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下第1单元 童年往事(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下第1单元 童年往事(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9 21:5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
第一单元 童年往事(课外阅读)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语文要素及其解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前的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语文要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本单元意在让我们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篇课文呈现了不同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课后题、课前学习提示作了相应的引导。《祖父的园子》一文将感情蕴含在园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中;《月是故乡明》中典型的事例和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梅花魂》通过一些事例、细节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核心素养阅读训练
一、(2022·河南南阳·期中)再按要求做题。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_________, _________。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宋朝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诗中有景:“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茅檐低小,_____________”,诵读这些诗词,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 诗中有情: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哪一颗星没有光?_____________?哪一次我的思潮里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 [宋]杨万里 一晴一雨路干湿, 半淡半浓山叠重。 远草平中见牛背, 新秧疏处有人踪。 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1.这四句诗分别写了什么?请连一连。 第一句 牛 第二句 人 第三句 路 第四句 山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由两个对偶句组成 B.这首诗描写了秋季农村丰收的景象 C.诗中的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表现的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 3.由诗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2023·课时练习)课外阅读。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舟过安仁①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⑤。 【注】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1.“两小童”可爱、稚气的行为是( )。 A.懒得划船,收好船桨,让船自由漂荡。 B.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C.明明没有下雨,却撑着伞玩。 2.这首诗写出了“两小童”怎样的形象? 3.诗人之所以会有诗中的发现,是因为他的心情是________的。 4.从整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像小童一样,有________,还可以体会到他对孩童的_________。
四、(2022·山东泰安·期中)阅读理解。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祖父的眼晴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 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侯,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别人看了祖父这样做,也有笑的,可不是笑祖父的手法好,而是笑他天天使用一种方法抓掉了孩子的帽子,这未免可笑。 本文主要描写了祖父喜欢和小孩子玩“藏帽子”的游戏,从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和蔼可亲、慈爱耐心、充满孩子气的祖父。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给以上文字起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 2.简要写出以上文字的主要内容。 3.你觉得文中的祖父是个怎样的人?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地说说理由。 4.读了文中画“﹏﹏﹏”的句子,我想到一个成语(或俗语、歇后语、诗句)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试着提出2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
五、(2022·山东菏泽·期末)课外阅读。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_______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 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啦啦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止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河是我嘴里还说着:“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秫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文章选自《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给我烧鸭子以及我故意赶鸭子去井边,表现了我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祖父对我的疼爱。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文中详细描写了三个场景,请你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在正确选项后打“√”。 A.可以吃到烧鸭子。 ( ) B.整只烧鸭任“我”吃。 ( ) C.把手上的油擦在大襟上。 ( ) D.故意把鸭子赶到井里,想烤着吃。 ( ) 3.用横线画出描写祖父看“我”吃鸭肉的语句,从中可以体会到祖父对我的__________。文中还能体会到这一情感的情节还有很多,在原文用波浪线标出一句来。 4.本文节选自《呼兰河传》,请你为文章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六、(2022·湖北咸宁·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____(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选文有改动) 本文通过记叙小时候母亲带我看蒲公英,告诉我蒲公英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启发我好好学习。上学了,母亲在我书包上绣几朵蒲公英,鼓励我像蒲公英一样飞的更高更远,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和鼓励。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轻____(yíng) 娇_____(nè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____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7.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词识记默写能力。本诗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全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意思是: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树头新绿未成阴 溪上青青草 哪一朵花没有香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对大海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识记默写及理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出自冰心的《繁星》,本节全文: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大海波涛汹涌,广阔无垠。当人们面对蔚蓝的大海、聆听阵阵涛声时,就会禁不住思潮翻滚,不由得惊叹大海的博大深沉。这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仿佛自己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博大深沉。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冰心,曾经有过无数次这样的感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呼告手法直抒热爱大海的胸臆。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与花香,星光使夜空熠熠生辉,鲜花馥郁的香气令人陶醉,这些都是充满诗情画意、无比美好的事物。诗人以此来衬托、强调大海对自己的巨大影响,从而抒发热爱大海的情怀。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二、1.第一句——路 第二句——山 第三句——牛 第四句——人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一晴一雨路干湿”这一句的意思是一场雨后道路泥泞难行,描写的是路;“半淡半浓山叠重”的意思是一眼望去是隐隐约约重叠的山峦,这一句描写的是山;“远草平中见牛背”的意思是正觉无助的时候发现远处草丛里好像有头牛。这一句描写的是牛;“新秧疏处有人踪。”的意思是仔细一看发现稀疏的田地里有人在插秧。这一句描写的是人。
