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
①中外朝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3.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继业是前方打仗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是却受到皇帝、 “ ” 、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文中“ ”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
A 丞相 B 知州 C 通判 D枢密院
4.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 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5.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制的推行 B.宗法制的总结 C.察举制的完善 D.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6.“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轮番而治 B.人民主权 C.君主专制 D.代议制
7. 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由此规定可知
A.《十二铜表法》具有万民法性质 B.《十二铜表法》保护本国所有人
C.《十二铜表法》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D.《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法体系完备
8.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但各国模式又不完全相同,其共同点不包括( )
A.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B.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C.法律规定议会享有立法权 D.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
9.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颁布《独立宣言》 B.建立邦联制
C.实行总统制 D.推行三权分立
10. 2007年,由于美国军队深陷伊拉克战场,需紧急调动部队进行增援。调动军队这项权力应该属于
11. 1875年宪法修正案宣布:“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宣布的意义是( )
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B.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C. 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 D. 否定了等级制度
12.某部电影有这么一组镜头: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你猜想这一事件的结果可能是( )
A.帝国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B.帝国议会通过后由联邦议会批准生效
C.联邦议会和皇帝根本不会批准,该法案无法通过 D.经皇帝批准后立即生效
13.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说:“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
A.英方发展海外贸易 B.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C.民众尚未形成国家民族意识 D.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14.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三民主义
C.《共同纲领》 D.《资政新篇》
15.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他所说的“奇局”应理解为
A.太平天国运动空前浩大 B.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征服世界的潮流
C.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入侵 D.外国资本主义船坚炮利
1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17.宣统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省城乱党潜图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电报所说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金田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D.传播了民主和共和观念
19.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馆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加重了人民负担 B.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C.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 D.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矛盾激化
20.“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里的“它”指( )
A.新中国建立 B.巴黎公社革命 C.五四运动 D.十月革命
21. 世界上的第一个工人政权是
A.“新和谐公社” B.巴黎公社 C.苏联 D.井冈山红色政权
22.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这部电影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
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北京青年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上街游行
③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④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人民军队的诞生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4.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某次谈话中谈到,“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A.实行不抵抗政策 B.正式对日宣战
C.准备抗日 D.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2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孙中山像和国旗经常出现于抗战建国纪念日、国庆节等纪念活动,这反映了( )
A.中共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专制
C.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建国共识 D.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26.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 (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27. 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B.《行政复议法》
C.《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8.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引用诗句“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答记者问,该回答主要是针对( )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中美关系问题 D.中日关系问题
29.1982年2月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 “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表明 ( )
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 B. “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C.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D. 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
30.2004年,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说:“台湾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这一演说( )
严重违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 B取得了国际势力对台湾独立的支持
C.是对大陆“一国两制”的歪曲和误解 D.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
3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两极格局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3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C. 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D.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33.当前,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推进全球一体化 D.实现地区集团化目标
34.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会议是(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71年26届联大
C.1955年万隆会议 D.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35.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奴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怖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主要是基于中国 ( )
A.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奉行“一边倒”政策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倡导多边外交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36题 10 分,37题 10 分,38题10分,共计30分)
36.(10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3分)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2分)
(3)简述英国民主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3分)
37.(10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4分)
38.某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学习卡片。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0分)
卡片一
卡片二
卡片三
(1)请把卡片一中A.B 两处补充完整。(2分)
(2)根据卡片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4分)
(3)根据卡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的认识。 (3分)
答案
一.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C A B C D D A A C C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A B D B C D C A A D B C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B A C A
二,本大题共三道大题,每道题10分,共计30分
36.(10分)
(1)表现: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共2分)
(2)变化:君主制到寡头制,再到民主制。(共3分)
论证:因为占雅典居民多数人的奴隶、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2分)
(3)过程: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议会改革。(共3分)
37. (10分)
(1)材料一“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2分); 表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答出两点即可) (4分)
(2)因素:国家利益的决定;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历史传统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8.
(1)补充:杜鲁门主义、华沙条约组织(2分)
2)力量:第三世界国家,西欧,日本,中国(4分)
(3)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1分)
(4)认识: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展。(3分,其他言之有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