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19: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单元结构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对比秦与西汉的疆域,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呢?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叙述张赛通西域的基本过程并能够分析其历史意义;结合《学史崇德》和相关材料,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他为国分忧、不忘使命、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品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提取史料信息,分析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理解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意义,拓展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3.知道西汉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讲述班超经营西域的事迹,感受班超父子为国守疆的责任担当;认识到新疆地区自汉朝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加强主权意识,促进形成国家认同。(家国情怀)
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
西 域
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张骞通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背景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控制
奴役
进攻
中原
联合
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通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背景
陛下,郎官张骞愿出使月氏。
自高祖以来,我大汉人民屡遭匈奴侵扰,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络月氏,共灭匈奴。重赏!
▲张骞出使西域
(唐朝敦煌壁画·局部)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结果
张骞通西域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走访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及西域各族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了解西域
沟通西域
张骞在前往西域途中被扣留,匈奴想尽办法留住他,为他娶妻,企图断除他前往大月氏的念头。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使命。往返途中他两次被抓,两次逃出,历尽艰辛才得以完成使命回到长安。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为后人传颂。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勇于探索、报效祖国、不忘使命。
张骞通西域
4.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汉书·张骞传》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张赛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地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意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丝绸之路图
大大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请同学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说说张骞通西域还有什么影响?
1.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图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北非
张骞开辟通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背景:
路线:
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中原
我要到西域去发财
漆器
茶叶
凿井技术
丝绸
铸铁技术
开渠技术
瓷器
漆器
茶叶
凿井技术
丝绸
铸铁技术
开渠技术
瓷器
我要到中原去搞钱
西域
苜蓿
核桃
葡萄
石榴
良种马
香料
玻璃
宝石
乐器
歌舞
苜蓿
核桃
葡萄
石榴
良种马
香料
玻璃
宝石
乐器
歌舞
经济贸易之路
文化交融之路
科技交流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图
丝绸、漆器、开渠技术、凿井技术、铸铁技术……
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乐器、歌舞……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汉朝海上航路图
海上丝绸之路有几条?请结合海上航路图说一说它们的路线是什么?
向西:
向东:
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欧洲地区
山东沿岸→黄海→朝鲜半岛和日本
转运至欧洲
丝绸之路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古代丝绸之路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是伟大的丝路精神的话对促进“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时间:
机构:
最高长官:
职责:
管辖范围:
1.设置西域都护府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形势图
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
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进行有效治理
西域都护
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1.设置西域都护府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形势图
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东汉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2.班超经营西域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73年(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
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O1
O2
O3
O4
根据所学结合教材“相关史实”,你感受到班超怎样的精神?
有理想、有抱负、机智果断、英勇、为国守土的责任担当
对西域的管理
课堂小结
提供 保障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奠定 基础
促进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与经营西域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024·湖北·中考真题)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2.(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下图)。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反映了当时( )
A.中外交流的现象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宦官专权的局面 D.儒家学说的兴盛
课堂练习
B
A
3.(2024·广东·模拟预测)汉以前的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家称为天下;自张骞通西域后,大量“殊方异物”和异国风土人情的记录传到中国,改变了中国古代“天下”的观念。这可以用来说明,张骞通西域( )
A.丰富民众生活 B.推动中外交流
C.拓宽国人视野 D.扩大中国影响
4.(2024·河南南阳·模拟预测)《汉书 西域传》记载,乌孙国曾发生叛乱,引起西域各国惶恐不安,都护郑吉调动士兵平乱,并及时安抚各国,使得各国依旧愿意服从汉王朝的统治。这说明西域都护的建立( )
A.有助于维护当地社会秩序 B.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C.加强了东西方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各民族间和睦相处
课堂练习
C
A
5.(2024·湖南岳阳·二模)犍陀罗艺术兴起于古印度,即以希腊式艺术手法雕刻佛像,使之呈现出诸如高挺的鼻子、深邃的眼睛、卷曲的头发等西方人的外貌特征。云冈石窟第16窟北壁主尊立佛的面部特征具有浓郁的犍陀罗风格。该佛像可佐证( )
A.德里苏丹王朝的逐渐崛起 B.中原与希腊间的直接交流
C.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 D.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6.(2024·山东聊城·二模)下图所示为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东汉合葬墓中的“司禾府印”,它是一枚汉代西域屯田官员印。“司禾府印”可以用来印证( )
A.汉代西域农业发展情况 B.汉代对西域的民族政策
C.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汉代对西域的管理开发
课堂练习
D
D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