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9 10: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 古诗三首
孙老师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新课导入
同学们,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写下千古诗句或文章来赞美歌颂我们的黄河母亲。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就让我们跟随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再次走进黄河吧。
黄河,中国母亲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24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河。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插图等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想象诗歌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体会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作者介绍
刘禹锡:唐朝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他的诗风颇具独特性。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他是柳宗元(唐代大文学家)的好朋友,人称“刘柳”,性格豪迈。刘禹锡的诗写的很有豪气,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他的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他作《浪淘沙》九首,本课是第一首。
初读诗歌
默读古诗,识记生字,读准节奏。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
/
/
/
/
/
/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诗歌品读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素有天下黄河九百九十九道弯的说法。“九”是虚指。
漫长的河道,携带大量的泥沙。“万里”是虚指。
颠簸。
水流冲刷。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九曲黄河万里沙
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
夸张
姿态
气势
九曲黄河
浪淘风簸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你从“上”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
勇往直前
知难而进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出处
《汉书》
《博物志》
张骞曾到达黄河源头
有人往来于海上与天河之间,曾与牛郎织女会面
诗人:
黄河
银河
同到牵牛织女家
联想到
慨叹
用典
九曲、万里沙
浪淘、风簸
现实
直上银河、牵牛织女家
想象
板书设计
《浪淘沙》(其一)展现了黄河源远流长、波涛汹涌的雄伟气势,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感情。
课文主题
江南春
[唐] 杜牧
长江以南地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景物:
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听老师读诗歌,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想象画面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
虚指,表示看上去很远。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莺在哪儿啼?“绿映红”是什么意思?
声色美
朗读指导: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景明朗绚丽、铺展千里的声色之美。“千里”稍微读得长一些,“绿映红”则可以读得稍短一些。
水村山郭酒旗风
酒旗风
风吹来,“酒旗”随“风”飘动,整个画面都在动。
“酒旗风”是怎样的画面?
动态美
朗读指导: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飘飘,好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江南春景图!请读出欢快、明朗之感!
在江南的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朦胧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百八十寺
虚数,江南有很多座寺庙,并且各种各样。
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四朝的皇帝和官员多尊崇佛教,在江南各地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寺庙,据《南史》记载,当时在都城建康(即今南京)附近,就建有寺庙500余座,香火很盛。
板书设计
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
景(今)
南朝四百八十寺——烟雨中
情(古)
课文主题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和无限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作者简介
王安石:北宋大政治家,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了解全诗大意。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茅檐:代指茅屋、草堂,诗中指包括茅屋在内的整个庭院。
苔:青苔。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茅草房庭院内经常打扫,洁净得不长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快活的清流,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这两句写出了院子怎样的特点?
无苔
花木成畦

花圃整齐,花草丰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化静为动
赋予山水人的感情
水对山有护惜之意
山对人有友爱之情
拟人
一山
两山
护田
排闼
将绿绕
送青来
对偶的特点:
对偶的作用:
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两两相对
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读完诗歌,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净无苔
手自栽
高洁、清净脱俗、富有生活情趣
朴实勤劳、兴趣高雅、热爱自然
茅檐:
山:
花木:
水:
板书设计
长扫、净、无苔(干净)
成畦、手自栽(整洁)
护田、绕绿
排闼、送青
课文主题
《书湖阴先生壁》写湖阴先生家庭院的洁净清幽和院外景物的美好,突出湖阴先生品格的高洁,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
1.九曲(qǔ qū)黄河万里沙,浪淘(táo tāo)
风簸(bò bǒ)自天涯。
2.千里莺(yīn yīnɡ)啼(dí tí)绿映(yìn
yìnɡ)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南朝(zhāo cháo)四百八十寺(shì sì),
多少(shào shǎo)楼台烟雨中。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









·
·
·
·
·
·
·
·
·
课堂练习
1.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__________ 天涯: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村山郭酒旗风
郭:_____________ 酒旗:__________
(黄河)一路上冲刷沿岸的黄沙滚滚向前。
二、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
··
·
··
颠簸。
指天边。
依山而建的城。
酒招子。
三、课外阅读。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题目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绍翁
想游园却没能进门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应怜屐齿印苍苔
应:___________ 怜:___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
小扣:_________ 柴扉:_______
可能,大概。
爱惜。
轻轻地敲。
柴门。
·
·
··
··
3.下面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C
A.首句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
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
扣不开,表现了主人不好客与冷漠。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诗
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
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C.这首诗写了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
人,却吃了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D.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
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
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