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15: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五课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公元前8—6世纪
希腊城邦发展起来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公元前2000年左右
中国夏朝建立
思考:古代非洲、美洲主要国家或文明存在的时间与空间分布。
4世纪阿克苏姆
王国进入鼎盛
10-15世纪东非
沿海产生一系列国家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
8—13世纪初加纳
13—15世纪马里
15—16世纪桑海
5—16世纪前期玛雅
14—16世纪前期
阿兹特克文明
13—16世纪前期
印加文明
一、时空下的非洲与美洲文明
东非
西非
南非
北非
撒 哈 拉 沙 漠
一、非洲
1.了解西非班图人的主要活动
2.了解东非的主要文明发展:阿克苏姆王国
3.了解西非国家:加纳、马里、桑海的发展概况;掌握桑海国家发展的特点
4.了解津巴布韦发展概况
5.了解非洲国家兴起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畜牧业
居民人种
班图人;主要是黑色人种;
冶铁业
掌握了冶铁技术。
2.成就:班图人文明成果及文明扩展
(一) 非洲文明的开端
1.地位: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农 业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活动范围
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
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阿克苏姆王国
(一)东非
知识点:1.阿克苏姆王国;2.城市国家
1.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至8世纪)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4 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阿克苏姆信奉基督教。
农牧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农作物包括小麦和葡萄。大规模饲养牛、山羊和绵羊;狩猎和驯养野象,但完全被宫廷操纵。手工业有酿酒、陶瓷、造船等行业,冶铁、冶金、建筑、采石和雕刻等行业分工非常精细。铁匠的技术一直被推层出新建筑行业;引进了粘合剂,水石结构的房子发展起来。
阿克苏姆已使用金属铸币。铸币的发行不仅反映了经济生活的发达,而且对巩固国家统一、扩大王权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阿克苏姆出口的主要货物是象牙、黄金、生皮、香料和奴隶。进口商品也有软铜薄板、手斧、意大利的葡萄酒、印度的铁器和棉布。阿克苏姆商人收购从中国运到印度的生丝,转卖给东罗马帝国.王国直接同来自北方的希腊-罗马商人交易。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中获得巨额收入。
——基督教作家马尼
中国、罗马、波斯、阿克苏姆、是3世纪时世界四大强国。
兴盛原因:
①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②尼罗河的作用;
③农业发达;
④位于红海沿岸,
⑤国内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达。
黄金、象牙和奴隶
2.城市国家(10世纪至16世纪)
(一)东非
兴起条件
位置
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
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经济
宗教
伊斯兰教的传入。
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政治
经济
10—15 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非洲
东海岸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阿拉伯商人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 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此描绘:(摩加迪沙)是一个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很多骆驼,每日屠宰上百峰。他们有很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一、非洲
(二)西非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加纳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个。它被称为“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食盐产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了顶峰,1076年后逐渐衰落。虽如此,11年后(也有说24年后)兴起的廷巴克图仍臣属于它的统治。廷巴克图因坐落于尼日尔河河道和萨赫勒地区陆地通道的交汇处日益兴盛。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1. 加纳 王国
廷巴克图遗址
兴盛原因:经济的继承与发展
①黄金等资源丰富;
②实行中央集权,大力发展奴隶制
③商业道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对外)贸易发达;
④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的作用;⑤城市和文化繁荣(兴办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⑥农业和冶铁技术的发展。
时间 重大史事 时间 重大史事
约500—700年 加纳帝国崛起 公元1300年 马里征服加奥(桑海人王国)
公元1076年 加纳被迫皈依伊斯兰教 公元1469年 加奥王国扩张成桑海帝国
13世纪前期 马里帝国崛起征服加纳 公元1591年 桑海被一支摩洛哥军队征服
马里国王穆萨
1324年,廷巴克图贵族以商贸特许权为代价归附了马里帝国。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
“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桑科尔大学。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2.马里 王国
早在13世纪,马里的统治者开始成为穆斯林,他们中的一些人到麦加朝觐。但是他们的臣民的绝大部分保持着他们与先人的传统宗教的精神关系。
—据【美】戴维 C 康德拉《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整理
13世纪前期
黄金
