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章丘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二单元第3课《赵氏孤儿》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章丘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二单元第3课《赵氏孤儿》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5 15:25:11

文档简介

《赵氏孤儿》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冯洪忠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章丘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赵氏孤儿》
一、教材分析
《赵氏孤儿》一文节选自《赵世家》,属于高中语文教材《史记选读》第二单元。这是单元的主题是“义薄云天”。本文记述了战国时期晋国权臣赵盾因与屠岸贾不和而被其灭族,赵盾之子赵朔的遗腹子赵武在程婴和公孙杵臼和帮助下得以幸存。十五年后,赵武灭屠氏。之后程婴自杀复命。文章把中国古代的忍辱负重、舍生取义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学生分析
高二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水平和素养有了明显提升,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够高涨。
针对当前学情,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巩固训练”的环节上狠下功夫。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评价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3.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忍辱负重、舍身就义的大义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前播放视频《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中国自古以来就有 “义”的典范,像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写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像视频中的陈俊贵,让学生感受大义精神,营造学习氛围。
二、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三、在研读文本阶段,设计三个探究活动:分析文中的几处矛盾冲突;鉴赏评价文中的主要人形象;程婴经历万难,得以把赵氏孤儿扶立,为什么最后还选择了自杀。并拓展学生眼界,补充相关的知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
视频《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
整体把握
提出问题:用四字短语概括段意。
小组讨论,生生合作
课件展示
高效展示,精彩点评
选择演员,提出要求
课本情景剧展示,学生相互点评
课件展示,分配任务
探究活动
教师点拨:屠岸贾和赵氏;韩厥和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的生死抉择;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
点拨:以前不死的原因是想谋立赵孤,现在就死的原因有二,一是赵孤已立,任务完成;二是为报答赵宣孟和公孙杵臼的知遇之恩。
点拨:公孙、程婴:忍辱负重,舍身报恩;勇敢无畏,义字当先
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一: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简要分析文中的几处矛盾冲突。(2、7组)
探究活动二:程婴经历万难,得以把赵氏孤儿扶立。为什么最后还选择了自杀? (5、10组)探究活动三:鉴赏评价文中的主要人形象。(3、4组)
利用文档软件批注
扩展延伸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 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能想起哪些“义薄云天”的人和事?请以“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文字。
学生构思、写作
小组交流、展示
课件展示
结束评价
危急时刻,为了家国天下,死者慷慨悲壮,生者忍辱负重;赵氏孤儿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复兴的希望,更是一种信念不灭的传承,一句“春秋祠之,世世勿绝”的结语抒尽一代史学大师纵贯千古的良苦用心。
利用文档软件批注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师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突出所学知识的鲜活性;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不足:对问题的设定的层次性如果更有梯度,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的语言表达再抑扬顿挫些、再充满激情一点,定能使整堂课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学目标达成度会更高。
课件18张PPT。《赵氏孤儿》主讲教师:冯洪忠
工作单位:章丘中学鲁人版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二单元陈俊贵—— 守墓老兵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累文言知识。
2.鉴赏评价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3.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忍辱负重、舍身就义的大义精神。
2018/11/214
检查预习,重点实词理解1.过错
2.担任
3.招致,招来
4. 遗憾
5.逃跑
6.对待
7.勉强
8.哄骗
9.确实
10.假托
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给每一段文字拟写小标题叔带托梦,昭示厄运
屠岸作难,灭赵九族
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
赵孤成人,程婴成仁 高效展示,精彩点评 课本情景剧分组交流,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简要分析文中的几处矛盾冲突。(2、7组)
探究活动二:程婴经历万难,得以把赵氏孤儿扶立。为什么最后还选择了自杀? (5、10组)
探究活动三:鉴赏评价文中的主要人形象。(3、4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简要分析文中的几处矛盾冲突。
屠岸贾和赵氏
韩厥和屠岸贾
程婴、公孙杵臼的生死抉择
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矛盾冲突尖锐突出,人物性格鲜明探究活动二:程婴经历万难,得以把赵氏孤儿扶立。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自杀?

以前不死的原因是想谋立赵孤,现在就死的原因有二:一是赵孤已立,任务完成;二是为报答赵宣孟和公孙杵臼的知遇之恩。
“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探究活动三:人物形象鉴赏评价屠岸贾
公孙杵臼
程婴
韩厥
奸邪残暴
慷慨牺牲、舍生取义
忍辱负重、舍身报恩
正直公正、忠人之事
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课堂总结
赵氏孤儿的故事,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
作为一个弱小人物,公孙杵臼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精神,将中国古代生死观、价值观表现的淋漓尽致。而程婴的忍辱负重、杀身成仁的作为,则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座义的丰碑。
拓展延伸 本单元的话题是“义薄云天”,读了《赵氏孤儿》的故事,请举出自己知道的带“义”字的成语,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大义凛然 义不容辞 义愤填膺
舍生取义 英勇就义 义重如山
你能想起哪些“义薄云天”的人和事?请以“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文字。1、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削藩的政治家晁错;
2、扣留匈奴十九年不改节操的外交家苏武;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忍辱负重王安石;
5、变法失败后,面对即将举起的屠刀, 谭嗣同从容地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结束语 危急时刻,为了家国天下,死者慷慨悲壮,生者忍辱负重;赵氏孤儿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复兴的希望,更是一种信念不灭的传承,一句“春秋祠之,世世勿绝”的结语抒尽一代史学大师纵贯千古的良苦用心。 章丘市教育体育局 2015.3.13你能想起哪些“义薄云天”的人和事?
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削藩的政治家晁错;
民族气节传诵千古的外交家苏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王安石更是忍辱负重,体现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无畏气概;
变法失败后,面对即将举起的屠刀, 谭嗣同从容地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