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
材料二: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
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诗人的活动和观念时常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那么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就不可能出现。
B.东汉末至魏晋诗歌中突出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伤,这是人的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表现。
C.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乱世,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出现生死主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D.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中,诗人的第四种态度无疑与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同,因此这一类作品便有了新的风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体现在群体的广度上。
B.魏晋时期之所以会产生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是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的结果。
C.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想见,酒和药在文人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
3.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的一项是( )
A.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B.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C.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D.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4.请简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说明它如何体现了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杨灿灿咬了咬牙,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都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险峻,特别是最后一站月牙巅,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跃的“孤岛”。
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艰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以及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各种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
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传的美!
别胡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度呢!
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
吃完饭,战士们集体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作化妆间。
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
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
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似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绽放……
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在包裹着棉衣棉裤还嫌冷的哨所前,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
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
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动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展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
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花儿般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自己的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
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
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
(原载《小说月刊》)
文本二: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模式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多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份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灿灿家里突遭变故,蒋小妮了解情况,所以用“就要转业回川了”为由劝老队长不要参加这次慰问演出。
B.老班长细心、善解人意,此时的边哨所天寒地冻,不适合慰问团表演古典舞,所以他急忙打断戴眼镜战士的话。
C.杨灿灿恬静地“挥动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演绎雪莲花的生长,精彩表演让战士们激动得哭了。
D.本文写的是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的故事,表现了女兵们和战士间的深厚情谊,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莲花儿开”,既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雪莲花开的过程,也象征人物品质和彼此间情谊的升华,意蕴丰富。
B.杨灿灿回忆初到哨所的经历,通过直接描写哨所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写出了战士们在雪山上的坚守奉献及对祖国的热爱。
C.临近演出,儿子因高原心脏病离世,给杨灿灿内心带来巨大痛苦,这和她为战士们精心表演形成强烈对比。
D.本文采用顺叙与插叙结合的方式讲述杨灿灿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是第一次慰问演出、儿子医院病逝、第二次慰问演出。
8.本文是如何塑造杨灿灿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你所在的读书小组认为,“诗性品质”在本文中充分体现,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并结合文本二画横线句,确定了一组关键词:语言·意象·情节,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公讳景文,字梦章,生而端亮,行醇谨。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登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众称“不二公”。狱多平反。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已未,擢吏部稽勋司主事,时光宗登极,旬月中,公所推擢皆先朝耆旧,世所目“威凤祥麟”者。天启甲子,逆阉窃柄,公上疏请清仕路、养仕节,谓“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言皆剀切①,为时所忌。比当例推,珰②先授意部堂,芟除清流周忠毅辈,公争执不少徇,忠贤大怒。寻移疾归,杜门却扫,视世荣一切淡如。至感愤时事,则裂眦拳几案,痛惋交集。时周忠介被逮,诬赃数千。公洗囊百计代偿,欲脱之于死,其好义急难类如此。毅宗初,起太常少卿,寻巡抚中州。已巳之难,公不待诏命,帅师勤王,京师围解,升南大司马,参赞机务。时贼在英、庐,留都岌岌。南额兵八万人,堪战者不满万。公定营制,简家丁,治楼船,练火器,部曲改观,于是乎有援池、援滁、援庐之师。江浦之役,贼烽夜照江水,不能以片羽飞渡,实公方略。时武陵相杨嗣昌夺情视事,词臣黄公道周等执义廷诤,杖谪累累。公抗疏力救,谓“道周等国家有数人物,用之犹惧其晚,弃之何得其益?”疏上,先帝震怒,除名为民。已而复思之,拜东阁大学士。时贼势已亟,公蒿目时艰,中夜辄涕零,谓“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击贼,虽死奚益?顾非是无以报圣明万一。”及京城陷,群哗上南迁,公赋绝命诗,拜阙号哭,赴古井死。时死节二十余人,公为最先,谥文贞,首祀旌忠祠。论曰:“成仁取义,固非怀濡忍之志、萌计较之私者所能为哉。公之一死,可与宋室文山③并美千古。”
(节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
[注]①剀切:切实,合乎事理。②珰:宦官。③文山:南宋民族英雄、文学家文天祥的号。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答案对应的字母涂黑。
时值[A]大饥[B]条荒[C]政[D]躬自[E]赈恤[F]全活[G]以亿万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历,明朝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文帝首创。
B.耆旧,指年高望重者。耆,本指六十岁老人。泛指老人。
C.勤王,指尽力于王事;也指君王有难,臣下发兵救援。文中指的是后者。
D.夺情,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指官员遭逢父母之丧,守制未满即被朝廷征召出任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景文任东昌府推官时,公开表明不接受请托,不收受财物,平反了许多怨案。
B.天启年间,范景文上疏请求肃清吏治,与阉党据理力争,言辞激切,招致忌恨。
C.范景文整顿南额兵,提升军队战斗力,使南额兵既能拱卫留都,又能驰援他处。
D.京城沦陷,范景文反对南迁,写下绝命诗,慷慨殉国,后人把他和文天祥并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洗囊百计代偿,欲脱之于死,其好义急难类如此。
(2)道周等国家有数人物,用之犹惧其晚,弃之何得其益?
