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上帝视角
选必二
经济与
社会生活
农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工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商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住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行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20世纪以来
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 9 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标要求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时空脉络
逻辑建构
20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应对
困境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困境二: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
与现代科技经济应用的风险
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
应对:
两大方案
政府宏观调控(计划)
市场调控
经济的无序与危机的扩大
应对:战后经济的三大支柱
国际贸易: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
(苏俄)苏联
中国
新兴独立国家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贫富分化
民众相对贫困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
垄断企业无序管理
1914
一战
1929
1933
20c70y
困境
应对
1939
1945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世界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反法西斯战争
战后经济
“滞涨”危机
政府管控经济
政府干预经济普遍推行
经济全球化
新自由主义
(混合经济)
1、20世纪初至一战前:
(1)背景:
(2)表现:
(3)应对: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②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导致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发一战。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实力与所占有的殖民地面积倒挂)
英 德 美 法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2、一战后至二战前:
(1)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根本)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贫富差距扩大
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求
﹥
供需结构严重失衡,生产相对过剩
供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2、一战后至二战前:
(1)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根本)。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表现:
股市崩盘、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
应对:
①经济手段: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等,渡过危机。
②军事扩张: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扩张转嫁危机,引发二战。
3、二战后至70S初:加强国家干预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二战后的欧洲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①历史教训:大危机暴露自由放任的弊端(盲目生产、生产过剩);二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②现实需要:战后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③外部刺激: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背景
3、二战后至70S初:加强国家干预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亚当·斯密
1776在其著作《国富论》中主张自由竞争
胡佛
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危机恶化
1933年罗斯福新政
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
凯恩斯
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通过国家的力量增加需求
以促进经济增长。
④理论基础:自由主义失灵,凯恩斯主义兴起
⑤成功实践: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⑥根本原因: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战后经济繁荣之父”
“七十年代滞胀之母”
20世纪中期以后,科技开发与研究日益社会化。……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资巨大、回报率低,私人垄断资本要么无能为力,要么不愿进行投资建设。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资本主义史》
背景
3、二战后至70S初:加强国家干预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内容
特点
3、二战后至70S初:加强国家干预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请从数据分析:宏观调控的影响?
① 积极: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② 消极:70年代(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滞”:国家过度干预导致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胀”:政府开支过大,实行货币扩张政策
影响
4、20世纪70年代:减少国家干预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问题:
原因: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未解决;(根本)
②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直接)
③国家过度干预;
④凯恩斯主义失灵;
⑤美国陷入越战泥潭。
1973年底至1974年,中东石油价格提高了近三倍,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付更多的钱购买石油,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上涨,导致经济危机发生。
1973年出现“滞胀”(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 并存)。
4、20世纪70年代:减少国家干预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应对:
①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如: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等)
②70年代初后出现“混合经济”
(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特别提醒:
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没有放弃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只是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西方“国有”经济≠“公有制”
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混合经济”;(新自由主义)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5、20世纪80年代:经济缓慢复苏
里根(1982—1989)
“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1981年里根就职演说
阶段特征 原因 政府 经济理论 经济政策调整
80S, 调整复苏 里 根
货币学
供给学
(适度干预——新自由主义)
紧缩货币,减少政府开支→抑制通胀
削减税收,减少干预经济→抑制停滞
吸取凯恩斯主义弊端;减少政府干预
应对
【新自由主义】:主张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在国内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个人自由,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5、20世纪80年代:经济缓慢复苏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取消英国小学生每天一杯的免费牛奶等。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无禁区”:
英国电讯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气公司、钢铁公司、自来水公司、皇家军械公司……校园伙食、精神病院、少管所、监狱等。
大政府 小政府
高税收 低税收
多投资 少投资
强干预 小干预
↓ ↓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
(1933-1973) (1973 – 今)
“铁娘子”
“牛奶掠夺者”
应 对
(1)含义:
(2)标志:
(3)原因:
(4)特征:
(5)评价:
①经济滞胀;
②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③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
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
积极:推动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局限: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6、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知识经济) 出现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新经济:基础资源——数据、思想、信用,无限,可重复使用,又称知识经济;
旧经济:基础资源——石油、煤炭、矿产,有限,不可再生。
【新自由主义】:
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又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寻求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的平衡。
一是电脑代替人脑;
二是互联网开通。
【知识拓展】: 资本主义三大经济理论的演变
守夜人
大管家
中间路线
理论 创立 背景 内容主张 本质 开创国 典型表现
重商 主义 /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争夺 国家干预+重工+重商=国家富强 专制政府控制下的市场经济(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葡、西 政府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海盗式劫掠
自由 主义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工业革命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自由放任政策下的市场经济 英国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看不见的手
凯恩斯 主义 凯恩斯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英国 美国 罗斯福新政
新自由 主义 货币学派 供给学派 经济滞胀; 信息技术革命 (政府)宏观调控 (企业)微观自由 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平衡的市场经济 美国 新经济增长模式——知识经济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特点)?