2.B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赏析。阅读诗歌可知。“插秧”一般是在春季和夏季,因此这不可能是描写秋天的景象。故B错误。
3.牛背在草坪中若隐若现,农田里秧苗刚栽下,时有农人在地里出没。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含义的理解。“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牛背在草坪中若隐若现,农田里秧苗刚栽下,时有农人在地里出没。
【译文】一场雨后道路泥泞难行,一眼望去是隐隐约约重叠的山峦,正觉无助的时候发现远处草丛里好像有头牛,仔细一看发现稀疏的田地里有人在插秧。
三、1.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掌握情况。应结合注释仔细读古诗,找出儿童有趣的行为。
2.聪明伶俐、天真可爱。
【解析】本题根据上题的解答,从儿童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形象。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没下雨却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这是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表现了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3.轻松愉悦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之所以发现两个孩子的举动,正是因为他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4.一颗童心 喜爱和赞赏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在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可以知道诗人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也可以看出诗人童心未泯。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四、1.祖父的园子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加标题的能力。标题一般能体现章的主要内容或表达的主题。本文主要写了祖父和孩子们在后园玩闹的的故事,表现了祖父和蔼可亲,生活悠闲。所以可加标题“祖父的园子”。
2.祖父喜欢与孩子们开玩笑,祖父生活悠闲。
【解析】本题考查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3.慈祥、和善、热爱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可以看出祖父是一位慈祥、和善、热爱生活的人;从他与孩子们开玩笑的动作、神态中看出祖父是一位童心未泯的人。
4.童心未泯 这个句子作者连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孩子们的举动,侧面突出表现了祖父的童心未泯。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成语(或俗语、歇后语、诗句)的积累。“孩子们都知道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这个句子作者连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孩子们的举动,侧面突出表现了祖父的童心未泯。童心未泯:形容成年人还尚存天真之心。故由句子可想到“童心未泯”这个成语。
5.常常这样做是指? 为什么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 祖父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不是为了为难孩子,而只是一种情趣,更是一种幸福。
文章讲述了祖父与孩子们开玩笑,祖父生活悠闲,表现了祖父和蔼可亲,表达“我”对祖父的依恋与怀念,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提出两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即可。示例:(1)常常这样做是指? (2)祖父为什么常常这样做?常常这样做是指拿小孩的帽子并放在相同的地方。
五、1.①烧鸭子。 ②吃鸭子。 ③赶鸭子。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概括。结合“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秫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可概括为:①烧鸭子②吃鸭子③赶鸭子。
2.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整只烧鸭任‘我’吃”“把手上的油擦在大襟上”“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可知,B、C、D看出“我”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3.画横线的句子: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疼爱 画波浪线的句子: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可以体会到祖父对我的疼爱。
4.烧鸭子。
【解析】本题考查了如何拟题。本文写了祖父给我烧鸭子以及我故意赶鸭子去井边,表现了我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祖父对我的疼爱。故题目还可为:烧鸭子。
六、1.盈 嫩
【解析】本题考查是对字形的考查。注意书写准确规范和区分形近字,根据词意和词性区分多音字,字形书写准确规范即可。轻盈,注意不要写出 “莹”。
2.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淡雅(或平凡)。
【解析】本题考查衬托手法的作用。“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3.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题在读文时,注意能概括地表达蒲公英特点的语句。第2段妈妈的话“它从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概括了蒲公英的特点。
4.蒲公英 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从上述语句可见,从上小学走到大学,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蒲公英有关。“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从妈妈的语言和行为可体会到她希望“我”像蒲公英一样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既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体会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飞来飞去”写出了“我”上学时走在路上的轻盈和愉快,结合全文妈妈对子女期待的主题,表现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进取的情景。
6.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有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此类题既要回答其表面含义,又要结合文章主旨挖掘其深层含义。“会飞的蒲公英”表面写出了蒲公英种子会飞的特点,深层是表现了山里母亲对子女飞出大门,飞向更广阔天地的期待。
7.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根据文中对母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孩子飞出大山的期待,如第2段妈妈说的话“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第8段“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每一个山里母亲的期待也正同“我”的母亲的期待一样,希望孩子飞出大门,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