14.范景文谥号的第一个谥字“文”,与其官拜大学士有关;第二个谥字“贞”,是对他生平德行操守的评价。请简要概括范景文被谥予“贞”字的理由。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①鹤氅②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③,一尺中庭白玉尘④。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注】①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②鹤氅: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是名士才穿的服装。③黄金液:指酒。④玉尘:喻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喜”字表达了诗人雪夜拜访李郎中的心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首联中,“鹅毛雪”写出了大雪纷飞的场景,“可怜”表达了诗人对雪夜的喜爱之情。
C.颈联出句写室内欢聚、热闹,对句写室外雪大、清冷,对比强烈,极具画面感。
D.尾联表达出诗人对和友人相聚的美好光阴的珍惜,希望两人饮酒赋诗、彻夜畅谈。
16.“烛”是中国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本诗和闻一多的《红烛》都借“红烛”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二者有何不同。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双关手法,表达诗人诀别官场、回归田园后的欣喜的句子是“,”。
(2)李白之诗奇情壮采,想落天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3)在唐诗宋词中,“斑白鬓发”这一意象常常用来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感,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________、刀耕火种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不少的动物也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成为家畜。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尤其是现代,大部分人已经不吃野味,更不会千方百计花大钱去买野味。支持吃野味的人中,卖家的心态很容易________,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于尘芥,“吃”心不改呢?说好吃肯定是牵强的。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________、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尤其是野生动物身上有多种寄生虫,长期吃下去,就算吃不出大病,用它养生肯定是无稽之谈。但为什么要吃呢?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稀缺。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荒谬,纯粹是因为“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________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典型代表就是“药引子”,“童子尿”都是最简单易得的,难度大者如《杨家将》中六郎昏迷,大师开出的药引子居然是太后鬓角的三根头发。小说毕竟是小说,但现实中偏偏就有人信这个邪,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相信“以形补形”。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最后,我们还要再引用梁从诫先生的告诫:“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茹毛饮血 揣度 筛选 过于
B.筚路蓝缕 揣测 删选 过于
C.茹毛饮血 揣测 筛选 仅仅
D.筚路蓝缕 揣度 删选 仅仅
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0.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的“药引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
B.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C.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于尘芥,“吃”心不改呢?
