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探究一:
中国货币经历了怎样的演进历程?
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原始社会---物物交换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个别地、偶然地、最为原始的“物物交换”
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经常性、习惯性的物物交换
在经济发展史上,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再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劳动工具的发展
B. 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C. 人口的发展
D. 商品的越来越多
B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类进入农耕时代,所能生产出的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这个时候,人们很难去衡量到底一只羊能换多少兜水果,几只羊才能换来一头牛……这样一来,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双方都能接受其价值的物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牛羊、贝壳、宝石、盐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作为“一般等价物”来进行交易。 ——宏皓:《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
概念解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产物。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一)先秦到秦汉:币制的统一
1.夏商周三代:
思考1:甄别下列史料类型,它们反映出了先秦货币发展的哪些信息?
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的
海贝、骨制石制的仿制贝
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说文·贝部》
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
信息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信息2:商朝后期
开始出现铜铸币。
①从自然到人工/金属货币
②商品交换的频繁和复杂化
从自然货币到金属货币
③冶铜技术的发展
变化
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阻碍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②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2.先秦到秦朝:
从多元货币到统一货币
下列货币形制的发展来源是什么?呈现何种发展趋势?
铲形农具(韩赵魏)
手工业工具
(齐燕赵)
玉璧、纺轮
(列国均有)
仿制贝壳
(楚国)
“天圆地方”
政治:西周末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裂,币制不统一。
为什么如此多样?
有何弊端?
弊端:
原因:
多元货币
(铜铸币,形状各异,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工具)
统一货币
经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②便利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秦推行半两钱和统一货币)首先是“划一同风,毕定于一”的重要环节。其次,是发展封建经济的必要手段……其三,对后世钱币体制有深远影响。秦的“货币王室专铸”思想和制度,为历代王朝所奉行……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同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颇有联系,适应了专制君主万宇一统、皇权至上的需要。 —摘编自千家驹《中国货币演变史》
思考3:秦朝统一货币的改革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①便利全国的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政权。
意义:
③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成为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
④国家掌握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维护中央集权。
体现皇权至上的观念,维护君主集权。
秦半两
铸币权进一步从地方收归中央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3.汉:
(汉武帝时)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史记·平准书》
思考4:结合两类史料,分析汉武帝时期货币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①实现全国货币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③确立五铢钱制,中央统一,文书重量,使铜币体制规范化,使汉代货币体制长期稳定,后世沿用七百年之久。(至唐初)。
铸币归公
24进制的记重货币:钱体上铸有标明钱币重量的文字
24锱=1铢
24铢=1两
(二)唐宋元时期:通宝与纸币
1.唐:
通宝钱制(命名依据从文书重量到通宝、元宝)
作用:
在“开元通宝”开始铸行的武德四年,唐王朝刚刚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两个关东地区的最大割据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发行含有“开辟新纪元”意味的货币,一方面可以昭显政府打击对手的成果,一方面可以稳定占领区的民众情绪。
—杨心珉《唐代货币史中的国家认同问题》
思考1:据【历史纵横】指出“开元通宝”铸行的时间,并结合材料归纳“铜钱上的文字”的作用?
货币符号化特征的进一步增强,凸显政治宣传作用。
唐代
开元通宝
欧阳询 (书)
注意两个问题:
(1)开元,是年号吗?
(2)开元通宝和之前的钱币有何不同
隋代民间私铸之风仍然很盛,隋文帝虽屡次严加打击,终未能完全禁止。到隋炀帝继位后,朝政紊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隋朝在紊乱的通货中归于灭亡。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唐朝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秦汉以来的衡量系统,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而开元通宝钱十枚重量,恰为一两,平均每枚钱重七三克。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宋太宗太平年间,宋代第一种年号钱;以后为年号钱;
北宋金铤;南宋银铤
北宋铁钱
“宋代币材的种类较多。铜、铁、金、银、纸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货币。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铜铁钱币、纸钞、金银锭并行的货币制度取代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这是宋代货币制度的特点之一。 两宋的货币制度,仍以钱币为主,其中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则以铁钱为主; 绢帛等实物货币退出流通,而白银的货币地位大为提高。”
2.宋元:
纸币的兴衰(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演进)
(1)北宋—纸币产生:交子
⑤四川独立闭塞、贸易繁荣的货币环境。
2.宋元:
纸币的兴衰(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演进)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和货币自发演进的产物。宋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帝国,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都市革命共同构成了其辉煌的文明。……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但携带不便的缺点日趋凸显。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思考2:如何理解交子是“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和货币自发演进的产物”?
