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
——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三 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面对当今的世界格局,各国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1)变化:从支持到反对;原因: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大战造成许多人丧生
(2)反思:认识到战争是及其危险的;倡议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世界和平
(3)原因: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美、苏两国领导人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4)如何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这一光荣的任务是期待的,希望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一些人梦想荣耀,他们相信上帝是站在他们一边的。……在前线的每个战区,战斗的人们很少能找到他们所渴望的光荣感。相反,他们要面对死亡。无人区域到处是弹壳、死尸和残体。……战争不再是高尚和公平的事务,即便它曾经是”可知态度为从支持战争到反对战争。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一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造成许多人员丧生,因此使得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发生变化。
(2)反思:根据材料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国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可知反思为认识到战争是及其危险的;根据材料二“1955年,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可知反思为倡议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世界和平。
(3)原因:根据材料三“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可知原因为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根据材料三“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可知原因为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根据材料三“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可知原因为美、苏两国领导人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4)如何维护世界和平: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可知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核心素养】
15.【历史解释】这一建议的实质是从总体上控制欧洲,让整个欧洲、至少是西欧都听它的话。有研究者说,这是美国想利用西欧来同苏联相抗衡,但倒不如说是美国企图从经济上渗透欧洲,从而真正取得西方的霸主地位。“这一建议”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修建“柏林墙”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实质是从总体上控制欧洲”“美国企图从经济上渗透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因此,“这一建议”是马歇尔计划,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兴起,是美国冷战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排除A项;成立北约是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排除C项;修建“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是由苏联控制的民主德国修建,排除D项。故选B项。
16.【史料实证】《世界经济史》写道: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到1949每,西欧的工业产量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的水平。英、法等18国制造业的产出总额与1948年相比,1949年增加13%,1952年增加39%。这段材料可以用以说明,马歇尔计划( )
A.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恢复战后经济 B.拉开美苏“冷战”的序幕
C.推动欧洲在二战后走向了政治联合 D.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答案】A
【详解】据题干“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到1949每,西欧的工业产量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的水平。英、法等18国制造业的产出总额与1948年相比,1949年增加13%,1952年增加39%”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提高了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工业产量,说明马歇尔计划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恢复战后经济,A项正确;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美苏“冷战”序幕,排除B项;1993年欧盟成立后,欧洲走向了政治联合,材料与加强政治联合无关,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目的之一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时空观念】观察下图——向“距离”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时间轴上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某时代”指的是蒸汽时代
B.据①和③推测②,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在蓝天飞翔”
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后与美国开展太空的竞争
D.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答案】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而不是赫鲁晓夫)上台后与美国开展太空的竞争,勃列日涅夫竟然不惜一切代价,与美国竞争超级大国的地位,C项说法错误,选择C项;根据时间轴上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某时代”指的是蒸汽时代,是指铁路时代的到来,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据①和③推测②,②电气时代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在蓝天飞翔”,即飞机的发明和使用,人类飞向天空,排除B项;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这个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四、【挑战真题】
18.(2021·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1948 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10 月,苏占区成立了“东德”。1961 年,“东德”首都柏林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建筑物。它是( )
A.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呈现的格局
C.《凡尔赛条约》调整国际秩序的象征 D.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以及柏林墙的修建,这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德国分裂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东德和西德,柏林墙更成为德国分裂和美苏冷战的重要象征,D正确;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A排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建立,B排除;《凡尔赛条约》确立的是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而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确立,C排除。故选D。
19.(2021·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这一建议的实质是从总体上控制欧洲,让整个欧洲、至少是西欧都听它的话。有研究者说,这是美国想利用西欧来同苏联相抗衡,但倒不如说是美国企图从经济上渗透欧洲,从而真正取得西方的霸主地位。”“这一建议”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欧洲联盟
【答案】B
【详解】根据“实质是从总体上控制欧洲”“美国企图从经济上渗透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因此,“这一建议”是马歇尔计划,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兴起,排除A项;成立“北约”是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排除C项;欧洲联盟是经济区域一体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20.(2021·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漫画主要反映了( )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马歇尔计划的目的C.美苏冷战的危害D.欧盟成立的意义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漫画上文字信息“让西欧重新强做起来”,再加上图上有美元和苏联的标识,由此得出与马歇尔计划有关,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为了帮助西欧渡过战后的经济难关、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扶持并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美国对西欧实行马歇尔计划,进行经济援助,据此可知,该漫画主要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目的,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发生在二战之前,与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并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题干的重点不是说明美苏冷战的危害,而是说明马歇尔计划有援助西欧、帮助西欧渡过经济困难的目的,排除C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20世纪40年代不符,而且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22·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某初三班进行历史专题学习,列出了如图的专题学习大纲内容,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主题名称( )
专题学习大纲 主题: 内容: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北约组织成立 ④华约组织成立
A.冷战 B.第三世界崛起 C.国际工人运动 D.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与二战后的美苏冷战有关,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北约组织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上的表现,为了应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也成立了华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二战后的美苏冷战或两极格局,没有体现第三世界崛起或国际工人运动或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2020·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1945年,斯大林在雅尔塔时提到:“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以下不能为斯大林后半句话提供注脚的是
A.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C.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 D.北约-华约对峙和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B
【详解】题干的“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表明二战时期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破裂,美苏对峙的冷战局面形成。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与冷战无关,不能为斯大林后半句话提供注脚。故B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对峙是冷战的表现,排除AD;德国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排除C。故选B。