D.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经常在外就餐的人会有用开水烫餐具的习惯,认为这样可以“烫死”一部分细菌。实际上吃饭前用开水烫餐具,消毒杀菌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高温杀菌要真正有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时间。因为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多数要经100℃高温作用1—3分钟或80℃持续10分钟才能被杀死。因此,通过高温煮沸的方式使病菌被杀灭,或用热水浸泡大约10分钟左右,都比用热水冲洗杀菌效果更显著。当然,烫洗没有坏处,可以冲洗掉一些残余的洗涤剂或浮尘。不过,如果用的是一次性餐具, ① 。一次性筷子上的硫磺、纸杯内壁的石蜡、塑料碗杯中的塑化剂等,遇热都容易融化释放,长期使用对身体健康不利。
除了用热水烫, ② 。市面上清洁、抑菌的湿纸巾只能用于皮肤清洁,用来擦餐具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另外,一些消毒湿纸巾中的化学成分不能入口,因此也不能用来擦餐具。
21.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等所有工作验收完毕,你就可以走了。
B.《山花烂漫时》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女性的力量,可以一看。
C.坚持阅读,可以获取知识、启智增慧、涵养心境。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并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有理有据,论证合理;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A(“就不可能出现” 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并非只要有屈从就不会有思考)
2.D(东晋玄言诗是陷入纯哲学议论而枯燥的例子,不能说明 “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
3.C(A 表达生命短暂;B 体现增加生命长度的求仙思想;C 顺应自然,符合 “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D 体现及时行乐思想)
4.①首先提出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人的觉醒这一特征,并指出文艺和审美心理反映更为敏感。②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阐述其在对日常的咏叹中体现出的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③然后说明这种悲伤在当时的普遍性及其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执着的本质,强调是对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怀疑否定后的人的觉醒,最后以当时社会动荡等背景进一步阐释这种觉醒。
5.①《短歌行》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与材料中所说的当时诗歌突出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伤相契合,体现了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思考。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等句,又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渴望,对功业的追求,在人生短暂的背景下,想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这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体现了人的觉醒。
6.A(蒋小妮并不知道杨灿灿家里的变故)
7.B(“直接描写” 错误,是通过战士们的情况侧面描写哨所环境恶劣)
8.①正面描写,如对杨灿灿在雪山上表演时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挥动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 等,生动展现其舞姿优美和表演的投入。②侧面烘托,通过战士们的反应,如 “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 等,烘托出杨灿灿表演的感染力和她与战士间深厚的情感。③对比衬托,将儿子病逝的悲痛与在战士面前精彩表演形成对比,突出她的敬业和对战士的深情。
9.①语言:本文语言优美,如描写杨灿灿舞蹈的语句,富有诗意,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符合诗性语言的要求。②意象:“雪莲花” 这一意象贯穿全文,既象征着杨灿灿的高洁品质,又暗示着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战士们,使文章富有内涵和意境美。③情节:情节设置上,杨灿灿在家庭变故下仍坚持为战士演出这一情节富有张力,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性美,具有诗性品质,而不是直白简单的叙述。
二、文言文阅读
10. BDF(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
11. A(年号由汉武帝首创)
12. B(“与阉党据理力争” 错误,原文是 “公争执不少徇”,是说他不徇私迎合阉党)
13. (1)范公拿出自己所有的钱财千方百计替他偿还,想要把他从死罪中解救出来,他喜好正义、热心救助危难就像这样。(2)黄道周等人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物,任用他们还担心太晚了,舍弃他们怎么能得到好处呢?
14. ①坚守正义,天启年间上疏请清仕路、养仕节,不与阉党同流合污;②急公好义,周忠介被诬赃,他竭力代偿;③忠君爱国,不待诏命,帅师勤王;④敢于直谏,为黄道周等抗疏力救;⑤以身殉国,京城陷落后,赋绝命诗,赴古井死。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 A(“喜” 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李郎中雪夜来访的喜悦心情)
16. ①本诗中 “红蜡烛前明似昼” 的 “红烛” 营造出室内明亮、温暖、欢快的氛围,表达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②《红烛》中 “红烛” 是奉献精神的象征,诗人借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等复杂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 (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 A(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揣度:推测忖度。揣测:推想;估计。筛选:利用筛子进行选拣,现泛指通过淘汰的方式挑选。删选:删除,挑选。过于: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仅仅:只,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19. C(文中画横线句子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 运用比喻修辞,C 项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也是比喻修辞;A 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运用借代;B 项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运用互文和借代;D 项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运用拟人)
20. B(文中 “药引子” 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 项 “时尚” 引号也是特定称谓;A 项 “利字头上一把刀” 表示引用;C 项 “吃” 表示强调;D 项 “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 表示特殊含义)
21. C(文中 “可以” 表示能够,C 项 “坚持阅读,可以获取知识” 的 “可以” 也是能够之意;A 项 “可以走了” 表示许可;B 项 “可以一看” 表示值得;D 项 “可以为师矣” 表示凭借)
22. ①则不建议用开水烫;②还有人会用湿纸巾擦餐具。
23. 因此,通过高温煮沸的方式使病菌被杀灭,或用热水浸泡大约 10 分钟,都比用热水冲洗杀菌效果更显著。(“大约” 和 “左右” 语义重复,删去 “左右”)
六、作文
24. 立意:①尊重多元答案,鼓励独立思考与创新。②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不应盲目跟从,要有自己的判断与探索。③答案虽多元,但应遵循基本的价值准则与道德规范。④不同的答案反映不同的视角与认知,促进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