小结1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苏俄)苏联的经济发展: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重在农业
重在工业
经济政治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苏俄)苏联的经济发展:
(1)一战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时间 1918-1920年底 1921-1928 1936年确立
目的
核心内容
影响
集中有限力量保证战争胜利(直接过渡)
重心: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余粮收集制
①战时:利于战争胜利;
②共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发战后危机;③理论:超越生产力水平,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失败。
粮食税;租让制,允许私营企业
①经济:恢复国民经济;②政治:巩固苏维埃政权;③理论: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①经济:快速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②政治:保障二战胜利,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③世界:开创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为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
④局限:经济体制僵化,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活水平滞后。
①问题:
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导致
重心:农业
重心:工 业
前期经济,后期政治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②结果: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苏俄)苏联的经济发展:
(2)二战后:
新中国
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中共八大召开
一化三改开始
文革
开始
文革
结束
十一届
三中全会
1949
1953
1956
1966
1976
1978
1992
过渡时期
中共
十四大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文革时期
徘徊时期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56-1978年实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1992年以后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1978年改革开放,伟大转折
21世纪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三)新兴独立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
发展国有经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工业化进程。
1945
20世纪70年代
困境
应对
政治独立需要
经济独立需要
工业滞后现状
长期殖民体系下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
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经济全球化冲击弱势地位。
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对国际格局与经济秩序有着怎样的影响?
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世界形势: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对策: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③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困境与应对
(四)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20C初
一战后
二战后
21C后
小结:20世纪以来世纪经济发展的概况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①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②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面临挑战。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及产生的问题。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加强干预、黄金时期→滞涨危机,减少干预→新经济时代。
②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及受挫;
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
①世界:吸取经济大危机、战争的教训;
②美国:西欧衰落,美国实力空前膨胀;
③自体:稳定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背景
材料:(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它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在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经济危机-以邻为壑-矛盾加深-引发战争-国际协调-建立体系-有序化
二、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从无序到有序: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
关贸总协定( GATT ) 世贸组织( WTO )
徽 标
概 况
性 质
目 标
管辖范围
争端裁决
评 价
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仅管辖部分货物贸易
美国主导的临时多边贸易协定
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管辖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等贸易
消除贸易壁垒和贸易歧视,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协商一致(随意)
以法律形式确立权威性(硬性)
美国:①标志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②美国操纵国际贸易,向外经济扩张。
世界:①经济: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②生活: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③自体:推动世界经济从体系化、制度化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二、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从无序到有序: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从无序到有序: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过程:
创始会员国
台湾当局退出
开启复关谈判
申请加入WTO
正式加入
1947年
1986年
1950年
1995年
2001年
意义:
①中国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地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深刻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1、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3)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贸易形式的变化
二、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从无序到有序: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①经济合作方式多样化
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相结合。
②交易手段的变化:
原因:表现:
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电子商务兴起。
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世界银行( WB )
徽 标
概 况
宗 旨 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汇率,调整成员国国际收支(救急)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成员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扶贫)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实 质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双挂钩一固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约31克黄金),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1973年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主导权)
2、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1944-1973)
(一)从无序到有序: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二、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一)从无序到有序: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二、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2、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1944-1973)
影响:
①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名存实亡)
②1973年,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瓦解)
瓦解:
积极: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制度化、体系化);
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③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局限:①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②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
(一)从无序到有序: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二、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2、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2)90年代以来金融的新发展
主导趋势:
表 现: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
①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②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
③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利 弊:
①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人们生活;
②存在一定金融风险。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
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2009
2010
2016
2015
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一)从无序到有序: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二、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2、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IMF)1945
世界银行
(WB)1945
关贸总协定
(GATT)1947
(美元中心)
(美国主导)
资本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
美国主导,经济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
小结2
世界贸易组织
(WTO)1995
1.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撤离中国;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3 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
B.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
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
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反对西方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初期反内销和抵制咖啡因等,说明“可口可乐”数次被勒令退出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所致,C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正式启动,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B项错误;“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储备资产官方持有额数据既能反映一个国家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能反映该国对国际贸易的参与程度。如图是1995—200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资产官方持有额变化(单位:10亿特别提款权)。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世界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
C.多边贸易体制深入构建
D.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D
[解析] 据材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储备资产官方持有额数据……也能反映该国对国际贸易的参与程度”并结合折线图数据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储备资产都在逐渐增加,说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参与程度都在不断提高,这反映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项正确;据材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储备资产官方持有额数据……能反映一个国家抵抗风险的能力”,而图中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储备资产官方持有额比发展中国家更多,说明世界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就已经最终形成,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能体现世界各国贸易不断深入,无法说明“多边贸易体制深入构建”,排除C项。
3.1926年开始,英美烟草公司的大前门香烟的广告由苏州人钱起八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编而成,“作文时节神昏昏,眼暗心疲欲断魂。借问名烟何处有,画僮笑指大前门”。1931年元旦期间,天津《大公报》为大炮台(同为英美烟草公司)香烟做的广告是一个青年女子手捧中国象征吉祥的玉如意。这反映了( )
A.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B.中国社会生活趋向近代化
C.西方商品促销本土化的增强
D.宣传中刻意凸显商品价值
C
[解析] 依据材料“香烟的广告由苏州人钱起八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编而成,一个青年女子手捧中国象征吉祥的玉如意”可知,20世纪早期,英美烟草的宣传借用中国元素,这体现了其促销手段的本土化,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广告宣传的方式,不能体现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而且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近代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广告宣传方式,与商品价值无关,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