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一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必一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13:4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000年,河南省尉氏县后大庄村元墓出土的纳粮彩绘壁画,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向封建政府纳粮的画面:仓房前一群农民肩负粮袋,准备将粮食入仓;右侧树荫下,一名身着红袍的官员坐在朱红色桌案后进行登记,案上摊着文书簿册。
有人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果真如此吗?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武功县绿野中学 刘云峰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第16课————————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01
02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目录
CONTENTS
01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赋,原指军事上车马军需的征调,后指对土地的课税,即田赋,有时还包括人头税和资产税。役,亦称徭役,即在统治者强迫下,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和军役。
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田赋:以田亩为征收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商税:关税、市税等。
徭役: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包括力役(庸)、兵役和杂役。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先秦时期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贡赋和徭役。 贡赋 是指诸侯向王室缴纳的财物,包括土地、农产品、手工制品等。 徭役 则是指诸侯和民众为王室提供的无偿劳动,包括修建宫殿、防御工事等。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诸侯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实行劳役地租;役重于赋。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先秦时期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出现,大量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国财政收入减少,遂纷纷向私田征税,中国古代的土地税由此发端。
齐国: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初税亩”(前594年,无论公私田,按田亩实数收税)
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
(初税亩)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
——《国语·齐语》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二)秦汉时期
秦 汉
田 赋
人头税
徭 役
田赋税率极高
(收泰半之赋)2/3以上
人头税极重
休养生息、税率大大降低
(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口赋:(7—14)每人每年20钱
算赋:(15—56)每人每年120钱
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等
更卒:在本郡或本县,承担各种繁重劳动等,役期一月
正卒: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两年;
戍卒:到边塞屯戍,役期一年。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三)魏晋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赋役上实行租调制,以户为单位,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土地税),纳帛或布为调(户税,即人头税),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徭役。此举将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北魏均田制:国家把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受田农民要向国家交税和服役。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四)隋唐时期
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征派力役。
唐初: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人丁数量缴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
“庸”:代役税,成年男子服役期间不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作用:
①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
②纳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四)隋唐时期
唐中后期:两税法
(1)背景: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2)实施: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
(3)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量出为入 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
简化税制 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它一切赋税都纳入户地两税
贫富有差 依资产(土地和财产)为征收依据
钱物并用 户税依户等(不按人头)纳钱,地税依田亩纳物
特点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四)隋唐时期
(1)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以货币纳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思考:两税法有何进步性?
思考:两税法较之以前税制有何变化?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转向以资产(土地和财产)为主;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定时;
税种从繁杂到简单。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四)隋唐时期
思考:两税法施行30年左右,为何利民之举终以害民之实而收场?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豪强地主将赋税任务转嫁于农民身上,激化阶级矛盾;
地方官员为完成中央摊派的赋税任务,增加各种私税,导致人民不堪重负;
“两税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大量的钱币由民间流入官府,使得市场上铜币稀缺而导致钱重物轻,谷物、布匹价格大幅度缩水,百姓就需要缴纳更多的实物来抵消税额,实际上承担了更重的税赋压力。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五)宋元时期
(3)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改革赋役制度。
(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附加税繁杂多变;
(2)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内容:
①募役法:政府募人代役,不服役者交免役钱或助役钱 。
②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漏税;
影响:
①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②纳钱代役的推行有利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宋 朝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五)宋元时期
元 朝
北方:沿用唐代租庸调,征丁税、地税;
南方:沿用唐代两税法,征夏税、秋粮;
新增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与银两。
科差:元朝政府在其统治的北方地区实行的赋税制度之一。元代赋税制度比较混乱,南北方亦不相同。北方的赋税主要是税粮和科差。科差分为丝料、包银、俸钞三项,都是以户为单位征收的。攻占江南后,为维持统治稳定,南方沿袭南宋税制,但加收俸钞,每户纳钞一两,用作官吏的俸禄。
沿袭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分施于北方和南方;税粮之外新增“科差”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五)明清时期
明 朝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九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特征: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税银雇役。
①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评价:
②简化了征收手续,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
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④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以米麦实物交纳;中后期行“一条鞭法”
③减轻农民负担,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缓和社会矛盾;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五)明清时期
清 朝
康熙:“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摊丁入亩,地丁合一
康熙五十二年( 1712)三月,康熙下诏: “海内承平日久,户口日增,地未加广,应以现在丁册定为常额,自后所生人丁,不征收粮税,编审时,止将实数查明造报。 ——《清史稿·食货志》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清史稿 食货志》
影响:
标志着沿用两千多年人头税的废除,
减轻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促进人口增长。
摊丁入亩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人口突破1亿,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突破3亿,再到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占世界人口超40%(1830年全世界人口为10亿),奠定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思考:(P94思考点)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统治者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收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资产为主转变
赋税交纳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
赋税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
思考: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有何影响?