23.(2020·安徽·统考中考真题)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和代表,其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这表明( )
A.意识形态对立加速国际社会分裂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无法合作
C.美苏同盟破裂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D.遏制苏联成为全体美国民众共识
【答案】A
【详解】考查点:意识形态对国家的影响。解题思路:美苏的意识形态是对立的。美国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这是解题的关键。依据题干的“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和“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可知题干材料表明意识形态对立加速国际社会分裂,故A符合题意;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无法合作的说法错误,排除B;美苏同盟破裂,冷战对峙局面形成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遏制苏联成为全体美国民众共识与题干数据不符,排除D。故选A。
24.(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漫画可形象艺术地反映历史。如图所示漫画选自《苏联政治讽刺画选集》,描述的是“马歇尔计划”开张时,就为西欧各国提供了专供的套索,套索上还挂着钢盔、刺刀和枪。漫画作者意在表明这一事件
“马歇尔计划”开张
A.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B.是美国控制西欧各国的手段
C.使西欧各国重新陷入战争状态 D.使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
【答案】B
【详解】根据“……开张时就为西欧各国提供了专供的套索,套索上还挂着钢盔、刺刀和枪。”可知,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B正确;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A错误;马歇尔计划并未使西欧各国重新陷入战争状态,C错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D错误。综上故选B。
25.(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这样,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 )
A.美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B.欧洲国家失去了主权 C.美苏走向全面冷战对峙 D.美国构建起单极世界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这样,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美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A项正确;“欧洲国家失去了主权”与“美国把'遏制’ 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主旨不符,排除B项;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走向全面冷战对峙,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欧盟、日本、 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排除D项。故选A。
26.(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任何一个伟大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材料表明美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干涉他国内政 B.构建和谐世界 C.全面称霸世界 D.遏制共产主义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任何一个伟大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可知,材料反映美国要担负重大责任,其目的是全面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此时战时同盟国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最大阻碍,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斗争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即冷战政策,以“遏制”共产主义。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C项正确;杜鲁门强调美国在国际地位中的重要性,结合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知识可知,美国的真正目的是称霸世界,不是仅仅为了干涉他国内政,排除A项;杜鲁门强调美国在国际地位中的重要性,结合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知识可知,美国的真正目的是称霸世界,本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杜鲁门强调美国在国际地位中的重要性,结合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知识可知,美国的真正目的是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只是他的一个借口,排除D项。故选C项。
27.(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人类历史在交流、冲突、合作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史上世界各地“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两种主要方式。汉朝的哪位人物开通丝绸之路后,使“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日趋频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地理的角度看,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说,是必要的。
——节选自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3)材料三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标志着什么?为加强对西欧的“经济和财政的支持”,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四 197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戏剧性效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材料四中的“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列举一例“小球转动大球”后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的外交成就。
(5)当今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答案】(1)战争、经济交流;张骞。
(2)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
(4)“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互利共赢。
【详解】(1)根据材料一“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可知,战争和经济交流(和平交往)“突破相互孤立隔绝”。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互利共赢等。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6课 冷战
【学习目标】
1.掌握冷战的含义,区分“冷战” 与“热战”的不同点,从而明确美国推行冷战的真实目的。(历史解释)
2.分析冷战发 生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唯物史观)
3.分析比较美 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系的发展变化,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时空概念)
4.明确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开展军备竞赛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学习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与探究
课前阅读课文正文,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熟记所填内容: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 状态。
2.原因:
(1)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 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美苏势均力敌;
(3)战后人心思定,追求 是主流。
3.背景: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 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且认定自己的制度和观念最 。
(2)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军事力量大增,成为 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4.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 ”。
二、表现:
(一)政治:
1.杜鲁门主义(美国):
(1)目的: 。
(2)主要内容:①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 ;②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 ”、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3)实质:“ ”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开始。
2.德国分裂:
(1)概况:
①1948年6月,“ ”爆发;② 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③10月,在苏战区成立了 ,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2)影响:德国被一分为二,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 形成。
(二)经济:马歇尔计划(美国):
1.概况: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即马歇尔计划。
2.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
3.影响:是 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有力地促进了欧洲 进程;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巩固,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三)军事:
1.北约(以美国为首):
(1)背景:美国把欧洲看作 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
(2)成立:1949年,由美国主导,美、英、法等 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 ”,简称“北约”。( 年,联邦德国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
(3)内容:①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 反应;②各缔约国决心维护 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4)影响: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促进了 的形成。
2.华约( 为首):
(1)背景:1949年北约成立,苏联需建立与之相对抗的组织。
(2)成立: 年,由苏联主导,苏联同 个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成立了“ ”,简称“华约”。
(3)内容: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 进行援助。
(4)影响:标志着 。
三、特点:
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美苏 是两极格局斗争的重要形式,表现为 上的对抗、 上的对峙、 上的对立和 上的孤立,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四、结束: 年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 。
五、影响:
1.积极: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 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2.消极: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造成了 和朝鲜等国的分裂,引发了局部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危及世界 与发展,阻碍了 的进程。
