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01:1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móu/争权,盖为战国……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战国策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战国的序幕
晋、吴、越消失
赵、魏、韩出现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
韩、赵、魏、楚、燕、齐、秦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春期后期的诸侯国
田氏代齐
二、兼并战争
魏占秦河西之地
秦孝公
秦百年衰落
西门豹
李悝
魏变法强盛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
战争的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并
战国初年第一强国
诸国戒备
走向联合
兼并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承魏之弊
疾走大梁
围魏救赵
故技重施
退兵减灶
诱敌深入
二、兼并战争
魏国衰落,秦国趁机夺回河西之地
留书羞辱
批亢捣虚
齐魏
三、秦国崛起

60万人

45万人
长平之战
赵国国力大增
赵国国力衰落
商鞅变法
第二节
秦国变法图强
齐国邹忌变法
(赵)胡服骑射
楚国吴起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一、变法的时代潮流
分封制等旧制度瓦解,旧贵族日渐衰落。
诸侯国有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的需要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生产
集权
强军
纳言
变法改革的目的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商鞅该如何变法,才能让秦国富国强兵?
废除井田制,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产多者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确立县制,国君委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奖励军功(爵位、土地)
政治上
集权力
经济上提生产
军事上强军队
三、变法的结果
变法结果:秦国增强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四、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出生于卫国,“少好刑名之学”。入秦后,他在秦孝 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变法使得秦国迅速 崛起,但相关措施也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引起他们对商鞅的仇视。秦孝公死后,商鞅 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杀。商鞅虽死,但 他制定的新法在秦国继续得到推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 私亲近……
——《战国策 · 秦策一》
根据上述材料,讨论为何商鞅变法能取得巨大成功
秦国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商鞅在前后近二十年的变法实践中,吸取了李悝、吴起在魏、楚等国的变法经验……经过变法,秦国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国势大增,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强国……
——《简明战国史》
①吸取多国变法经验
②执法严格,赏罚分明
③改革彻底,深得民心
秦国经济强国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一、冶铁技术的发展
春秋时期,高炉较小,产量很低。约为220市斤即110公斤。
战国铁器铸造工艺革命:可重复使用铁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铸铁生产效率和制造工艺
冶铁技术的进步,会给当时的社会生产带来怎样的变化?
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农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战国时期
双镰铁范
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
战国时期青铜冰鉴
战国龙虎纹丝织品
三、李冰修建都江堰
修建者:
修建地:
构 成:
李冰
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渠首和灌溉网络
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外江
内江
渠首
排沙;泄洪;灌溉
都江堰有什么作用?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 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 蜀志》
原理
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万亩。
都江堰内江主要干渠
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灌溉网络
战国时期
社会变革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
兼并战争
秦国崛起
铁器牛耕推广
经济发展迅速
各国开展变法
追求富国强兵
秦国商鞅变法
(集权、富国、强军)
修水利促生产(都江堰)
秦国实力超越六国





( )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