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25 12: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川中学初三历史阶段试题 2016-3-25
第I 卷 共20分
请将31~50题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①夏→商 ②西周→东周 ③战国→春秋 ④商→东周 ⑤商→西周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 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 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两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①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戚继光——抗击倭寇 D.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6.“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③西汉设西域都护 ④唐风洋溢奈良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
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 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关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工业革命后英国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9.“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追求“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0.“百日维新成果”、“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改称北京大学”这些信息点共同指向
A. 清华大学 B. 京师同文馆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11.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A.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诞生 D. 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1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3.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列出了“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南昌起义、遵义会议”等关键词,他探究的主题是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2010年3月14日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即使是中国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以下各项不能说明的是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五四运动 C. 刘邓挺进大别山 D. 左宗棠收复新疆
15.“……月自壬子,四十二天,杀我同胞,三十万人。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以上祭文是为了恭祭哪一事件中罹难的同胞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甲午中日战争
16.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一心一意地在瓦砾和血泊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时代。”?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应为?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C.刘邓挺进大别山 D.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7.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 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A.汀泗桥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18.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战则两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基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黄埔军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C.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19.在布达拉宫广场矗立着一座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在纪念碑铭文上写着“值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谨立此碑,以志先烈,永昭后世。”你知道此碑落成于何时吗?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6年
20.右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所反映的
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第II 卷 共30分
21. (7分)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 根据材料一,指出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个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分)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一次是汉武帝
的……,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2) 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3分)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3) 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22 (8分)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1) 李鸿章为实现“自强”兴起了哪一运动?写出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名称。(2分)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2) 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弃官经商的目的是什么?他在创办实业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分)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
(3) 为实现“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列举我国1953—1957年间在东北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一例。(2分)
材料四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社论
(4) 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由此在全国展开了什么运动?(2分)
23(7分)外交以国家实力为基础,是经济实力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 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2分)
材料二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1分)
材料三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摘自《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序言
(3) 材料中的“这些原则”概括起来指什么? (1分)
材料三?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
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
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
军事包围的政策。
材料四? 右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
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
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3) 材料四中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材料三、四反映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
24(8分)从人治到法治,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县。 ——《汉书·地理志》
材料一中“终为诸侯所丧”的“周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的地方行政
制度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1分)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哪一政治运动的成果?这一运动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名
称是什么?(2分)
材料四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4) 材料四中的“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分析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两个中心任务
是什么?(2分)
(5) 材料三中图三宪法颁布于1954年,它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1分)
济川中学初三历史阶段试题 2016.03.25
1-20BCCDB AACBC AACCC BDCCB
21(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发生急剧变化。(1分)
共同问题:如何治理国家。(1分)
(2)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3分)
(3)民主科学(2分)
221)洋务运动(1分),江南制造总局(1分)
(2)“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1分)
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1分)
(3)一五计划的完成。(1分)
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任意答一个即可)(1分)
(4)盲目求快,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大跃进(2分)
23
(1) 丝绸之路 张骞(2分)
(2) 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分)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4)《中美联合公报》 由敌对到友好(2分)
24 (1) 分封制 郡县制(2分)
(2) 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
(3)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2分)
(4) 中共七大 夺取抗战胜利,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或实现光明的前途)(2分)
(5)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