【易混警示】
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也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延续,也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北约”成立和“华约”成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1955年华约成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冷战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与两极格局都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2.美苏冷战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但冷战不单纯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更重要的是包含着复杂的国家利益矛盾。
3.美国实行的冷战政策主要针对的地区是欧洲,在亚洲,美国采取的是公开的武装侵略,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知识整合】
1.常考图片:
图一: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美英法占领区称为联邦德国,苏占区称为民主德国
图二:1949年 苏联漫画《马歇尔计划开张》,绳圈上写着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名称
2.历史解释:
①两极格局下对峙形势
②美苏争霸、冷战、两极格局的区别与联系。
(1)美苏争霸是冷战的主要内容,是两极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
(2)冷战是二战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的紧张对抗,但双方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3)两极格局是指在二战后,美国、苏联及其盟友组成强有力的两大集团,彼此对立,谁都不占绝对优势与统治地位的形势。那时美国和苏联就是两“极”,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称为两极格局。
③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等国与苏联的关系发生变化,冷战开始后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2)美、英、法、苏等国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德国逐渐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
(3)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德国分裂是英、美、法、苏等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
【课中探究】素养提升
【探究1】【史料实证——两极对峙】
材料一  希腊和土耳其是内外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自由国家,美国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些国家孤立无援。这样做将在中东、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我们的政策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自由受到威胁,我们就要加以援助。
——《杜鲁门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2分)
【探究2】【历史解释——经济援助】
(2)结合所学,判断这是什么计划。(2分)依据宣传画分析当时欧洲人是如何看待这个计划的。(4分)
【探究3】【唯物史观——历史评论】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3)根据材料二、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4分)
【活学巧记】
【总结反思】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素养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一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可用来揭示( )
A.冷战下的对峙 B.法德之间的冲突
C.北约组织东扩 D.区域经济集团化
2.“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这一政策是( )
A.杜鲁门主义 B.北约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的联合
3.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中包含这样一种企图,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了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材料旨在表明( )
A.美国干涉别国内政 B.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C.欧洲分裂走向衰落 D.美苏矛盾不断升级
4.如图为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政治漫画,图中口袋上的俄语“HATO”是“北约”的意思。漫画反映了( )
A.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B.美国操控了北约成员国
C.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实现
5.1947年,美国国务院信件有写道:“如果我们能向西欧人民提供及时和足够的财政援助……这些国家的极权主义势力就能被击败或大大削弱。”以上内容能够佐证( )
A.“冷战”开始于经济领域 B.美国援助西欧具有政治意图
C.西欧国家被苏联所控制 D.美国推进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6.“(二战后)这项计划是美国的情报间谍机构中央情报局在极端秘密的状态下执行的。执行这项计划的主体是‘文化自由代表大会’,在最辉煌的时候,文化自由代表大会在35个国家设有雇佣员工数十人的办事处,出版20多种名声颇大的刊物,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材料反映了( )
A.冷战最先出现在文化领域 B.美国重视思想文化渗透
C.苏联最先对美国挑起冷战 D.美国主宰全球文化发展
7.1950年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美英法等几个北约成员国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它要求成员国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原子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成立( )
A.是为了应对来自“华约”的挑战 B.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
C.标志着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形成 D.直接导致了柏林危机发生
8.下图方框处应填入(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全面推进 D.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9.斯大林曾于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时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下面最早印证斯大林观点的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两极格局的终结
10.如列图片内容可直接用于探究的主题是( )
杜鲁门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
A.北约与华约对峙 B.冷战与德国分裂 C.合作与欧洲发展 D.改革与东欧剧变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结合所学知识,按德国疆域变迁的先后顺序对上图进行重新排序。并分析图2德国疆域的形成对德国产生的影响。
(2)德国疆域的变迁是现代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缩影。从上述图片中提取信息,阐释现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历程。
12.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制定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自然具有先天的缺陷。战后的分赃不均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动荡和不安。此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十月革命使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等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解体的原因.。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也正因此,雅尔塔体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体系。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 冷战的一些结果必定是投机的。没有这些结果,美国致力于重建德国和日本经济是极不可能的……美国和苏联也很可能不会如此积极地进行太空研究,科学的衍生物如微型化能够如此快速地实现是不可思议的……冷战还使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没有美国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这种紧迫感……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和美国斗争的结束留下了一个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还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列强在欧洲的关系的是哪个会议 两次会议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一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形成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说明作者认为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的理由。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对峙与竞争 社会制度 和平 军事经济实力 优越 唯一
铁幕演说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土耳其 自由制度 遏制 冷战 柏林危机
1949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基本 欧洲复兴计划 稳定 杜鲁门主义
一体化 全球战略 1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 集体 共同
两极格局 苏联 1955 7 华沙条约组织 一切方式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冷战 政治 军事 意识形态 经济
1991 结束
推动 德国 霸权主义 和平 经济全球化
【课中探究】素养提升
【探究1】【史料实证——两极对峙】
材料一  希腊和土耳其是内外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自由国家,美国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些国家孤立无援。这样做将在中东、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我们的政策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自由受到威胁,我们就要加以援助。
——《杜鲁门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2分)
答: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探究2】【历史解释——经济援助】
(2)结合所学,判断这是什么计划。(2分)依据宣传画分析当时欧洲人是如何看待这个计划的。(4分)
答:马歇尔计划。看待:扶植欧洲经济;限制欧洲发展(控制欧洲)。
【探究3】【唯物史观——历史评论】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3)根据材料二、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4分)
答:美苏争锋既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彼此又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军备竞赛既付出了高昂代价,又推动了科技发展。
【课后测评】
