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09:4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对比官渡、赤壁二战,立足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知道两次战役曹操弱而胜、强而败的原因,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杰出人物对历史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萧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朝政腐败
中央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
州牧割据,军阀混战
州牧割据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中央朝廷
社会底层
地方政府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割据一方,忽视国家的法律秩序,自成派系的军人集团。他们以战争至使人口锐减,经济凋故,百姓生活困苦、生灵涂炭。
一、官渡之战
袁绍
曹操
2.官渡之战的双方:




VS
材料:东汉末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东汉名门“汝南袁氏” ,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魏政权的奠基人。
归纳曹操成为北方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的原因:
政治上
用人上
军事上
经济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曹操赤脚迎许攸
一、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
3、概况:
(二)概况
许攸
袁绍 10万
曹操 2万
时间 200年 地点 官渡
作战双方 曹操 VS 袁绍 兵力对比 2万 10万 曹操战术 特点 结果 影响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
打击敌人要害。
以少胜多
曹操胜,袁绍败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以少胜多
一、官渡之战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豪情诗句
《龟虽寿》
曹操
已经52岁的曹操,他的“壮心”是什么?
二、赤壁之战
1.背景:①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曹操
刘备
孙权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诸葛亮
三顾茅庐
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二、赤壁之战
割据江东的孙权
周瑜
鲁肃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三顾茅庐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
②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二、赤壁之战




曹操军
刘备、孙权军
曹军20余万
孙刘联军约5万
赤 壁 之 战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赤 壁 之 战
诸葛亮舌战群儒
二、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操
孙刘联军
用铁索连接船舰
诈降,火攻,水陆并进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曹操败,孙刘联军胜利
公元208年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思考: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材料二: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曹军劣势
1.北方官兵,不习水战
2.连环战船,战术失误
3.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孙刘优势
1.利用气候,巧借东风。
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3.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经验教训:骄兵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二、赤壁之战
素养探究
结合材料,体会史书和文学作品对曹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种不同?
京剧《捉放曹》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剧目,讲述了曹操在逃亡中杀死无辜老汉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剧中的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文学作品中的曹操——奸雄:凶残、奸诈。真实的曹操——英雄
认识:史书立足于史实,强调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其记载史事,据实直书,评价人物较客观公正。文学作品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改编而成,以历史为依据,但不是史实本身。
二、赤壁之战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①曹操退守北方,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统一。
②刘备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③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①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②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魏蜀吴的建立:
③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意义:魏蜀吴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洛阳
曹丕
220年
刘备
221年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
孙吴
蜀汉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北方生产恢复并发展。
丞相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①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促进了海上交通。
②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马钧改进翻车
诸葛亮南蛮平叛
卫温抵达夷洲
3.魏蜀吴的发展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州牧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袁绍
曹操
官渡之战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随堂训练
1、有学者评价曹操是被两场战役框定的军事家,这两场战役先后决定了他能够统一北方但统一不了中国的局面。这两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C
2.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下图所示为(  )
A. 牧野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B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A
4、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