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明晰概念:何谓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历程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一些先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最先开展);
后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美、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俄、德、意、日等国通过不同方式,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不断扩展,直至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明晰概念:何谓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 (代议制)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政体形式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英国、德国、日本(元首为世袭)
美国、法国(元首为选举)
政党制度
大多两党制或多党制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知识关联】选必1 服务于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和法律制度
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创造条件
政体主要类型:
君主立宪制: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民主共和制: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
英法:反封建
美国:反殖民
意、德:国家统一过程中完成转变
俄、日: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转变
经济:工商业发展,城市兴起,
王权与市民联盟。
政治:封建贵族势力削弱,
中央集权加强。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击了
教会势力,强化了世俗王权。
知识回顾1:14-17世纪,为什么西欧封建国家发展为专制王权国家?
知识回顾2:17世纪以后,为什么专制王权遭到了启蒙思想家的猛烈批判?
材料: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査了宗教的偏见之后, 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
①专制君主滥用权力,损害臣民权利。
②专制主义基于迷信和盲从,
制造蒙昧,不符合科学理性的原则。
材料一: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材料二: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出现了与资产阶级利益一致的新贵族。
(1)历史传统:《大宪章》形成有限王权的传统;早期议会的产生(13世纪)
(2)政治:强行征税引发议会不满(导火线);国王厉行专制,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经济:16-17世纪,新航路开辟、手工工场的发展和圈地运动使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4)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与封建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5)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英国清教运动、早期启蒙思想的推动
【名词解释】清教运动:清教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日益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感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要求消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从而它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
结果:被迫害,许多移居荷兰、北美(五月花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背景
新贵族:保留了贵族头衔、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构成:牧场主和农场主)
1640
1642
1660
1653
1688
1649
革命爆发
议会斗争
两次内战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光荣革命
处死国王
建立共和国
查理一世
詹姆士二世
威廉三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是否属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杀了一个国王
赶走一个国王
请来一个国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过程
认识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
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宣读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性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评价:以渐进、和平的方式结束资产阶级革命,推动历史的进步;带有一定的保守性(保留君主制)
光荣革命留下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2020.7·浙江高考·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内容:
①扩大议会权力(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等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②限制王权(国王仍有行政权)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但并非是宪法。
历史意义: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议会权力之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凡按照本法的限制规定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按照前举法令所规定和确认的情形,丧失继承的资格。
——《王位继承法》节选
该法还规定国王颁发诏令,须经1名大臣副署始属有效;担任王室职务和领取王室恤金者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为终身职等。
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防止罗马教廷再度插手英国内政;同时对王权进一步限制。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701年《王位继承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90年威廉(1689-1702年在位)因常年在外征战,设九人内阁协助处理国务,此为英国近代内阁开端。据统计1695-1697年召开的110次内阁会议中,其中57次由威廉亲自主持,他的旨意常常起到拍板定音的作用。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 沃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责任制内阁逐步取代国王掌握行政权,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沃波尔:英国实际上第一任首相
认识英国责任制内阁
内阁由来已久:内阁在英国早已存在,原先是国王和贵族议事的秘密机构
内阁职权演变:1721年以后,内阁演变为正式的国家政府
责任内阁制
组成 首相
内阁成员
与议会的关系
权力
结果 权力转移:
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授权组阁
各部大臣、集体负责
产生自议会,对议会负责
享有行政大权、通过议会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统而不治”
与时俱进的议会(一)
1830年,当时大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没有任何的议员名额。一些很小的区,如只有七个选民的老索尔兹伯里,却有两个议员名额。通常这些小的区,掌握在大贵族手里,所以这些大贵族总是当选。
背景:工业革命以来,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议会席位分配不合理,土地贵族占有优势
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政治地位提高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与时俱进的议会(二)
1832年,第一次议会选举制改革,不再设地产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2.19世纪后期第二、第三次议会改革——成年男性获得普选权,不再设财产限制。
3.20世纪初,平民议员在下院中超过了半数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妇女获得选举权。
5.1969年,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演变: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民,最终实现全民普选,民主政治日趋完善。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贵族、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中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上层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7C已形成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积极:轮流执政,政治生活比较活跃,民主程度高,政策制定考虑到各阶层的利益,比较完备,监督有力,清廉程度高。
消极:竞选的费用大,两党间互相攻击,丑闻不断,政府信誉扫地,政策制定周期长,过程复杂,政策连续性不强,在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时不如一党制快捷。
启示:政党制度各有其优、缺点,选择何种制度要考虑各国的国情,不能盲目照搬。
内阁
下院
上院
选 民
选举
议会
贵族世袭
多数党领袖
首相
提名
负责
监督
国王
负责
形式上任命
形式上任命
◎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君主制、民主制(民主选举制、分权与制约)、贵族制(上院)三者融为一体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行——国王、内阁、首相、议会之间的关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1840年1月18日,林则徐把写给英国女王的信交给了英国船“担麻士葛”号的船主,建议英国种弃鸦片,改种五谷。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院决定对中国发动战争。
林则徐对英国的误判:英国女王无实权,下院才是权力中心。
既然无实权,为何不废除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有何特点?