1.A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间的那面墙体是阻遏东西德的“柏林墙”,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之后,两国关系因冷战而疏远,故材料漫画揭示了冷战下的对峙,A项正确;冷战时期法德和解,致力于欧洲一体化,排除B项;北约是1949年成立的,北约的主要目的是与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与漫画信息不符,漫画主要体现了德国的分裂,排除C项;区域经济集团化主要是欧盟、欧共体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依据材料“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协助复兴工作”可知,战后初期,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美国于1947年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C项正确; 杜鲁门主义强调是在世界范围内对苏联进行遏制,是扩张的宣言书,是政治方面的表现,排除A项;北约是军事集团组织,与复兴工作无关,排除B项;欧洲联合与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苏联为抗衡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这表明冷战格局下,美苏矛盾不断升级,对抗不断加剧,D项正确;题干不只阐述了美国干涉别国内政,还涉及苏联加强了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实施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排除B项;二战后欧洲走向了联合,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由材料可知,这幅苏联漫画中的军人形象指的是美国,而军人的坐骑是北约,说明该漫画是在讽刺美国对北约的控制,体现了美苏冷战之下双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冲突,B项正确;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北约没有关系,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和题干无关,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题干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由题干“1947年”“如果我们能向西欧人民提供及时和足够的财政援助……这些国家的极权主义势力就能被击败或大大削弱。”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其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项正确;“冷战”开始于政治领域,排除A项;西欧国家被苏联所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美国此举旨在称霸世界,并非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二战后)这项计划是美国的情报间谍机构中央情报局在极端秘密的状态下执行的。执行这项计划的主体是‘文化自由代表大会’,在最辉煌的时候,文化自由代表大会在35个国家设有雇佣员工数十人的办事处,出版20多种名声颇大的刊物,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可知,二战后,美国重视思想文化渗透,进行“文化冷战”,B项正确;冷战最先出现在政治领域,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排除A项;美国最先对苏联挑起冷战,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排除C项;美国不可能主宰全球文化发展,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原子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由此可见,材料所述,正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B项正确;军事上,苏联在1955年5月成立华约,以应对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的“北约”,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发表标志着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形成,排除C项;柏林危机发生1948年,与1950年1月,“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成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德国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全面冷战的对峙,B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一战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排除A项;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排除C项;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关键信息“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最早”可知,斯大林认为战后由于利益的不同,会使战时的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B项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与苏联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杜鲁门在1947年3月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右图展示的是冷战开始后的“柏林危机”,冷战导致了德国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10月,在苏战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因此,图片的主题是冷战与德国分裂,B项正确;北约成立于1948年8月,华约成立于1955年,图片中的事件发生时,华约还没有成立,排除A项;图片体现的不是合作而是对峙,不是欧洲的发展而是德国的分裂,排除C项;图片事件体现的是冷战和冷战导致的德国分裂,没有涉及改革与东欧剧变,且1989年发生东欧剧变,排除D项。故选B项。
11.(1)排序:图2、图3、图1。
影响:德国的领土大大缩小,削弱了德国的力量;激化了德国与战胜国的矛盾,给二战埋下了祸根。(答对一点即可)
(2)一战后,列强试图通过巴黎和会肢解德国,德国领土大大缩小,凡尔赛体系形成;二战后,列强分区占领德国,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详解】(1)排序:据材料“图2”可知,图2中德国的领土有被法国托管、划给比利时等国,这表明图2 是一种后德国的疆域;图3中德国被英法美苏等国占领,表明是二战后德国的疆域;图1 是完整的德国,说明是两德合并后的德国,属于东欧剧变后。故顺序是图2、图3、图1。
(2)历程:据材料“图2”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列强试图通过巴黎和会肢解德国,德国领土大大缩小,凡尔赛体系形成;据材料“图3”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列强分区占领德国,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据材料“图1”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2.(1)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3)北约、华约的建立。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势均力敌,制约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保卫了战后世界和平安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体系。
【详解】(1) 会议:根据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制定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调整了列强在欧洲的关系,建立了凡尔赛体系。
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签订了针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列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华盛顿体系,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2)原因:根据材料一“战后的分赃不均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可得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的原因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根据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可得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的原因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根据材料一“十月革命使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等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解体的原因”可得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的原因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3)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理由:根据材料二“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也正因此,雅尔塔体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体系。”可知,作者认为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任务的理由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势均力敌,制约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保卫了战后世界和平安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体系。九年级历史下册 教学设计
第16课 冷战
【教材分析】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内容要点: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认知提示:了解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
变为战后的敌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苏联同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的整合,引导学生以冷战的发生为线索,我将本课整合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一一风云变幻:冷战背景;第二部分———争锋相对:冷战的发生;第三部分———撕裂欧洲:德国分裂。第四部分—— 以史为鉴:冷战影响。
【教学目标】
1.掌握冷战的含义,区分“冷战” 与“热战”的不同点,从而明确美国推行冷战的真实目的。(历史解释)
2.分析冷战发 生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唯物史观)
3.分析比较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系的发展变化,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时空概念)
4.明确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开展军备竞赛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认识杜鲁门主义本质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储备了相对的历史知识,对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杜鲁门、马歇尔等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他们也具备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而对于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以及冷战的产物等的理解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本课主要通过研读史料、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来实现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原因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需要教师补充材料和讲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历史解释·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冷战。
教师:什么是冷战?它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冷战》,来感受这场特殊的战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展示2022版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讲授新课】整体感知·规律探究
目标导学一:风云变幻:冷战背景
【问题探究1】为什么在二战中合作抵抗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后会走向对抗呢
PPT图文材料展示:
历史的镜头记录了1945年5月8日柏林的激动人心的,美国士兵在欢呼,苏联士兵在庆祝,他们欢呼和庆祝战争的结束。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中,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一)冷战的含义
材料: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什么是“冷战”?
