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13: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选必三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梵文佛音——古代印度文化
儒风华俗——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神秘独特——美洲印第安文化


CONTENTS



梵文佛音
古代印度文化

类别 内 容
宗教
文学
艺术
数学
文字
婆罗门教:种姓制度为核心教义
佛教: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印度教: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
史诗: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佛塔、石柱、石窟等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印章文字:早期文化代表
梵文:古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巴利文:书写南传佛教的佛经
请结合教材分类填充古印度的文化成就
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
①哈拉帕文化(4000多年前)
印章文字
②吠陀时代(BC1500—BC1000)
婆罗门教产生
③列国时代
(前6-前4世纪)
佛教产生
④笈多帝国
(320年~540年)
印度教兴起
“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
---马克思
雅利安人自称“出身高贵的人”,是操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公元前14--10世纪,雅利安人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逐步建立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1)请结合下列图示填充古印度不同时期兴起的宗教。
(2)请结合所学,分析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关系。如何评价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关系: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利: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弊: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3)佛教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与婆罗门教有何不同?如何评价?
①背景:
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冲击了种姓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也消磨了反抗意识。
社会等级 宗教主体 作用
婆罗门教
佛教
③评价:
婆罗门至上
众生平等
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
维护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特权
维护奴隶主特权,麻痹人民
◎释迦牟尼
②不同: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的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要经典有《吠陀》《摩诃婆罗多》《摩罗衍那》等。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
(4)请根据左面的材料概括印度教产生的突出特点。
特点:
融合创新
以宗教为中心(宗教性)
以诗代史
影响广泛(辐射性)
(5)古印度文化特点和成因:
缅甸仰光大金塔
世界佛教的一大圣地
成因:
①灾害频繁,使人们对自然和神的信仰特别强烈;
②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
③ 外来民族频繁入侵,外来文化的影响
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动
⑤文化创造者文化活动
柬埔寨“吴哥窟”
9世纪时,吴哥王朝统一了柬埔寨。12世纪吴哥王朝兴建石窟寺庙建筑——“吴哥窟”。佛教、印度教的特征在吴哥窟都有体现。窟中很多浮雕以《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为蓝本。
(1)对东南亚的影响: 5世纪,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及风俗习惯对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①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佛教传播
◎泰国灯柱上的巴利文
(2)对中国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①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宋朝,佛儒道相互渗透,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3)印度的十个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
◎巴利文佛经(南传)
◎梵文文佛经(北传)
知识拓展: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影响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儒风华俗

宗教 朝鲜 日本 宗教
天文 思想
史学 文学
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乐舞 建筑绘画
文字 文字
神道教
武士阶层崛起,形成武士道
《万叶集》《源氏物语》
法隆寺
大和绘、浮世绘
7世纪, 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借用汉字,创制字母
《三国史记》、《高丽史》
据教材结合视频梳理概括古代朝鲜与日本的文化成就,完成下表。
佛教、道教从中国传入
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谚文)
箕子
朝鲜
卫满朝鲜
三国时代
高丽王朝
朝鲜王朝
前122—前194
前194—前107年
前57—688年
918年—1392年
1392年—1910年
(一)古代朝鲜
1.时空坐标
二、古代朝鲜和日本文化
古朝鲜文化形成的原因?
①朝鲜的发展一直与中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②朝鲜长时间保持相对独立
时空观念
中朝文化交流
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
②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朝鲜徐直修画像
(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
——《东国通鉴》
东坡冠
右衽
汉字
◎《燕行录全编》书影
从右图能找出哪些中朝交流的例证?
(2)中朝文化交流
③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谚文” 。
④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世宗大王1446年创制训民正音又称“谚文”。
◎《直指心体要节》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
材料:疏勒,安国,高丽并起,自后魏平冯氏及通西域,因得其伎,后间繁会其声,以列于太乐。
——《隋书》
◎朝鲜乐舞传入中国
谚文是一种参考借鉴汉字方体形态的方块拼音文字。
秦汉时
冶铁、水稻技术带至日本
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庄园出现,武士集团增强
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
646年
10世纪
12世纪末
17世纪末
德川幕府闭关锁国
神道(宗教)
BC3世纪
天皇制度(制度)
7世纪
武士道(思想)
浮世绘(绘画)
吸收中国文化:北传佛教、汉字、制度、儒学、建筑等
发展本民族文化:武士道、美学、文字等
1.时空坐标
(二)古代日本文化
2.古代日本历史概况与文化成就
梳理:阅读P29,完成下表。
领域 代表性成就
精神文化
建筑
文学
绘画
文字
神道:古代日本人崇拜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神灵,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武士道: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法隆寺
诗歌集:《万叶集》
小说:《源氏物语》——紫式部(女作家),讲述贵族光源氏及其子薰君在官场的浮沉、生活中的悲欢离合
大和绘、浮世绘
借助汉字楷体笔画和草体,创制了假名:平假名、片假名
“武士道”
其核心是忠、仁、勇。
◎片假名与汉字楷书
◎平假名与汉字草书
汉字楷书、草书与平假名对比
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茶道、花道和书道。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日本人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并融合了本土文化,成为日本人修养身心的重要环节。日本人称书法为书道,源于唐代佛教传入日本之后。
古代日本文化——唐风洋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古代日本文化——唐风洋溢
日本文化虽然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但有较强的独立性。
总结:古代日本和朝鲜对中华文化吸收借鉴的特点
3
具有实用主义特征
以儒学传到日本为例。儒学传入日本之初,只在小范围内缓慢发展。后来日本统治者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规范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这推动了儒学在日本的发展。幕府时期,长期的战乱使人们对现实失去信心,人们开始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于是儒学成了佛教在日本传播的辅助工具。
2
具有选择性、坚持主体性
在坚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改造,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创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1
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
早期中华文化主要通过朝鲜、日本向外传播,后来日本和朝鲜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主动向中国学习。
1、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2、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3、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贯彻和恪守儒家思想,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尊奉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
4、宗教:中国道教等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拓展:儒家(中华)文化圈: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
美洲印第安文化
神秘独特

