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①知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兼并战争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②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动力。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③知道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
教学难点: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温故知新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
政治
经济
军事
铁农具、牛耕出现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
?
目标导学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 行业 战国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结合教材P36页内容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完成下面表格。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规模不断 扩大,
分工更加细致
逐渐活跃,经济活动得到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①铁器使用日趋普遍;②牛耕进一步推广;
③兴修水利
分工更加细密
青铜铸造业、采矿业、煮盐业、竹木器业、漆器业等
商业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中心城市,大工商业主出现
【史料实证】将上列图片放入不同的展馆。(只写图片序号)
目标导学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展馆 图片
农业馆
手工业馆
商业馆
④⑦
①③⑥⑧
②⑤
目标导学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阅读教材P37页内容,填写都江堰相关概况。
时间
人物
地点
作用
公元前256年
秦国李冰
成都的岷江
防洪、灌溉、水运等
因地制宜
目标导学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史料实证】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影响: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家国情怀】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时空观念】阅读教材,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说说其变化之处。
变化一: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秦、楚疆域进一步扩大。
变化二:晋国被赵、魏、韩三家大夫瓜分。
变化三: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时空观念】你能把战国七雄正确的填入图中的空白处么?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口诀: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史料实证】相比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战争呈现出哪些特征?
①规模大,参战兵力多;
②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③伤亡大。
争霸
兼并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你知道这些历史典故么?他们和哪些战役有关?
桂陵之战(魏VS赵)
马陵之战(魏VS韩)
长平之战(秦VS赵)
想一想:当时的人民面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战争结束,国家统一,社会和平。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私田勃兴
公田荒废
统治者承认土地私有,改变剥削方式
奴隶主阶级
新兴
地主阶级
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政治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军事原因:统治者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目的)
人身剥夺
完全占有
奴隶
收取地租
部分占有
农民
王室衰微
诸侯兼并
战争频繁
渴望在战争中取胜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变法改革
封建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思考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P34页相关史事,回答长平之战有何影响?
影响:为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结合教材P35页内容,思考为什么秦、赵两国能成为战国末期最强大的国家?
变法改革:
秦国——商鞅变法;
赵国——胡服骑射
各国的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这对提高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是有促进作用的。
——《中国古代史》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唯物史观】各国变法说明了什么?
变法改革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是大势所趋。
燕国
乐毅改革
齐国
邹忌改革
赵国
胡服骑射
魏国
李悝变法
韩国申不害改革
楚国
吴起变法
秦国
商鞅变法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求贤令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史记·商君列传》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军事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
3.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损害旧贵族利益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稳定社会
确立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提高生产积极性(最体现改革的性质)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提高军队战斗力
1.《看不够的中国史》评价商鞅变法"使分封制下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有利于秦国将全部力量汇聚在一起,使秦国形成了巨大的动员能力。"这主要是基于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A
2.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奖励生产
C.废除井田制 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
3.秦国由"血亲复仇、私斗成风"转变为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现象,主要源于商鞅变法中( )
A.确立县制 B.奖励耕织
C.改革户籍 D.严明法度
D
4.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奠定了封建经济基础,即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是(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A
5.对努力从事耕织的人,给予免除徭役的奖励,招募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荒,并给予优厚的待遇。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6.下图是上海博物馆镇馆国宝之一"商鞅方升",这一宝藏可用来印证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
A.确立县制 B.废除井田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C
7.战国时期,"(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军队因此被称为"虎狼之师"。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
D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之后......
十年 “ 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百年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前260年)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唯物史观】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悟和启示?
①成功了,商鞅虽死,但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商鞅虽死
秦法犹存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治秦”具有什么特点?
特点:
公正无私,严格执法;
不畏强权,论功行赏。
【历史解释】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②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公正无私,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品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巩固
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描述的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筒车
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