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有利于人口增长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巩固练习
有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税制这样评价:中国整个政府的负担,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全都加在那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的肩背上:而有资产的阶级差不多全没有纳税的负担。越有钱,越可以不纳税;越没钱,纳税越多。该观点说明中国古代税制( )
A.阶级不均衡性突出 B.区域性差异较明显
C.忽视了社会中上层 D.难以增加政府收人
A
桑弘羊为汉武帝施行平准法,没收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之所得,认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唐初实行租庸调制,针对成年男子征收:两税法实行后,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丁、田共同承担:清朝实行摊丁人亩,将丁银分摊到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由此看出在古代赋役沿革中
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B.农民赋役负担不断减轻
C.征税标准更趋于合理化 D.政府对基层管理的松弛
C
02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关税是指一国海关根据该国法律规定,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收。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高级税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其作用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保护和促进本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调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中国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起 源
西周时期
《周礼·地官·司关》中提到了“司关”一职,其职责是掌管货物财宝的出入,凭通关许可证检查并按规定征税,类似于今天的海关人员。这表明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对过往关卡货物征税的相关制度和管理人员。
我国早期关卡属于“国家”之间的防御体系,政治军事功能第一。设关目的只是稽查过往货物有无违禁品,过境而不征税。其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卡开始延伸出财政功能。因此,我国早期的关税实际上是一种通关税。关卡是公共权力的施政部门,同时也是国家课征关税的权力机关。——《试论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中国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发展演变
古代关税
关税自主
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并立
中国古代的国内关税是指在内地关卡征收的商业税,而国境关税则是指在边境口岸对进出境的货物征收的税收。
国内关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国内的商人和货物,而国境关税的征收对象则是外国的商人和货物。
国内关税的用途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政府的财政需要,而国境关税的用途则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中央政府的财政需要和对外贸易的管理需要。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中国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发展演变
近代关税(1840-1949)
鸦片战争后
关税主权逐步丧失
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开始丧失;
②《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进一步丧失;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失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④海关大权被列强长期把持。
△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通过缔约相互享受的,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中国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发展演变
近代关税(1840-1949)
中华民国
尝试收回关税主权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提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改订新约”运动,与美、意、英等国缔结新约;
1930年,与日本签订《中日关税协定》。
结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制定税率,直至新中国成立,方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中国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发展演变
“改订新约”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为增加财政收入、巩固新生政权、笼络民众心理、谋求国际认可所进行的最主要的外交活动。取消了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是近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新约的签订,关税税率有所提高,从而增加了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收回了部分主权,为日后的长期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海关行政管理权依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中国并未完全取得关税自主权。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中国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发展演变
现代关税(1949-今)
建设成就 意义
正式建立: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
制度规范: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加强了关税制度的法治化建设。
持续完善: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②保护生产,调节经济;
③增加财政收入。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北洋政府时期 1914年北洋政府制订了所得税条例,并没有实施
国民政府时期 1936年国民政府相继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成立之后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改革开放之后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后经过数次修订完善。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公布实施,个人所得税首次以独立税种的身份出现。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将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征管模式由代扣代缴为主转向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模式,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
组织财政收入:
调节收入分配,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法制化
科学性
公平性
思考:征收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
巩固练习
下图为1862一1874年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统计柱状图(单位:两)。该图体现了中国( )
1980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4元。同年,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住满一年的个人和虽然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但是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起征点确定为每月或每次800元。该法的实行( )
A.解决了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异问题 B.明确了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的纳税义务
C.反映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普遍拉大 D.表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A
A.日益卷人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贸易主权逐步丧失
D.关税成为主要收入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