提示: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即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二)冷战的背景
【小组合作】:阅读下列材料,组内合作探究冷战发生的背景。
【问题探究1】为什么在二战中合作抵抗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后会走向对抗呢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六、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
提示: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
材料三: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材料四:苏联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为主体的1200万人的武装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年产量就达40,000架。 1949年成功制造出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的核垄断。……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提示: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教师补充: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双方对抗、冲突;但苏、美势均力敌。美国不敢贸然直接武装对抗。大战刚结束,人心思和平。
教师总结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思考:为什么是冷战而不是热战呢?
提示:
①二战刚结束,和乎成为时代潮流,双方不敢贸然发动战。世界人民向往和平。
②苏、美势均力敌,且都拥有核武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炼课本知识的能力;学生可能对冷战的原因存在困惑,及时的进行答疑。)
目标导学二、针锋相对:冷战发生
【问题探究2】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PPT材料展示:
材料1:“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铁幕演说”
地图展示:美苏冷战,“铁幕”。
教师提问:读图和材料,“铁幕”指什么?有何影响?
教师解读:1946年,丘吉尔在访问美国密苏里州时发表演说,演说中,他以“铁幕降落”将欧洲分成两部分,即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他认为东欧国家都处于苏联高压控制之下,同时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演说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鼓吹欧洲国家和美国应该联盟对抗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他的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
“铁幕演说”的影响: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打响“冷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问题探究2】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2、杜鲁门主义
PPT出示材料,知道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内涵及影响。
材料1: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并宣称:“我们必须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反抗企图征服他们的少数武装力量和外界压力。”
材料2: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中“自由国家的人民”“少数武装力量”和“外界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的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力量”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界压力”是指苏联。这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1、材料2,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提示:(实质)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教师补充: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过去美国把苏联称为盟国,只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攻击苏联。现在,杜鲁门公开宣布苏联是美国的主要敌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核心。
【教学过渡】: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小组展示互评,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马歇尔计划
PPT出示材料,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和实质
材料一:图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
材料二:1947年时,法国居民每日口粮只有6盎司,德国的美英占领区的工厂3/4都关闭了,物价飞涨。
——《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材料三:
材料四: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无偿赠予,10%是贷款。马歇尔称,这个计划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的。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教师提问:美国是慈善家吗?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不是。是为了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进而遏制苏联。
教师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作为主战场,在战争结束后城市被毁、经济凋敝、满目疮痍,严重的经济困难也引发了政局动汤,动摇资本主义阵营的基础,为此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表面是对欧洲经济的援助,实则是想从经济上控制西欧,进而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实现美国独霸世界之心。
教师提问: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
提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首先通过大量的史料和原始图片,从美苏冷战的原因开始分析,进而引出冷战的内涵,强调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然后通过丘吉尔铁幕演说引出美苏冷战的序幕。最后通过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以及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分析冷战的重要表现,既有文字、地图、又有图表史料,环环相扣,由浅及深,开拓了学生深层次思维。)
【教学补充】有人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思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提示:(手段不一,目的一致)
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二者的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区别:杜鲁门主义是在政治上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教学过渡】:我们刚刚学习了冷战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分别表现,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4.北约与华约对峙
PPT出示图片和材料:
(1).知识补充: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材料: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1949年是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旨在帮助苏联自身和东欧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经互会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在经互会国家中,苏联的资本投资总量占80%。……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教师讲述:斯大林认为马歇尔计划会严重威胁到苏联对于东欧的控制,1949年,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
(2).图片展示:
图1 《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 图2 《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材料展示:《北大西洋公约》宣称:“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采取认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的使用。”
(3).教师提问:结合图片及教材,梳理北约和华约的历史要素。
历史要素 北约 华约
成立时间 1949年 1955年
建立国家 美、英、法等西欧国家 苏联和东欧国家
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共同点 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影 响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4).合作探究:冷战实质。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提示:(实质)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教师总结:“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维持了 40多年,直到 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随之解散,两极格局瓦解。
教师过渡: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出台后,对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对德国的影响最大,最终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图示逻辑分析法、名人史料引用分析法,能系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大量的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这是美苏冷战对峙的军事方面的表现。)
目标导学三、撕裂欧洲:德国分裂
观看视频,了解柏林危机?
