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1《地下森林断想》参考课件+素材(打包3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地下森林断想》参考课件+素材(打包3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6 11:20:40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苍山叠翠生机蓬勃谁持彩练冰清玉洁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
作者简介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爱的权利》、《隐形伴侣》等。
  1、正确识记生字、解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和品格
3、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
4、学习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并内化为精神力量学习目标瘠薄  沉湎  孱弱  
愤懑  浩瀚无垠 万籁俱寂
jí miǎnchánmènhànlài解词:沉湎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
2、地下森林具有什么品格?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火山爆发 峡谷幽暗
山岩风化 泉流成泥
树种献身 强者生存
突破黑暗 蔚然成林地下森林的形成: 地下森林具有什么品格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景要写好,并且还要饱含感情。再者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即 点睛之笔。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温馨提示 研读赏析品味语言的精美。
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具有表现力的语段或语句品味赏析 ,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如何赏析散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抒发的感情、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示例: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品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秋日的艳阳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灵性,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森林美丽的景象。 示例: “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品析: 这句话运用了一些叠字如“整整齐齐、密密麻麻“,非常精致、工整、流畅, 写出了森林的繁茂自由品读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妙用修辞 对称句)
2、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妙用修辞)
3、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 抒发感情 蕴含哲理)
4、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妙用修辞 蕴含哲理) 体验与反思 作者说:“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地下森林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将它写下来。 并用一个事例来验证这一道理
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欣赏《地下森林》,再次感悟 地下森林所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 我的收获 送你一段话 在人生的征途中,只有矢志不渝的开拓,才能赢得光辉的未来;只有坚忍不拔的进取,才能到达幸福的乐园;只有顽强不息的攀登,才能登临理想的颠峰。 布置作业1、终身性的作业:当你身处逆境、遭遇不幸之时,一定要做一个坚韧刚毅的人!
2、 做阅读《秃的梧桐》课件17张PPT。春的蓬勃夏的热情秋的萧瑟银装素裹张抗抗地 下 森 林 断 想
瘠薄
沉湎
孱弱
浩瀚无垠:
隐姓埋名:
(jí 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chán)软弱无能。(yín)形容广大;繁多。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yǐn)掌握下列词语:整体把握 自由朗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2、理清文章思路,可划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文章总起,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 第二部分(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点。 第三部分(21~27):现时地下森林状貌。突出其“自豪”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景仰”之情。 精读欣赏第二部分思考 (1)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1)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①毁灭、沉寂、没有生命;②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
③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
④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帮助: 不公: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 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时间也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表现出爱心。 (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试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小结: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主要作品有:《爱的权利》,《隐形伴侣》,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走近作者历史背景: 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大背景结合起来。
张抗抗是从那些大是大非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都有很沉重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从他们那一代人甚至几代知识分子和正直人们的骨子里散发出来,那是没办法克服的。张抗抗怀有远大志向而羁于田垄之间。有才华却长期被湮没,正如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
拓展延伸:

亲爱的同学们,在读了文章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