新航路开辟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有代表性。
据教材归纳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就,完成下表,并简要概括印第安文化的特点。
角度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宗教(多神崇拜) 崇拜的大多是 神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建造了规模宏大的 ,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文字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图画文字 无文字,结绳记事
历法 玛雅历 阿兹特克历法 太阳历与太阴历
其他 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锻造铜器、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修筑驿道,使用麻醉剂,进行人体解剖
自然
太阳神
金字塔
独立发展
程度较高
特色鲜明
◎玛雅羽蛇神金字塔
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建于9世纪,高约30米,共9层,上有神庙,被誉为玛雅文化最后和最伟大的庙宇。金字塔每面有91级台阶,加上神庙的1级台阶,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级台阶,代表一年365天。
◎阿兹特克太阳神金字塔
◎印加阿卡帕纳金字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洲文明的特点及印第安金字塔遗址有哪些历史价值?
特点:历史悠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文明程度高(宗教信仰发达,实用技术落后)
历史价值:印第安人修筑的金字塔是美洲文明的历史见证,为研究美洲文明提供了可信的素材。对于研究美洲文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材料1: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材料2: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上)》
原因: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②疾病、瘟疫等灾害;③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启示: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应主动开放,学习外界先进文化与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分析,说明美洲文化消失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1:古代玛雅人很早就认识了“0”,而古代印度人首先发明了“0”。
古代埃及人在尼罗河沿岸建筑起宏伟的金字塔,古代阿兹特克人同样在茂密丛林中建起太阳与月亮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印加人都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规律制定了太阴历。
材料2: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对话、和谐共生。 ——习近平
结合材料和所学,如何认识文明的多样性与共通性,谈谈你的看法。
文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共通性。人类生活地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是世界文化拥有魅力的前提。只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独立性、异质性和完整性,我们才能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
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互通有无,通过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自身文化发展。使自己的文化在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动因,从而使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在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在世界文明的对话互鉴中,更好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下,守护文化民族性。
延伸探究
课堂总结
1.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的摩亨佐·达罗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棉织品。而与此同时,南美的秘鲁也有类似发现。最新的基因技术证实,不同地域的人类可能早在8000年前,就同时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这一发现说明( )
A.早期世界文明具有一体化特征
B.区域文明演进具有一定相似性
C.现代科技决定历史研究进展
D.技术传播与人类迁徙存在关联
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材料指出在早期印度和秘鲁文化遗存中均发现了棉花驯化的痕迹,考古技术也证实人类利用棉花的时间可能更早,但是棉花种植仅能反映两个区域文明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一定相似性,不能说明两者完全一致,B项正确,排除A项;考古调查虽有更早结论,但是历史研究还需要更多资料佐证,C项中“决定”的表述有误,排除;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两个区域棉花种植存在文化传播的迹象,排除D项。故选B项。
同步训练:
2.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隋唐统治者重视佛教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D.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
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反映佛教传入中国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逐渐融合吸收,渐趋本土化,C项正确;材料与封建礼教受到冲击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佛教得到传播,非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排除D项。故选C项。
3.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下列关于史诗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吉尔伽美什》叙述乌鲁克国王的活动,反映两河流域居民对生命的态度
B.《伊戈尔远征记》反映斯拉夫民族的历史,是拜占庭帝国杰出的文学作品
C.《罗摩衍那》源自民间文献创作,集中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生活和文化成就
D.《荷马史诗》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其创作于希腊的“古典时代”
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所学可知,《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生动的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A项正确;《伊戈尔远征记》反映斯拉夫民族的历史,是俄罗斯杰出的文学作品,排除B项;《罗摩衍那》源自民间口头创作,集中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生活和文化成就,排除C项;《荷马史诗》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其创作于希腊的“荷马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
×
×
俄罗斯
口头
荷马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