教师提问:根据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在二战结束以后,哪四个国家对德国及首都柏林进行分区战领?请概括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PPT图片展示:“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提示:“四国”指美、苏、英、法。(会议)雅尔塔会议。(历程)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影响)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柏林危机
(1)背景: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过程:
1948 年 2 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1948 年 6 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大约 11 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3)德国分裂
西德\联邦德国:1949 年 9 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东德\民主德国:1949 年 10 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柏林墙
PPT图片展示:柏林墙。
柏林墙德国分裂后,柏林也一分为二。
1961 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成为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教师补充: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相继成立,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这种分裂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90年,德国才重归统一。德国的分裂是欧洲冷战的缩影。
教师总结: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之间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导致“柏林危机”的爆发,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四、以史为鉴:冷战影响
观看图片,结合教材,了解冷战的影响?
1.冷战影响:
结合下列图文资料思考:美苏冷战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消极影响:
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②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和地区冲突不断。
积极影响:
①.在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逐渐发展壮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
②.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③.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教师总结: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威胁世界和平。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冷战的启示?
二战后,美苏长期争霸,不仅严重威胁世界和平,而且对本国经济社会也产生不利影响。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不只是美苏两国的冷战。
启示:
1.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主题,我们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2.我们应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3.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经济。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图示逻辑分析法、名人史料引用分析法,能系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大量的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这是美苏冷战对峙的军事方面的表现。最后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讲解美苏冷战的影响及其启示,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思维导学】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构建历史框架。)
【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全面开始,冷战是两大阵营之间除武装进攻之外其他一切敌对行动,北约华约的建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演变为两大军事几天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局部热战时有发生。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巩固练习】
(2023年湖南常德)图是一幅揭露美国2012年推出的“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政治漫画。根据该漫画的寓意,应将其命名为( )
A.《假和平 真霸权》B.《新潮流 旧秩序》C.《求团结 促发展》D.《倡合作 谋共赢》
【答案】A
2.(2023年湖南张家界)二战后的40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被称为“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成立 D.“华约”成立
【答案】A
3.(2023湖南长沙)1961年“柏林墙”建成后,西德和东德停止了讨论德国统一的话题,关闭了互相交流的闸门。这一现象( )
标志二战结束 B.是冷战的产物 C.促进欧洲联合 D.推动世界多极化
【答案】B
4.(2023年湖北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他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材料中“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组织是( )
A.北约组织 B.华约组织 C.欧共体组织 D.欧洲联盟
【答案】A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充分融入大单元设计理念,利用常规教学,力求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整体思路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在分析冷战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等教学环节时,应注意到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再由教师引导或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将学习方式的改变和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起来。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美国与中国的对外政策进行对比,认识到美国推行冷战的危害。)(共28张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历史
(冷战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第16课 冷战
新课标·核心素养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解释·视频导入
风云变幻:冷战背景
针锋相对:冷战的发生
通过阅读课本,分析图片、文字史料,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知道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与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2022课标要求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分析史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撕裂欧洲:德国分裂
以史为鉴:冷战影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发展(家国情怀)


一、风云变幻:冷战背景
二、针锋相对:冷战发生
2
【问题探究2】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3
三、撕裂欧洲:德国分裂
1
四、以史为鉴:冷战影响
4
【问题探究1】为什么在二战中合作抵抗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后会走向对抗呢
认识冷战
整体感知·规律探究
1)阅读课本74页第一段,找出冷战的含义,并勾画冷战的时间、双方、方式。
时间:二战后的40多年间(1945-1991)
双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方式: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2)如何理解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的方式?举例说明。
①军事对峙(德国分裂、朝鲜分裂、美殖民越南)②军备竞争 (古巴导弹危机)③对第三世界的争夺④经济禁运和封锁
为何战时盟友成为战后敌人?
序幕
1946年
开始标志
最终形成
结束
1947年
1949年1955年
1991年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北约、华约成立
苏联解体
整体感知·规律探究
一、风云变幻:冷战背景
新课授课·知识讲解
了解“冷战”概况
时间:二战后的40多年(1947-1991);
双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状态: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问题探究1】为什么在二战中合作抵抗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后会走向对抗呢
苏 VS 美
我们奉行无产阶级专政,推崇公有制。只有共产主义制度才能保障工人利益。
我们奉行市场经济。我们的人民享有财产权和其他权利。
①美苏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前首相帕默斯顿(1784~1865)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要打败。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于雅尔塔, 1945年
【问题探究1】为什么在二战中合作抵抗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后会走向对抗呢
风云变幻:冷战背景
经济
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军队人数1200多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控制操纵联合国
军事
政治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苏联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二战后,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妄图称霸世界
维护二战中的既得利益
②美苏国家战略的不同
【问题探究1】为什么在二战中合作抵抗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后会走向对抗呢
思考:为什么是冷战而不是热战呢?
①二战刚结束,和乎成为时代潮流,双方不敢贸然发动战。世界人民向往和平。
②苏、美势均力敌,且都拥有核武器。
二、针锋相对:
冷战发生
【问题探究2】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地指出:“人们在欢呼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同美国总统杜鲁门来到密苏里州富尔敦市威斯特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
为什么被称为“铁幕演说”?