由于萨曼 穆萨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朝觐之行以及在开罗随之而来的知名度,马里在北非、中东甚至欧洲名声鹊起……在此后数十年里,埃及的商人定期到访马里……象牙、奴隶、盐、捅和动物皮毛在穿越撒哈拉贸易中仍十分重要,但黄金是最重要的物品。
在马里帝国这个中世纪的伟大国家里,很多奴隶都是在扩张战争中俘获的。奴隶是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因为他们作为劳动力的价值。当他们在穿越撒哈拉商道的贸易中被出卖时,他们也能带来财富。
——据【美】戴维 C 康德拉《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整理
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3.桑海 王国
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16世纪达于极盛。
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政治经济文化
桑海是中世纪西非第三个伟大帝国。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是桑海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他将众多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全盛时期,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材料一:[摩加迪沙]是一个大得没边的城镇。它的居民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每天要杀上百头骆驼。它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商人。这座城市有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市命名,被运到远至埃及和其他地区。
——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
材料二: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高深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东非: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受伊斯兰教影响;
西非:多为内陆帝国,政治上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对外贸易;文化上受伊斯兰教影响。
东非和西非国家各自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全面性、综合性
材料一 伊斯兰教影响最明显的是体现于生活的外表——姓名、服饰、家庭摆设、建筑风格、节日,等等。另外,他也表现农业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上,农业和技术的进步是因与外界更为广泛的关注引起的;例如,在东非,阿拉伯人从印度引入了水稻和甘蔗。
材料二 伊斯兰教还将非洲经济同由穆斯林商人控制的欧亚大陆广泛的商路网联在一起,从而从进了贸易。
材料三 伊斯兰教还大大地促进了苏丹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可以在苏丹大学从事更高深的研究。
材料四 信奉伊斯教还加强了各王国政治上的团结。传统上,苏丹各王国的统治者只是要求有直接亲属关系的集团或家族,以及有亲属关系并承认血统上同属某一伟大祖先的冨其他集团对自己效忠。
生活
农业
和技术的进步
经济
商路网
文化
各王国政治上的团结
阅读以下材料,归纳伊斯兰教的传入是对东非乃至非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课堂探究】
非洲与美洲不同,几千年来一直同欧亚大陆保持着联系,只是这种联系有时很微弱。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廷巴克图的图书馆、地窖、阁楼里保存着20万份古代手稿,最古老的的可追溯到13世纪。各种古籍与手稿的25%已清点入册,不到10%正在进行目录编辑。…… “廷巴克图学”和敦煌学一样,是古代文献文化的显学。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一、非洲
(三)南非
津巴布韦王国
(4世纪至16世纪初)
11世纪末,班图人形成津巴布韦国家。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
班图人兴建巨石建筑群
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第一批真正到达非洲的中国人,是唐朝从广州到东非的商人。第一个有名有 姓到过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是战俘杜环。751 年,唐军与大食 在怛逻斯发生冲突,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随军西行,最远可能到达北非。762 年,他乘船返回广州,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杜环之后,元朝的汪大渊也到过非洲。他曾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今摩洛哥的丹吉尔港,也到过东非沿海地区,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
中非交往
杜环
兴盛原因:
①黄金资源丰富;
②控制着通往沿海地区的道路;
③农业发达
区域 文明地区 存在时间 国家形态 其他特征 兴盛原因
东非
西非
南非
阿克苏姆
摩加迪沙等
加纳、马里桑海
大津巴布韦
公元前后至8世纪
10世纪至16世纪
11世纪至16世纪
4世纪至16世纪初
地域广大的王国
外贸兴盛
文化繁荣
城市国家
外贸兴盛
中央集权大帝国
官僚政治
外贸兴盛
文化繁荣
地域广大的王国
巨石
建筑群
①黄金等资源丰富;
②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的作用;
③商业道路纵横交错,
④贸易中心星罗棋布,贸易发达;
⑤城市和文化繁荣;
⑥农业和冶铁技术的发展。
①黄金资源丰富;
②控制着通往沿海地区的道路;
③农业发达
①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②尼罗河的作用;
③农业发达;
④位于红海沿岸,
⑤国内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达。
①农业的进步;
②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③伊斯兰教的传入。
非洲传统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对于非洲传统文明的主要特点有如下两点认识:
材料三: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页
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页
观点1 认为非洲文明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
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二者观点?
