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函数的奇偶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2 函数的奇偶性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1-29 12: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函数的奇偶性
一、课时内容:函数的奇偶性
二、课时目标
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奇偶性,提升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3、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强化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4.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奇偶性解决函数性质的总个问题,提升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三、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和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难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我们知道函数是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函数性质是“变化中的规律性,变化中的不变性”.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用符号语言准确地描述了函数图象在定义域的某个区间上“上升”(或“下降”)的性质,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函数的其他性质.
(二)概念的形成
问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关于x轴、y轴、坐标原点的对称点Q、R、S的坐标.
追问:一般地,若两点关于x轴对称,它们的坐标之间有何关系?若关于y轴对称呢?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学知识复习导入,通过具体的点引导学生感受对称与坐标的关系,为后续奇偶性定义中的任意性做一些铺垫.
问题2:画出并观察函数和的图象,你能发现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利用PPT展示函数图象.学生观察后,不难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那么,如何使用符号语言精准地描述“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这一特征?所以,教师继续追问.
追问:对于上述两个函数,与,与,与,与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
追问: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成立吗?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师生活动:以为例,其定义域为R.对于定义域R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与均有意义.因为,所以是成立的.同样的,验证函数,结论依然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从多个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特征,形成较为抽象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简洁性,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表述.
定义: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如果,都有,且,那么函数就叫做偶函数.
问题3:从偶函数的定义出发,如何证明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表述.
充分性:设是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则.因为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所以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也在函数图象上,即.所以对任意的x,都有,所以函数是偶函数.
必要性:设是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则.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则.因为函数是偶函数,所以,即,所以点Q在函数图象上,所以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问题4:画出并观察函数和的图象,你能发现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师生活动:教师利用PPT展示函数图象,学生观察图象后回答问题.不难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如何使用符号语言精准地描述“函数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这一特征?所以,教师继续追问.
追问:对于上述两个函数,与,与,与,与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与也是一对相反数.
追问: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成立吗?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师生活动:以为例,定义域为R.对于定义域R内任意的一个x,,与均有意义.因为,所以是成立的.同样的,验证函数,结论依然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从多个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特征,形成较为抽象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简洁性,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表述.
定义: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如果,都有,且,那么函数就叫做奇函数.
当函数是偶函数或奇函数时,称具有奇偶性.
问题5:从奇函数的定义出发,如何证明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表述.该问题类比问题2的证明过程.
充分性:设是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则.因为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所以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也在函数图象上,即.所以对任意的x,都有,所以函数是奇函数.
必要性:设是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则.记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Q,则.因为函数是奇函数,所以,即,所以点Q在函数图象上,所以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三)概念的辨析
问题6: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2),;
(3),; (4),.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组织全班交流.
答案:(1)偶函数;(2)非奇非偶函数;(3)非奇非偶函数;(4)奇函数.
设计意图:从同一个函数出发,学生更为容易进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我们不难发现,(1)、(4)中每一个x、-x同时属于定义域,所以与都有意义.而(2)、(3)中则无法满足每一个x、-x同时属于定义域,所以与无法满足都有意义.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是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不对称则可直接判断其为非奇非偶函数.
追问:奇函数若在处有定义,
师生活动:因为为奇函数,所以,,.
(四)概念的深化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2);
(3); (4);
(5); (6).
师生活动:本例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可让几个学生进行板书,完成后再进行点评完善.
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都有,且,
所以,函数为偶函数.
(2)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都有,且,
所以,函数为奇函数.
(3)函数的定义域为.
因为,都有,且

所以,函数为奇函数.
(4)函数的定义域为.
因为,都有,且,
所以,函数为偶函数.
(5)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都有,且,
所以,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另解:函数为初中阶段所学的二次函数,显然,其对称轴为.
函数图象如右:
故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6)由函数解析式可得定义域为.
因为,都有,且,
所以,函数为奇函数.
另解:
函数图象如右:
从图可知,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是奇函数.
追问:你能总结例题的解题过程,归纳一下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步骤吗?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师生共同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步骤,教师给出解答示范.
第一步,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步,确定与的关系;
第三步,作出相应结论:若或,则是偶函数;若或,则是奇函数.
通过具体的函数,深化学生对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步骤的理解,尤其是“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三是通过例题让学生能够了解有些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例2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如右图,是函数图象的一部分,你能根据的奇偶性画出它在y轴左边的图象吗?
(3)一般地,如果知道为偶(奇)函数,那么我们可以怎样简化对它的研究?
师生活动:本例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完善.
(1)奇函数;(2)图象如右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让学生根据奇(偶)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画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所以,我们在研究函数性质时,只需要研究定义域的一半部分.知一半则可知全部,即缩小研究的范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解题效率.
(五)概念的巩固应用
1.下列图象表示的函数具有奇偶性的是( )
解析:B选项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所以该函数是偶函数.其他选项的函数图象都不具有奇偶性.
答案:B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通过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判断偶(奇)函数.
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2);
(3); (4).
答案:(1)偶函数;(2)奇函数;(3)偶函数;(4)偶函数.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判断函数奇偶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函数,是奇函数,则a等于( )
A. B. C. D.无法确定
解:∵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 ∴.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奇函数定义域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偶函数与奇函数的定义.
(2)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定义法:
图象法:即若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奇函数;若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
作业:教材第85页练习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