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对比《秦朝形势图》和《西汉形势图》,西汉的疆域与秦朝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1.了解张骞两次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
2.知道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认识新疆地区自汉朝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学习张骞、班超等人持之以恒、不忘使命、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的精神。
学习目标
一、张骞通西域(“凿空之旅”)
1、“西域”的地理概念:
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凿空之旅”)
2、背景:
材料一: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
材料反映了西域怎样的社会状况?
①西域的各国受到匈奴奴役。
大月氏对匈奴有很深的仇恨。
材料二: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品……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反映了西汉与匈奴关系如何?
②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严重威胁着西汉边境
一、张骞通西域(“凿空之旅”)
3、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招贤令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大凡要建立不平凡的功业必须要有不平凡的人来完成。所以勇烈难驯的马却能日行千里,被世人所讥议的士人却能建立功名。那些不循轨辙的骏马,行为放荡不受礼俗约束的士人,也在于驾驭他们而已。命令各州郡考察吏民中出类拔萃、可任将相及出使外国的优秀人才。
一、张骞通西域(“凿空之旅”)
4、经过:
被匈奴扣留十余年
再次被匈奴扣留
公元前138年出发
公元前126年回来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面对危险,张骞的做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定信念不辱使命,“持汉节不失”的精神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一、张骞通西域(“凿空之旅”)
4、经过: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凿空之旅”)
第一次 第二次
背景
时间
目的
结果
根据视频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归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
汉武帝准备反击匈奴
反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控制了河西走廊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一、张骞通西域(“凿空之旅”)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史记·大苑列传》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4、意义: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①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一、张骞通西域(“凿空之旅”)
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图
1.陆上丝绸之路:路线
西域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亚、西亚
欧洲、北非
结合地图找一找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物品交流
核桃
葡萄
良种马
苜蓿
造纸术
丝绸
漆器
凿井
铸铁
输出手工业品和技术
石榴
歌舞
引进农作物和艺术
特点:
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具有双向性、互惠性
二、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东南沿海
中南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沿岸
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山东半岛
朝鲜半岛和日本
①向南:
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②向北:
山东半岛沿岸→朝鲜半岛、日本
二、丝绸之路
3.丝绸之路:影响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各种宗教文化传播中国提供了条件。自从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域外宗教涌入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
之路
宗教文化传播
材料二: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史记·大宛列传》
之路
经济交流
材料三:自宛以西至安息国,……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 ——班固《汉书·西域传》
之路
科技交流
材料四:西域地区早期城市多为圆城,受汉文化影响后,开始出现方城。......楼兰城东郊发现有农田开垦痕迹,楼兰古城发现有很多中原风格的建筑构件。
——张瑛《从出土汉简看汉王朝经营西域的动因和路径》
之路
民族交融
①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敦煌壁画《商人遇盗图》
丝绸之路漫漫,道路艰辛无比,商人们和货物安全吗 是谁在守护他们?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1)时间:
公元前60年(汉宣帝)
(2)地点:
乌磊城(今新疆轮台)
(3)职责:
①颁行号令②调遣军队
③征发粮草④治理西域
(4)最高长官:
西域都护
(5)管辖范围:
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6)意义: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2.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73年,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123年,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往方式:
战争;和亲;设置机构。
四、21世纪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丝路
精神
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四、21世纪一带一路
【课后活动2】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丝绸之路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它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小结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张骞
通西域
丝绸
之路
两汉对西域的管理
奠基
保障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了解西域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联系西域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意义
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
西汉:西域都护府
东汉:班超、甘英
1.《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于这一举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立了对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B.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往来
C. 实现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理想
D.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
随堂练习
2.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归属西汉中央政权。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
B
随堂练习
3.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随堂练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