观点2认为非洲文明是开放的、与外界有联系
材料四: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周围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此……沿尼罗河上游是苏德沼泽,曾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探究与拓展
若同意观点1,阅读材料四,分析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若同意观点2,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
材料五: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非洲,成为阿克苏姆王国国教。早在13世纪,马里的统治者开始成为穆斯林,他们中的一些人到麦加朝觐 。
同意观点1(非洲文明是封闭的):
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平直的海岸线使得非洲与其他大陆的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以来,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晚于美洲,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慢于美洲。
同意观点2(非洲文明是开放的):
外部联系: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
内部关系:西非居民班图人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7-9世纪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二、美洲
5—16世纪前期
玛雅文明
14—16世纪前期
阿兹特克文明
5—16世纪前期印加文明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先后在中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掌握印第安人的农作物
知道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了解玛雅文明繁荣的表现;
掌握阿兹特克人的政治管理内容和交通发展;
知道“浮动园地”;
掌握印加帝国的行政管理
(一).印第安人文明
印第安人的农业发源地,也是他们最早进一步发展农业、并逐渐形成"高级农业文化"的地区。……其结果……大大增加了定居的人口和那些与最低限度的生存没有直接联系的文化活动。……有可能发展起在某些方面可与西非相比较的庞大帝国和复杂文明。不幸的是,美洲本土的这些文明突然被西班牙人所制服。结果,除他们培植的宝贵的植物外,几乎没留下什么东西。
印第安文明
农业
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洲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如今美国50%以上的农产品都来自印第安人驯化的各种作物。玉米几乎是所有地区的主要产品,最初只是一种杂草,其穗还没有一个人的拇指大小,印第安人将它培育成一种长棒子上长满一排排种子的作物。他们彻底培育了玉米,使它变得只有依靠人类才能生存,也是因为它稳定了人口的生存和繁衍。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经济对比
区域 民族 培育的农作物 牲畜 工具类型
非洲
美洲
班图人
印第安人
甜高粱、
西瓜、棉花
牛、绵羊、山羊
铁器
马铃薯、玉米、蕃茄、花生
羊驼
石器
青铜器
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
1.玛雅文明
(三)中美洲
(1)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2)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
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古玛雅人是靠共同的文化和神话合为一体的。但他们从未统一在一个统治者的统治下。玛雅人在鼎盛时期分散在至少六十个各自独立的王国里(城市国家),各王国相互间冲突不断。
——【美】吉尔 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
(3)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的中心面积可能达到 15平方千米,城内有 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玛雅文明,是地球上最神秘的文明之一,……奇琴伊察的中心建筑是一座耸立于热带丛林空地中的巨大金字塔,……设计数据都具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它的底座呈正方形,它的阶梯朝着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四周各有91层台阶,4座楼梯加上最上面1阶共365(91x4+1=365),正好是一年的天数。
……除阶梯数目外,金字塔四面各有52个四角浮雕……象征着玛雅日历中52年为一轮回年,这些定位显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百度百科
玛雅人在高台上建造方形或长方形底座的平顶金字塔……许多金字塔是国王墓,有些金字塔既有国王墓又有神庙。神庙建在金字塔最高一级平顶上。神庙是神圣的地方,仅对国王和祭司开放。——【美】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
1.玛雅文明
(4)他们制造精美陶器,
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
用复杂的历法纪年,
并采用 20进位制,
可能也知道 0 的概念。
1.玛雅文明
玛雅有成熟的象形文字……有些玛雅金字塔阶梯刻有球戏场景或记录战争的象形文字……科潘的象形文字阶梯有玛雅地域最长的……总共刻有2200个象形文字。
——【美】吉尔 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
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4至10世纪期间,玛雅文明非常的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其原因尚不清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这种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2.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 600余万。
1521年为西班牙人毁灭。
(三)中美洲
到1519年,其势力范围西起图潘河和巴尔萨斯河口,东至现在的塔巴斯科州,面积达十九万四千平方公里,其统辖的人口估计有五、六百万之多。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阿斯特克人正处于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
阿兹特克人的势力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所有男人都要携带武器;国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时使用。凭借有效的军事机器,阿兹特克人从其臣民那里榨取到数量惊人的贡物。……但在整个帝国范围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军队,而由他们自己管理地方事务并负责征收贡赋。 ——林被甸 董经胜《拉丁美洲史》
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经济: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2.阿兹特克文明
阿斯特克人学习并吸收了托尔特克人和玛雅人的文化,他们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大体上与玛雅人相似。
1426年,阿斯特克人组成了三个部落的联盟。从孟特祖玛一世(1440-1486年)起,取得了联盟的领导权。三个部落在地方行政上是各自独立的,但在对外关系上,在攻守问题上,三个部落则作为一个部族出现。每个部落有自己的酋长会议和最高军事酋长,但阿斯特克的军事酋长则是联盟军的总指挥。
主要生产部门是灌溉农业。他们种植玉米、豆类、南瓜等粮食作物,也种植棉花、烟草、番茄、辣椒、可可、龙舌兰等。阿斯特克人繁育火鸡和鹅、鸭,狗是唯一的家畜,狩猎已退居次要地位。生产工具有木器和石器。 ——百度百科
(2)都城:特诺奇蒂特兰
位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万—30万。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和运输。