妥协性、渐进性、继承性、创新性、融合性
曾经的教训:人头滚滚的革命,可能不如妥协更利于社会发展。
小结
一条主线:
两个趋势:
三个转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君主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政治权利由贵族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
“光荣革命”让人们相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殖民者把这样的理念也带到了新大陆。
——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后,希望增加对殖民地的税收,缓解经济困难。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英国议会没有殖民地的代表,殖民地也就没有义务向英国纳税。殖民地人民只缴纳得到他们同意,并由他们自己的代表所征收的税款。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问题:为什么北美殖民地人民认为英国议会无权向殖民地征税?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反映出什么问题?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1660年-1775年)
1.规定糖、烟草、棉花、木材等货物只能运销英国。
2.不得直接进口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
3.严格限制产品的品种、规格、行销地区和工人人数。
4.禁止殖民地居民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开荒。
5.商业契约、广告、历书、执照、新闻纸类、毕业证书等需缴纳印花税。
6.对进口的玻璃、纸张、颜料、茶叶等商品课以重税。
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1)历史传统:《五月花号公约》奠定北美民主传统;
(2)政治/经济: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因素:启蒙思想的鼓舞;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
(4)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北美独立战争及美国的诞生
一、北美独立战争及美国的诞生
2.过程与结果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773
1774
1775
1776
波士顿
倾茶事件
(导火线)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惩罚
"强制法令"
莱克星顿枪声
反抗第一枪
《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美国独立
①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
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②评价: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
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2023·北京高考·13)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颂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C
一、北美独立战争及美国的诞生
2.过程与结果
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
它促进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美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邦联国会无权管理贸易,不能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产业。邦联政府无权征税,无法解决3500万美元的内债。独立后失掉英国舰队的护航,美国商船队经常遭受海盗的袭击,损失惨重。
美国独立之初,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
13块殖民地分别与英国建立联系,但相互之间联系很少,州权主义色彩浓厚,所以独立之后采取了邦联制……
三无中央
无钱
无兵
无权
急需加强中央集权
本杰明·富兰克林设计的宣传画
“要么联合,要么死亡”
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北美独立战争及美国的诞生
2.过程与结果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思考:根据材料,1787年美国制宪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在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
既要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又要限制政府权力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内容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颁布
联邦制原则(纵向分权)
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联邦政府掌管外交、国防、发行货币等权力;
各州有一定自治权。
三权分立原则(横向分权)
国会掌握立法权;
总统掌握行政权;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1、内容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人民主权原则(权力来源):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人员 产生方式 任期 人数
总统 州选举团选举 (选民间接选举) 4年 1人
参议员 州议会 选举 6年 每州2名
众议员 选民直接选举 2年 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颁布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材料一:宪法第一条第2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
注:宪法中所称的“人”是“man”不包“woman”,而“其他人”(other persons)实际上指黑人和奴隶。
材料二:我梦见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原先的奴隶的儿子们与原先奴隶主的儿子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共叙手足情。
——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
局限:承认奴隶制的存在,带有种族和性别歧视。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性质)
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为美国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评价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颁布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分
权
制
衡
中央与地方
联邦制
中央权力分配
三权分立
大州与小州
参议院与众议院
轮流执政
两党之间
轮流执政
南北之间
问题:列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五对权力制约关系?