(1)北宋—纸币产生:交子
①北宋商品经济发展,贸易发达,铜钱交易量巨大。
②铜钱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需要,出现“钱荒”。
③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大时代:
小地方:
货币自身演进:
⑥纸币更轻便易携带。
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
①自北宋起形成惯例,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
②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作为辅币与铜钱并行。③宋朝铜纸兼行。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营,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2)南宋——纸币的发展
关子、会子
“始时,民间唯患交子,恐难行用。今朝廷既改交子之法以为关子,即与见钱无异,自可通行。”
——【宋】李纲 《应诏条陈七事奏状》
(熙宁八年八月)“自可依西川法,令民间自纳钱请交子,即是会子。自家有钱,便得会子。”
——吕惠卿《日录》
(3)元至明——纸币的兴盛与衰落
元代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发行,称为“钞”;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思考3:结合教材指出,从元到明,纸币“由盛转衰”的过程有哪些表现?
(三)明清时期:
思考1:下列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货币体制怎样的发展特征?
1.现象
白银逐渐货币化
明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物价多以银两计算。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并用。
为什么银矿相对缺乏的中国,会出现以白银为主流货币的情况?
思考2:为什么明朝出现“白银货币化”的现象?
2.原因
③民间认可及赋役制度改革的推动(一条鞭法)
①宝钞贬值(通货膨胀)
②商品经济的繁荣(根本)
④白银独特的属性特征(自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主要以赋役折银的方式,大规模推向全国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白银作为称量货币,具有自由银的本质,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朝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丧失,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⑤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明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市镇的兴起,特备是大量外销丝绸和青花瓷,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制度变迁、社会变迁,直至国家财政体系乃至国家的转型。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 —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②推动国家赋役制度的变革
3.影响
思考3:明朝时期的“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①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明朝中后期中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③推动了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了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白银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明代没有白银制度可言,从历史上看,白银货币发端于民间,国家并无“银法”,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可见明代( )
A.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白银货币化根源于白银的流入
C.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
D.外商由此控制了中国商品市场
A
④严重削弱了国家的经济控制力。
思考3: “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白银货币化——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连接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以后大量商品开始用银计价,嘉靖、万历年间的工资、盐课、关税、官府收入、外贸交易都大量用银。这反映出( )
A.白银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
B.明代已经出现货币经济
C.银本位货币制度逐渐形成
D.传统货币制度已经崩溃
C
清代的币制则采用银本位制,国家财政收支完全以银两为单位计算。
——选自纪宝成编《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国际银价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长期跌落阶段,中国银币与金币的比价在70年代跌破16:1之后,到20世纪初一路走低跌至33:1。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战败赔款总计约3.5亿两白银,由于这些赔款都以外币进行结算,导致实行银本位的中国( )
A.在国际贸易和经济交往中的购买力增强
B.仿照美国和英国采用金本位制
C.每年都要承受一笔汇率比价的巨大亏损
D.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兴办银行
C
银本位制—两元之争—银两、银元并行
清末币制的混乱状况
银元是西方人的专利,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
清代,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把中国自铸的银币称为银圆(元),银币。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赔款2100万银元,指的是西班牙银元,约等于1491万两白银。(闭关锁国,中英贸易,贸易顺差,大量外汇)
《南京条约》后对外赔款改为银两为支付单位,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丧失了中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①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海贝→铜仿制海贝
②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 :铲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③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④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秦汉以来所铸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重量;
唐初铸造“开元通宝”钱,钱文不书重量,我国铜钱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⑤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演进:
北宋时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⑥白银货币化: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
知识归纳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的原因
知识归纳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②主要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③其他原因:国家政策、货币的材质、货币的铸造或印刷技术也会影响
货币的演变和发展。
晚清
民国初期
国民政府时期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基础梳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主要货币形式及其演进历程。
延续清朝,银元是法定货币
1935法币改革,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
抗战、解放战争,法币贬值崩溃
1948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
政府发行银圆券
金圆券崩溃,民间重新使用银元
(四)民国时期:币制改革
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材料1: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1)背景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
捆的钱抢购日用品……
材料2:美籍专家杨格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材料3:法币发行的头两年,币值尚属稳定,1 元法币能顶 1 元银元使用。但从 1937 年下半年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开始滥发法币,物价暴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 —《三十六年所利得税计算须知》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2)影响
在民国,一个亿真是个小目标!
满大街都是百万富翁。
一碗米饭两万块!
