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2《兵车行》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2《兵车行》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6 07:50:59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兵

行杜
甫学 习 目 标 借助联想、想象品味诗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活动一:入乎其内(朗读·感知)
展示你的朗读风范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语气。? 活动二:沉乎其中(鉴赏·探究)
请依据诗歌内容,结合感受最深的诗句,发挥你的联想、想象,加以鉴赏。
提示:
1.鉴赏角度可从再现画面、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情感等入手。
2.展示鉴赏成果时,先朗读诗句,再交流。
3.交流中注意随时补充、完善,记录下新的思考与体验。? 活动三:出乎其外(评价·提升)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如何理解这一“圣”字?请结合本诗以及已有的知识积累加以评价。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交流时及时做好记录)
深情诵读领略诗中所描绘的情
景和抒发的感情。
课外链接—推荐阅读 曾毓林《草堂诗魂》
《百家讲坛之诗圣杜甫》
课后作业—写作提升1.基础性写作:开头、结尾的场面描写撼人心
魄,请结合诗歌内容,发挥联想、想象,细化描写,不少于300字。
2.提升性写作:请以《不朽的“诗圣”》为题,写一段不少于500字的文段。

(注:二选一,网络博客互动)
十五从军征(节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石壕吏(节选)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没有什么比战争中一群惊惶失措的群众更可怜的了。他们抢着去拿武器,叫喊着,奔跑着。有的倒了下来,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互相枪击着。有的则从屋子里跑出来,又跑进屋子,又跑出来,不知所措地在战斗中乱窜。就连受惊的马儿也惊跳起来,践踏在受伤的人身上,到处是惨烈的尖叫声。不远处,一个女人靠着一垛墙坐着,给她的婴孩哺乳,她的丈夫一条腿断了,也背靠着墙,一面流血,一面镇静地给马枪装上子弹,向前面黑暗中放枪。大炮的巨响淹没了一切,到处都是浓烟和纷乱。多么可怕! 名家解读
杜甫不只是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他本身的遭遇就和同时代的苦难结合在一起,他是时代的反思者和批判者。
这位充满同情忧国之伟大心灵,始终和人们的苦难连接在一起,那段历史的不幸造就了杜甫的不幸,而杜甫的不幸却辉煌了那段历史,让我们明白时代除了血泪和污浊之外,还有崇高和仰望。杜甫留给我们的是庄严的人格,是瑰丽的艺术,是永久的影响,是“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姓名
吴佳楠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兵车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兵车行》是鲁人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修教材的篇目,同时也是杜甫的一首经典叙事诗。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诗歌以饱含深情的文字,展现了一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作为选修的诗歌文本,要力求让学生自主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进而发展联想、想象能力和审美力。这也恰恰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也是选修课程的宗旨所在。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积淀,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何况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石壕吏》、《春望》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的经典诗歌,已经对杜甫其人其诗有了一定的审美体验。然而,他们也仅限于知道杜甫是“爱国诗人”的而已,对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及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其“精神世界”来体会其伟大的爱国情怀。
所以诗歌教学迫切需要打开一个突破口,架接起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桥梁。而这座桥梁无疑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我相信,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可以与诗歌深度对话,进而触摸到伟大诗圣深沉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借助联想、想象品味诗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音频、图片、ppt、投影仪、互联网、班级QQ群、博客等技术。
???课前预习阶段:
???1、通过查阅“互联网”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兵车行》的创作背景。
???2、自主阅读诗歌,听读老师在班级QQ群里共享的“音频朗读”资源,自主正音、把握诗歌的节奏、停顿等,初步感知诗歌。
???3、运用批注式阅读法,在书中空白处记录自己的初次阅读体验。并在博客群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初次的阅读体验。
???课中教学阶段:
???1、在导入环节,插入“兵车行”的图片,把学生迅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去。
???2、在朗读感知环节,运用诵读评价量规检测学生的朗读效果。
???3、在鉴赏探究环节,借助超级链接手段,插入相关文本资料,这样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鉴赏都可以随时链接相关内容补充,以“开放”的ppt形式,帮助学生即时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在深情诵读环节,插入图片及背景音乐,以“己口”深情诵读,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课后写作提升阶段:
???学生依据作业内容要求,在博客上完成作业并借助网络博客互动,使评价不再单一化。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预习
在QQ群共享名家朗读的音频,布置预习的任务。
1.自主借助互联网查阅有关杜甫生平的资料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自主朗读诗歌,初步把握本诗的主要内容。同时听读名家朗诵,规范自己的朗读。
QQ群、《兵车行》名家朗读音频
导入
启发、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重温杜甫的诗情美,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兵车行》(插入图片)。
学生回顾杜甫的诗歌,并齐声背诵。
插入一张“兵车行”图片
朗读感知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触摸诗人的情怀,概述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评点朗读的效果。
1、生1读全诗,谈感受,其余同学交流补充。
2.?2或3生自选一个自然节朗读,生评朗读效果。
诵读评价量规
?
鉴赏探究
苏格拉底曾言“灵敏的东西,往往沉睡于文字之中,只有打开思维的触角,方能感受到这些文字背后的温度”。请同学们插上联想、想象的翅膀,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加以鉴赏。(提示鉴赏角度及要求)
1.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自主选择语句进行进一步的赏析,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并展示赏析的成果。
链接3段相关的文本


评价提升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如何理解这一“圣”字?请结合本诗以及已有的知识积累加以评价。
学生独立思考,动笔记录思考后的成果,自主展示。
链接名家解读文字资料
深情诵读
再次诵读诗歌,领略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抒发的感情。
学生自主诵读,并推荐优秀者展示自己的诵读。
插入音频及图片
?
?
写作提升
Ppt展示基础性写作和提升性写作的具体内容,明确博客互动的交流方式。
学生在网络博客上完成写作,并进行互动评价。
网络博客互动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借助互联网,下载相关的图片及音乐,创设鉴赏诗歌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小组互动交流、展示时,依据相对“开放”的ppt设计,灵活地对学生的鉴赏成果进行有效地补充,如“以文解诗”“以诗解诗”及通过联想想象以“对话”方式打开诗歌的内容等。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解读诗歌的方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调动积累,发挥想象,从而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与杜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真正走进诗圣伟大的内心情感世界。
3.网络博客的互动交流形式,使评价打破了只限于师生间的规律。生生间、师生间等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评价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