三、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1)背景:
北方
南方
缺乏工业原料
输出工业原料
×
缺自由劳动力
缺销售市场
占有大量奴隶
输入工业品
×
×
×
提高关税
西部建自由州
降低关税
西部建蓄奴州
×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关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提高
自由州
废除
降低
蓄奴州
维护
民主党
(南方种植园主)
共和党
(北方工业集团)
◎南北经济差异、利益冲突
南方:种植园经济;
北方:工业为主
◎南、北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尖锐(北方:自由州为主;南方:蓄奴州为主)
◎18世纪末以来西进运动的开展,打破南北势力的平衡,西部领土成为南北方争夺的焦点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三、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1)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2)过程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2年《宅地法》
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内战结束
三、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宅地法》
促进西部开发,增强自由州实力,有利于南北战争的胜利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3)评价
性质(实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三、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此后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不断完善民主政治,比如1865-1870第13-15修正案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利,1920年第19条修正案承认妇女选举权。
民主的多样性:比较美、英国政体的不同
美国总统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名称
产生
任期
权力
政府首脑 名称
产生
权力中心
行政权和立法权关系
总统
国王
选举
世袭
任期制(4年)
终身制
没有实权
行政权
总统
选民间接选举
首相
议会选举
总统
议会
活学活用
首相对议会负责
相互制约
链接选必一 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
普通法系
民法法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遵循先例
遵守法条
外来征服者,
要稳定社会秩序,
必会兼顾地方习惯
启蒙、彻底、革命、反封建
普通法系 (英美法 系) (1)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2)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3)“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4)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民法系 (大陆法 系) (1)13世纪以后,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2)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3)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的四部法典被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4)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近代西方的法律体系
链接选必一 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
资产阶级对旧政权极不满意。他们愤恨自己受到贵族的冷落、被王室看作二等臣民并被排除在官僚机构、教会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之外。简言之,资产阶级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全球通史》
1、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思想: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外因: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从美国回来的法国人圣西门说:我认为美国革命(独立战争)是代表一个新政治时代的开始,它使人们看到,法国的启蒙思想不再是抽象的,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东西。——《美国的诞生》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2、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特点:过程艰难曲折,政体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派系斗争复杂
原因:①“现实很黑暗”:专制统治深厚+外国武装干涉
②“理想很高远”:启蒙运动建构的理性世界+资产阶级逐步壮大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军事独裁(1799-1815)
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
1815年,在欧洲各国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1800—1809年间,连续四次粉碎反法同盟军队。
影响:革命原则随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
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
维护大革命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小土地所有制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特点:①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
②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议会和内阁的制约。
③是议会共和制政体。
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日、意、德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欧洲保守势力回潮与俄国农奴制改革
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后的欧洲
1815年,沙俄、奥地利、普鲁士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
宗旨:共同维护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所传播的革命思想。
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在克里米亚登陆。战争“证明了俄国的落后十分惊人”……沙俄败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新即位的沙皇也痛苦地意识到战败的症结,“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徐剑梅《尘封的克里米亚战争》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刺激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扩展
1861年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
——“二一九法令”
意义: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资本主义的扩展
1814年,由36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
——《大国崛起》解说语
背景:②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统一
背景:①拿破仑入侵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
德意志统一前夕的欧洲形势
①普、奥争夺主导权
②外部大国的干涉
妨碍因素
俾斯麦:铁血政策武力统一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十一条:联邦主席的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尊称。皇帝作为帝国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学思之窗】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积极: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制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强国之列。
局限: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统一的德国延续,埋下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行政权与立法权没有真正分开;
皇帝拥有实权,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背景:①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③君主立宪:肯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
②1868年,西南四藩推翻幕府统治。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资本主义的扩展
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60、70年代)
资本主义的扩展
启示:
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主要指封建统治(英法俄日意德)和殖民统治或黑奴制(美)]
而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从根本上说是由该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
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如何评价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结合所学与教材)
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初步实现
生产力得到
快速发展
民主适用范围有限
(对内)
大肆推行殖民扩张
(对外)
巨大的历史进步:与封建制度相比
局限性:仍是剥削制度
法国
大革命
英国
责任内阁制
法国
宪法
德意志宪法
美国
废除奴隶制
英国
光荣革命
美国
联邦宪法
日本
明治维新
意大利
统一
俄国
农奴制改革
1861
1865
1868
1870
1871
19 世 纪 —— 扩 展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共和制
1789
18世纪中叶
1688
1787
17—18 世 纪 ——革 命 与 确 立
1689
英国
《权利法案》
1875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沙皇专制
资产阶级壮大、思想解放
经济政治制度确立
工业革命
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使生产力快速发展,但仍是剥削制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