1.冷战序幕:
——丘吉尔“铁幕”演说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铁幕演说”
时间:
事件:
标志:
内容:
1947年3月
美国总统杜鲁门国会演说
①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拨款援助
②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营垒
③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标志着冷战开始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实质: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2.冷战表现:
杜鲁门主义出台
政治
【问题探究2】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1945年伦敦街头
1945年德国纽伦堡废墟
1947年时,法国居民每日口粮只有6盎司,德国的美英占领区的工厂3/4都关闭了,物价飞涨。
——《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法国、英国等国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和左派力量很强大,特别是法国共产党拥有1/4的选票。
——《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二战后的欧洲
战后饥寒交迫的妇女儿童

2.冷战表现:
经济
主要国家 数额/美元
英国 32.97亿
法国 22.96亿
德国 14.48亿
意大利 12.04亿
荷兰 11.28亿
比利时 7.77亿
奥地利 4.88亿
丹麦 3.85亿
挪威 3.72亿
希腊 3.66亿
瑞典 3.47亿
瑞士 2.5亿
时间:
表现:
内容:
目的:
实质:
影响:
1947年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
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恢复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组织
时间
总部
国家
文件
影响 1949年
1955年
比利时 布鲁塞尔
苏联 莫斯科
美英法等12国
苏与东欧社会主义7国
《北大西洋公约》
《华沙条约》
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冷战表现: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北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1955年
华约建立
北约标志
华约标志
苏 联
波 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 典
芬 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 耳 其
西 班 牙
希 腊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南斯拉夫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的形成,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3.冷战终结: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世界总体冷战,但局部战争不断
越南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制订“星球
大战计划”
三、撕裂欧洲:
德国分裂
观看视频,了解柏林危机?
一位西德军人让一位与父母走散的孩童跨越柏林墙,士兵非常警戒的看着周围,撩起铁丝让孩童过去。
柏林墙最早的形式铁丝网
点击播放视频
冷战的产物——德国的分裂
柏林危机
英国占领区
苏联占领区
法国占领区
美国占领区
是在雅尔塔会议上作出的规定。
影响:
1949.9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西德”。1949.10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东德”。
欧洲冷战对峙的
局面基本形成
1948年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西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在一年间飞行次数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
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冷战的产物)西德居民在观望对面的亲人四、以史为鉴:
冷战影响
观看图片,结合教材,了解冷战的影响?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朝鲜战争
苏联出兵阿富汗
越南战争
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②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和地区冲突不断。
③在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逐渐发展壮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
1.冷战影响
④美苏势均力敌,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⑤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二战后,美苏长期争霸,不仅严重威胁世界和平,而且对本国经济社会也产生不利影响。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维护世界和平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反对霸权主义
思考与讨论
2.冷战启示 :
冷战
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

联邦德国
政治
民主德国





军事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表现
结束——1991苏联解体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本课核心知识脉络
美国以 为由制裁中国的华为、中兴等高科技公司
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
单边主义
冷战思维
家国情怀·素养提升
“冷战思维”
1、对手思维。
2、绝对安全。
3、不理解别国的安全需要。
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5、渔翁战术:挑起争端,从中渔利。
这一切为了本国,无视他国需要。
和平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
共享和平、共享发展、共享安全
世界共建命运共同体
谋共同永续发展
家国情怀·素养提升
人类命运共同体
1.图是一幅揭露美国2012年推出的“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政治漫画。根据该漫画的寓意,应将其命名为( )
A.《假和平 真霸权》
B.《新潮流 旧秩序》
C.《求团结 促发展》
D.《倡合作 谋共赢》
2.二战后的40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被称为“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成立 D.“华约”成立
3.1961年“柏林墙”建成后,西德和东德停止了讨论德国统一的话题,关闭了互相交流的闸门。这一现象( )
A.标志二战结束 B.是冷战的产物 C.促进欧洲联合 D.推动世界多极化4.“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他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材料中“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组织是( )
A.北约组织 B.华约组织 C.欧共体组织 D.欧洲联盟
A
A
B
中考链接·课堂反馈
A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九年级历史下册 分层作业
第16课 冷战
【基础巩固】
1.斯大林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造成二战后“同盟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的衰落 B.日本和中国崛起 C.德国的分裂 D.国家战略的对立
2.“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德国柏林墙的修建 D.欧洲联盟的成立
3.下图所示的两幅漫画体现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态度。这主要是由于( )
A.价值观念不同 B.时代背景不同 C.研究视角不同 D.政治立场不同
4.某国际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根据这一国际条约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
A.三国同盟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欧洲联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如列图片内容可直接用于探究的主题是( )
杜鲁门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
A.北约与华约对峙 B.冷战与德国分裂 C.合作与欧洲发展D.改革与东欧剧变
6.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B.北约成立加大武力干涉
C.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D.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
7.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了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它的修建( )
A.成为了“冷战”符号和象征 B.反映美苏两极对抗结束
C.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发展
二、【培优促能】
8.1945年,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这就是“三八线”的来历。1961年,民主德国为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修筑了柏林墙,除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封住。这一“线”一“墙”的产生( )
A.都是军事斗争的结果 B.都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C.都预示世界局势趋向紧张 D.都断绝了双方居民贸易往来
9.同学们在对“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进行大概念学习内容整合的活动中,搜集到下列图片资料,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冷战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D.亚非拉国家新发展
