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文素养:立志振兴中华。
语文要素:抓住时间、地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弄清三件事之间的关系,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读文段,完成练习。
魏(wēi wèi)老师① yán sù 地② xùn chì 了不专心听讲的同学,又③ chēng zàn 了思路清晰(xī zhé)的同学,并鼓励我们,一定要④ xiōng huái 大志,有远大的⑤ bào fù,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jué qū)起而读书的精神,以他为典范(fàn huàn),将来⑥ bào xiào 祖国。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 根据拼音和语境,依次写出正确的词语。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3. 词语⑤还有一个同音词“________”,意思是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 )所思 热闹非( ) 左顾( )( )
为之一( ) ( )( )不解 难以忘( )
长征火箭 听到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的消息,他的内心_______________。
三、选词填空
指望 希望 盼望
1. 老师的话很重要,( )大家都能记在心里。
2. 这个女人原本( )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3. 我终于来到了武汉,乘坐了( )已久的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开心极了。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中国人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 中国人要振兴中华。(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五、你认识下面的人物吗 请根据提示选一选,一起感受他们的强国梦想、爱国情怀、奋斗精神。
A. 南仁东 B. 屠呦呦 C. 于敏
1. 他曾主持“中国天眼”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历时二十余年,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 ( )
2. 他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
六、课内阅读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
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从“若有所思”可以看出周恩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魏校长提出的问题。( )
(2) 魏校长“睁大眼睛”是因为对周恩来说的话表示怀疑。 ( )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明周恩来从小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提示,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魏校长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将下表填充完整。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目睹“中华不振”
上题的三件事情中,第______件事是结果,第__________件事是原因。我能用“之所以 是因为 ”的句式来连接这三件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wèi xī jué fàn
2.严肃 严肃 称赞 胸怀 抱负 报效
3.报复
二、若有 凡 右盼 振 疑惑 怀 为之一振
三、1.希望 2.指望 3.盼望
四、1.示例:中国人如果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五、1.A 2.C
六、1.(1)×(2)×
2.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3.有志气的人应当仿效周恩来。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 震撼不已,连声赞叹
七、立志“振兴中华” 耳闻“中华不振”
一 二、三
周恩来之所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是因为十二岁那年,他在奉天上学时,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体会到了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