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1)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1)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9 19: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结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都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能够运用时间和空间要素简要叙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过程,能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的整体进程中分析两场战役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 列表对比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分析两场战役曹操军队一胜一败的原因,归纳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 了解魏蜀吴三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的表现,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官渡之战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1.东汉末年社会状况
诗中所描绘的的是怎样的景象?结合地图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困苦的社会现实。
景象:
原因: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196年
官渡之战
2.曹操势力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196年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196年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的主动权。
②招揽人才,收编黄巾军精锐。
实行屯田制,从事农业生产,解决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政治:
经济:
官渡之战
3.袁绍势力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196年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196年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势力,地广人众,兵多粮足,曹操实力不如袁绍。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方。
官渡之战
4.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兵力对比:
曹操战术:
影响:
曹操 vs 袁绍
曹操:约2万
袁绍:约10万
曹操势力以少胜多,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火烧乌巢)
200年
官渡之战示意图
公元207年形势图
赤壁之战
1.背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壮心:
指的是曹操想要消灭南方的割据实力,统一全国。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赤壁之战
1.背景
赤壁之战示意图
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策。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曹军。
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示意图
时间:
交战双方:
兵力对比:
使用战术:
影响:
曹操 vs 孙刘联军
曹操:约20万
孙刘:约5万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船舰连接,诈降和火攻(火烧赤壁)
208年
赤壁之战
战争名称 交战双方 使用战术 结果 意义/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曹操VS袁绍
曹操VS孙刘联军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曹操两场战役对比
失败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
船舰连接
胜利
这两场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阅读材料,议一议曹操军队在这两场战役中为什么会一胜一败?归纳影响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占领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
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曹操:
刘备:
孙权:
赤壁之战后形势图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国家:(曹)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家:(孙)吴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家:蜀(汉)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曹丕
洛阳
229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221年
刘备
成都
走向了局部统一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2.魏蜀吴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曹魏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2.魏蜀吴经济的发展
孙吴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2.魏蜀吴经济的发展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军国大政。他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法令严明,治蜀有方。
诸葛亮多次出师北伐曹魏,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践行了他所说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诺言,体现了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诸葛亮(181-234年)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东汉末年形势图
影响:
①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②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③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课堂小结
东汉末期军阀割据
袁绍
孙刘联军
曹操
200年,官渡之战
曹操获胜,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8年,赤壁之战
联军获胜,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曹魏
蜀汉
孙吴
220--曹丕--洛阳
221--刘备--成都
229--孙权--建业
为以后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课堂巩固
1.(2023·新疆·中考真题)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2.(2024·内蒙古兴安盟·二模)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A
B
课堂巩固
3.(2024·重庆·模拟预测)下图所示为重庆出土的三国时期的“庖厨俑”,一人跪坐于俎前,俎上置鸡、鸭、鱼、饺子、龟、猪、牛头、各类果蔬等,俎侧饰有一朵小花,刻画精细。由此表明三国时期重庆地区( )
A.绘画水平高
B.文化成就卓越
C.经济发展落后
D.生活食材丰富
4. (2024·山东临沂·二模)《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 B.改善民族关系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 D.结束州郡割据的局面
D
A
课堂巩固
5. (2024·湖南益阳·三模)“看图说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B.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6. (2024·河南信阳·三模)历史研究往往通过零散的遗迹、斑驳的古迹等来触摸,而这些零散的遗迹、斑驳的古迹等构成了历史证据。下列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 C.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D.《资治通鉴》
C
A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