积极:①稳定金融;②促进经济发展;③缓解经济危机;
④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⑤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消极:①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②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的灭亡;
③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晚清: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民国初年:
货币政策延续清朝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⑴法币:
①背景:
⑵金圆券: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②发行:
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
①背景:
⑶银圆券:
金圆券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
②发行:
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金圆券
知识归纳
(1)背景
①随解放战争胜利进展,中共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
③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加强民族认同。
2018年,上海杨明拍卖解放区纸币藏品共70美,14950成交
(2)产生
①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五)新中国时期:人民币的发展
(3)发展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4)评价:
①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五)新中国时期:人民币的发展
时间 货币演进历程
古代 夏商 最初可能用海贝;大约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秦朝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
西汉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钱”
唐朝 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
北宋 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明清 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近 现代 晚清 开始铸造银元
临时政府至北洋 银元
南京国民政府 币制改革:法币;金圆券、银圆券
解放战争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底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币(5套)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新航路开辟
两次工业革命
一战
经济危机 二战
20C70S
世界市场
开始出现
世界市场
逐步建立
世界市场混乱
金本位制
(1816年-20C30年代)
【以英镑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20C70S)
【以美元为中心】
牙买加体系
(20C70S—至今)
【国际货币多元化】
有序
无序
有序
世界货币体系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
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二、从“中心”到多元——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探究二:
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各阶段有何特点?
二、从“中心”到多元——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黄金
美元
各国货币
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欧洲从拜占庭帝国灭亡(15世纪中叶)开始直至19世纪,都是使用银本位制度。
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世纪初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英国于1816年正式实行金本位制。
从“银本位”向“金本位”的过渡—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银本位制
是一种金融货币制度,它是以某一固定重量的银币或银块作为经济单位标准的。
金本位制
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一)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C30年代)
1.背景:
通过工业革命,
成为世界市场
殖民扩张,
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
(1)世界: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2)英国:实力强大。
政治上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最大的殖民帝国,扩大贸易和融资范围
(一)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C30年代)
3.特点:
①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
③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稳定和汇率的相对稳定。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4.影响:
英国1820年铸造的金币
2.过程:
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起了金本位制。
材料: 黄金产量受到金矿勘探、采矿技术的制约,不可能与工业革命后飞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保持同步增长,黄金产量逐渐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流动性匮乏。
到1913年年底,英、法、美、德、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2/3,绝大部分黄金为少数强国所占有,这就削弱了金本位制度的基础。
一战期间,各国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大量发行银行券,从而影响货币的信用。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再次发挥作用,黄金大量外流,于是各国纷纷限制黄金流动,各国货币停止兑换黄金,意味着与黄金脱钩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金本位制的崩溃的原因
①黄金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
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③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各自构建以英镑、法郎、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
(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需要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②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③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④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45年美国的数值在世界所占比重
工业生产
黄金储备
2.建立: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
(3)特点:
思考4: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重建的?
1945年美国的数值在世界所占比重
工业生产
黄金储备
(1)背景:
(2)过程:
一固定:
双挂钩:
两个国际金融组织:IMF WB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以美元、美国为中心
35美元=1盎司黄金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二战后—70年代)
黄金
美元
各国货币
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与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学习聚焦】
思考5:结合材料和示意图,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作用?
(4)作用:
①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③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美国财政部长福勒
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5)20世纪70年代后:
思考6:70年代该美国是如何破解的“特里芬难题”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特里芬难题
美元与黄金脱钩
标志: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思考7: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走向瓦解的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
②西欧、日本经济崛起,(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美国的经济地位;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
④越南战争使美国军费开支大增。
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知识拓展】《牙买加协定》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即《牙买加协定》。
主要内容: 1.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能用于国际结算; 2.储备货币多元化,但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3.汇率制度多样化。
2016年SDR篮子货币权重比
(三)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体系
(三)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体系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
1、汇率制度:
1976年牙买加协议,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纲要下P115)
2、储备货币:
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思考8: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呈现的新特点是什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魏1.23,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特点:①国际货币呈现多元化趋势;②美元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影响力不断上升。
条件:政治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努力。
(三)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体系
思考: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1、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的成立是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的关键节点,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将发挥更大作用。
2、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为本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3、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带动亚洲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徽标
近代国际货币格局的发展历程
确立 崩溃 重建 逐渐瓦解
时间 19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后
国家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美国等
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大危机, 造成国际货币标准陷入混乱 布雷顿森林体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国、美元为中心 美元贬值但仍占主导,浮动汇率制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强化美国的经济霸权; 稳定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秩序 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 国际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影响力上升。
认识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1.世界货币体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对货币支付需求的反应。
2.世界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结果。
3.适应时代潮流的世界货币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半两
金本位体制(英镑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为中心)
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五铢
唐代:通宝钱制
北宋: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
民国:币制改革
人民币的发行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元:单一流通货币 宝钞
国家经济实力影响世界货币体系格局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