2.阿兹特克文明
太阳金字塔
阿兹特克的另一面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镇区(索科特兰)中位于庙宇附近的那块地方。那里十分整齐地堆放着许多人的头颅——可以肯定有10万多个。同样,在这个广场的另一角落,你还能看到整齐地堆放着许多人的残骸,数目多得不可胜计。……在这个国家内地的任何镇区,我们都能看到同样可怕的情景。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1.印加文明
(四)南美洲
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
13世纪,逐渐崛起。
15世纪末 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 600万
1532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大体说来,它包括了现今厄瓜多尔山区、秘鲁山区部分,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半个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地区。
库斯科
(1)它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中央集权
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2)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以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
(3)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印加文明
政治 经济
经济
(5)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6)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1.印加文明
印加人把新近被征服或特别不听话的民族迁往库斯科(首都)。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印加人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这个陆地交通网远远胜过当时欧洲的任何道路系统。利用这些道路,携带着多色结绳,经过专门训练的通讯员将种种信息尤其是人口普查资料,带往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利用多色结绳这些结绳,整个帝国都在掌控之中。
——摘编自(美)谢里尔·E·马丁马可·瓦塞尔曼《拉丁美洲史》
印加马丘皮丘城遗址
经专家们测量,这成千上万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来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当时的印加人连车辆和畜力都不会使用,怎么能够把几十吨重的石头搬到这么险峻的高山之上。那些巨大的石块很明显留有像人们切奶酪一样切割的痕迹。石块之间没有灰浆,没有水泥,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但却拼得天衣无缝、牢固无比。
材料一: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印加人在全国修建密集道路网,全长一万多公里…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具……同时,他们研究天文历法,采用“结绳记事”,设立“知识之家”教育体系……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课本和材料回答 思考点:西非桑海帝国和印加帝国有何异同?
同 异
西非桑海帝国
美洲印加帝国
经济上重视对外贸易,控制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
经济上凭借环境优势发展农业、手工业;政治上,国家权力更为集中
1.发展历程:16世纪鼎盛,后遇入侵渐衰
2.历史地位:强大帝国
3.政治:中央集权,地方划区,设官;最高统治者为国王
4.社会:重视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系统
5.文化:注重教育,文化繁荣
造成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经济上侧重点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尝试结合两个国家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加以分析。
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西非气候干旱,不宜发展农业。桑海帝国靠近撒哈拉沙漠,黄金资源丰富,因此控制沙漠商路和黄金交易,以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美洲印加帝国气候湿润,借崇山峻岭开发梯田,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二者地理环境不同导致生产方式不同,最终导致两国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材料一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思考: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疾病、瘟疫等灾害
材料三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
1、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2、疾病、瘟疫等灾害
3、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
启示: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 形态 其他特征、成果
中美
中美
南美
玛雅文明
前2500年--15世纪中
城市国家
金字塔庙宇、20进位制、表意文字 、复杂历法
阿兹特克
文明
14---16世纪
结构松散王国
太阳金字塔
城市建设
浮动园地
印加文明
13---16世纪
统一
大帝国
国王集权、划区设官
土地国有
详细人口调查
完善道路系统
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古代非洲、美洲文明时间轴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西非文明
南非文明
东非文明
北非埃及文明
回顾本单元所有内容,简述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的各自历史发展状况?(参考单元引言)
欧洲: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 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 了德里苏丹国家;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 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
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 先后兴起。
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 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 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数百年的统治。
回顾本单元所有内容,简述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的各自历史发展状况?(参考单元引言)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课堂练习
1、“使用铁器的农耕者班图人取代了居住在南方次大陆的食物搜寻者,他们将俾格米人驱赶到森林中最孤立的地带,把桑人排挤到卡拉哈里沙漠中无法耕种的地方。”这说明班图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激增 B.征服能力的增强
C.外族入侵的威胁 D.冒险精神的刺激
2、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符号。下列农作物中,原产地位于非洲的是
①甜高粱 ②棉花 ③西瓜 ④茶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