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15:1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与文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对下表关于护国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解释合理的是(  )
著作 观点
董方奎《梁启超与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获胜的功劳,首推蔡锷。正是由于蔡锷在云贵诸军中有崇高声望,团结各派势力,发动了云南起义
张世斌、周玲《护国运动胜利因素探析》 孙中山早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就开始继续从事反袁活动,号召党员“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护国战争)”
李小峰《护国运动中华侨的重要贡献》 广大海外侨胞、侨团及留学生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国内的护国讨袁战争,强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国内的护国讨袁战争
A.蔡锷的声望 B.孙文的呼吁号召 C.合力的结果 D.侨胞的全力支援
2.下表是北洋政府财政支出中军费的情况。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这段时期军费不断增长相关的主要背景是 (  )
年份 岁出总额 (百万元) 军费数额 (百万元) 军费占岁 出总额(%)
1916 472.8 175.5 37
1919 495.8 217.2 44
1925 634.4 297.7 47
A.农民起义不断 B.挑起国际战争
C.边疆危机严重 D.军阀长期混战
3.民国时期的河南某中学生曾作《劝用国货歌》:“诸位同胞,大家记好,中国国耻,二十一条……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没有再好。洋货虽丽,损坏甚早,国货虽粗……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歌词应创作于辛亥革命期间 B.帝国主义侵略激发爱国热情
C.抵制洋货使用国货已成共识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学生心中
4.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可知,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家,资本总额41 148千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家,资本额为117 434千元。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洋务运动的影响 D.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5.下图是一幅民国初年流行的名为《同学不同装》的漫画。它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新旧杂陈的社会气象 B.宽松自由的教育政策
C.封建陋习仍然很顽固 D.盛行崇洋媚外之风气
6.“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缘……(中国)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的运动(  )
A.提倡自强求富,建立近代工业 B.发动变法革新,主张君主立宪
C.提倡民主共和,推翻封建帝制 D.宣传民主科学,批判封建礼教
7.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但从1917年起,《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与这一变化直接关联的因素是(  )
A.“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B.反对传统伦理道德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文学革命的进行
8.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
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 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以后,临时政府开始实行强制剪辫法令:“满虏窃国,易吾冠裳……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
材料二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材料三 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2)你如何看待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C 2.D 3.B 4.D 5.A 6.D 7.D 8.A
1.C 根据表格内容“护国战争获胜的功劳,首推蔡锷”“孙中山……‘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护国战争)’”“广大海外侨胞、侨团及留学生……强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国内的护国讨袁战争”可知,这体现的是护国战争的胜利是合力的结果,故C正确。蔡锷的声望、孙文的呼吁、侨胞的全力支援均为护国战争胜利的具体因素,单凭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无法取得护国战争的胜利,故A、B、D错误。
2.D 北洋政府时期,军费开支逐渐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不断,故选D项;民国时期农民起义比较少,排除A项;中国并没有挑起国际战争,排除B项;北洋政府时期相比晚清时期,边疆危机相对缓和,排除C项。
3.B 据材料“中国国耻,二十一条”“提倡国货”“抵制外货”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国内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内容倡导抵制洋货,使用国货,但没有体现出其成为民众的共识,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排除D项。
4.D 由材料可知,相较于战前,1914年8月至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是由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D项正确;1912年清帝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A项错误;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排除。
5.A 漫画《同学不同装》反映的是民国初期的学生既有穿传统服饰的,也有穿新式服装的,这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并存、土洋结合的社会现象,A项正确;漫画体现的是学生着装情况,并没有体现教育政策,B项错误;单凭漫画中学生着装情况无法得出“封建陋习仍然很顽固”的结论,C项错误;漫画《同学不同装》反映了不同的学生对中西服饰的喜好也不同,无法得出民国时期盛行崇洋媚外之风气的结论,D项错误。
6.D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实现民主共和。因此中华民国建立后为了解决“精神困惑”而掀起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批判封建礼教,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D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排除;B项是戊戌变法,排除;C项是辛亥革命,排除。
7.D 据材料“但从1917年起,《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真正轰动一时”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掀起了文学革命,正是由于文学革命的进行,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得《新青年》的传播范围变广,《新青年》发行量大增,故选D项;“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是在1915年提出的,发行量激增是在1917年,排除A项;反对传统伦理道德与1917年《新青年》发行量激增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C项。
8.A 据材料“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知,胡适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同时不主张全面借鉴西方现代文化,故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不应绝对否定传统文化或者绝对肯定西方文化,没有提及其不彻底性,排除C项;据材料“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知,胡适主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协调发展,排除D项。
9.答案 (1)社会习俗:剪发辫、易服饰、废跪拜、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政局演变:中华民国取代专制王朝,但共和并未真正实现。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出现“短暂春天”。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2)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虽然在社会习俗、政局演变、思想认识上新旧并存,但自由平等的新礼仪的出现、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和新文化新思想振聋发聩,说明民国初年在向现代化迈进的道路上尽管步履维艰,但不可阻挡。
解析 (1)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2)注意能够辩证综合分析。从近代化的角度审视这段历史,如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新旧并存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