10.《新全球史》指出: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美苏冷战加剧了地区冲突的危险 B.美苏争霸有利于世界和平
C.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有双重影响 D.冷战是美苏对峙的主要方式
11.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战火燃起
C.美国比苏联拥有实力上的优势 D.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12.1968年,美、苏联合抛出所谓“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并于同年7月签署。条约掩盖美、苏核竞赛是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反而归罪于“核扩散”。条约还规定国际原子能总署有权检查无核国家的核技术情况。该条约从本质上反映出( )
A.美苏合谋维护其核垄断地位 B.核竞赛威胁人类社会整体安全
C.美苏阻止核扩散的坚定决心 D.有核国肆意干涉无核国的内政
13.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又用火箭将宇航员尤利·加加林加林送入太空。很快,美也在空间领域获得了成功——于1962年发射了探索者1号,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十一号落在了月球上,这使得美国第—次实现了“人类的伟大飞跃”。材料表明,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之一是( )
A.科学家的努力 B.两极格局形成 C.国际军备竞赛 D.经济的迅速发展
14.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人都希望战争是短暂的。1914年8月的最初几个星期,2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这一光荣的任务是期待的,希望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一些人梦想荣耀,他们相信上帝是站在他们一边的。……在前线的每个战区,战斗的人们很少能找到他们所渴望的光荣感。相反,他们要面对死亡。无人区域到处是弹壳、死尸和残体。……战争不再是高尚和公平的事务,即便它曾经是。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国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新闻周刊》却将“原子弹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后喟叹:“要是我知道德国人不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我一点力都不会出!”1955年,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
——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三 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面对当今的世界格局,各国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三、【核心素养】
15.【历史解释】这一建议的实质是从总体上控制欧洲,让整个欧洲、至少是西欧都听它的话。有研究者说,这是美国想利用西欧来同苏联相抗衡,但倒不如说是美国企图从经济上渗透欧洲,从而真正取得西方的霸主地位。“这一建议”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修建“柏林墙”
16.【史料实证】《世界经济史》写道: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到1949每,西欧的工业产量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的水平。英、法等18国制造业的产出总额与1948年相比,1949年增加13%,1952年增加39%。这段材料可以用以说明,马歇尔计划( )
A.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恢复战后经济 B.拉开美苏“冷战”的序幕
C.推动欧洲在二战后走向了政治联合 D.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17.【时空观念】观察下图——向“距离”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时间轴上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某时代”指的是蒸汽时代
B.据①和③推测②,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在蓝天飞翔”
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后与美国开展太空的竞争
D.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四、【挑战真题】
18.(2021·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1948 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10 月,苏占区成立了“东德”。1961 年,“东德”首都柏林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建筑物。它是( )
A.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呈现的格局
C.《凡尔赛条约》调整国际秩序的象征 D.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
19.(2021·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这一建议的实质是从总体上控制欧洲,让整个欧洲、至少是西欧都听它的话。有研究者说,这是美国想利用西欧来同苏联相抗衡,但倒不如说是美国企图从经济上渗透欧洲,从而真正取得西方的霸主地位。”“这一建议”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欧洲联盟
20.(2021·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漫画主要反映了( )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马歇尔计划的目的C.美苏冷战的危害D.欧盟成立的意义
21.(2022·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某初三班进行历史专题学习,列出了如图的专题学习大纲内容,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主题名称( )
专题学习大纲 主题: 内容: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北约组织成立 ④华约组织成立
A.冷战 B.第三世界崛起 C.国际工人运动 D.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22.(2020·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1945年,斯大林在雅尔塔时提到:“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以下不能为斯大林后半句话提供注脚的是
A.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C.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 D.北约-华约对峙和古巴导弹危机
23.(2020·安徽·统考中考真题)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和代表,其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这表明( )
A.意识形态对立加速国际社会分裂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无法合作
C.美苏同盟破裂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D.遏制苏联成为全体美国民众共识
24.(2020·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漫画可形象艺术地反映历史。如图所示漫画选自《苏联政治讽刺画选集》,描述的是“马歇尔计划”开张时,就为西欧各国提供了专供的套索,套索上还挂着钢盔、刺刀和枪。漫画作者意在表明这一事件
“马歇尔计划”开张
A.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B.是美国控制西欧各国的手段
C.使西欧各国重新陷入战争状态 D.使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
25.(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这样,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 )
A.美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B.欧洲国家失去了主权 C.美苏走向全面冷战对峙 D.美国构建起单极世界
26.(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任何一个伟大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材料表明美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干涉他国内政 B.构建和谐世界 C.全面称霸世界 D.遏制共产主义
27.(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人类历史在交流、冲突、合作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史上世界各地“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两种主要方式。汉朝的哪位人物开通丝绸之路后,使“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日趋频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地理的角度看,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说,是必要的。
——节选自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3)材料三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标志着什么?为加强对西欧的“经济和财政的支持”,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四 197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戏剧性效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材料四中的“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列举一例“小球转动大球”后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的外交成就。
(5)当今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