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位育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位育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26 16: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位育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 历史学科
试卷所有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满分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清代历史学家钱大昕总结校勘工作所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的资料时说:“凡所校定,必考稽善本,证以他书,即有朋后进之片言亦择善而从之。”这表明了他判别史料真伪的原则是
A.以理服人 B.无证不信 C.条分缕析 D.孤证不立
2. 下列文物中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最为重要作用的一项是
A B C D
3. 12—13世纪欧洲大学兴起,法学与神学一样成为大学重要的课程,学校中对罗马法的研究一时盛行。出现这一状况的最根本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西欧城市经济的复兴
C.希腊罗马时代传统教育的影响 D.罗马法的思想深邃、体系完备
4. 下列以年号为纪年方法的是
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兴” ③“贞观之治” ④“开元盛世”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5. “五代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持有这一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 墨家
6.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7.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材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开明专制 D.自由平等
8. 建立在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实验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A B C D
9. 下列符合列宁说的“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东方的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的典型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对这段的较为准确的理解是
A.只有除旧,才能布新
B.只有破除落后思想,学习先进思想才能真正救国
C.只有引进先进思想,武装国人头脑才能挽救中国
D.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国
11. 1944年7 月,蒋介石曾接到一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电:“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此密电报告的内容是关于
A.雅尔塔会议 B. 华盛顿会议 C. 布雷顿森林会议 D. 联合国制宪会
12. 决定雅尔塔体制建立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战后联合国的成立 B. 美苏的军事经济实力
C.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13. 下列哪项不能证明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
A. 马歇尔计划实施 B. 杜鲁门主义抛出
C. “北约”组织成立 D. “华约”组织成立
14.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苏联在战略上弱于美国,突出表现在
A. 出兵阿富汗 B. 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C.古巴导弹危机 D. 推行“新思维外交”
15. 1949年初,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6.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已形成
C.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17. “欧洲共同体”由三个组织合并组成。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组织的是
A. 欧洲经济共同体 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 欧洲煤钢共同体 D. 欧洲关税同盟
18. 如果撰写一篇专论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 五十年——雅尔塔体制的生与死 B. 新思维——东欧政治版图的变化
C. 非洲年——独立运动的不断发展 D. 过渡期——后冷战的问题与挑战
19. 观察右图,体会寓意,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 第一次柏林危机 B第二次柏林危机
C东欧剧变 D 德国统一
20.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标示是
21. 在冷战期间美苏没有直接对峙的是
A. 北约和华约的对立 B. 柏林危机
C. 朝鲜战争 D. 古巴导弹危机
22.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解放华北全境的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3.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停止了存在。这一事件标志着
A.与苏联性质相同的独联体诞生 B.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终结
C.多极化世界格局的真正出现 D.世界和平共处美好时代到来
24. 我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25. 观察右图,作为史料,该“股金证”票据,可以证明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历史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史
C. 民国时期的股票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史
26.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淞沪会战,其结果是
A. 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27. 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立了
A. 生产资料国有制 B. 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
C. 农民土地所有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 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最终确立 B. 新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的确定 D.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29. 1954年宪法和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 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 规定的公民义务不同
C. 规定的社会形态不同 D. 规定的公民权利不同
30. 建国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向小康、齐建国、李文革、周跃进等。如果这四人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序,那么居第三位的最有可能是
A. 齐建国 B. 向小康 C. 李文革 D. 周跃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31. 史料的分类(12分)
史料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对下列图片的有关内容,按规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油画《开国大典》A 土地房产所有证B 余光远《1978 大转折》C
浮雕《百万雄师过长江》D 1978年邓小平访日照片E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F
(1)历史材料:
文艺作品:
(2)原始史料:
间接史料:
32. 中国的伟大成就(18分)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政治、法制、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深圳特区 A图 B图 C图
(1)请整理、描述A图、B图和C图之间的关系。(6分)
(2)填写B图描述的会议对中国发展的变化及影响(12分)
方面 变化及影响(相关史实)
①党的思想路线 ①
②外交方面 ②
③经济建设方面 ③
④工作重心改变 ④
33. 崭新的世界格局(10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一格局的原因。
34. 西欧一体化(20分)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苏格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2002年,欧元正式在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盟12国流通。
2003年,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
2005年,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一体化进程陷入僵局。
2007年12月13日,再次扩大后的27个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里斯本条约》,2009年《里斯本条约》的生效为欧盟重启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法律保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特点(6分)
材料三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材料四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当时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4分)
材料五 欧盟的成立建立在一系列的超国家机构基础上。比如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由于集体决策机制,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 —一姜艳霞《从欧洲债务危机看欧元区的制度困境》
(4)依据材料五指出造成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制度困境。(2分)
(5)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结合上述材料及回答,谈谈你的看法。(4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C B A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B A D B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C A B C A C D
二、非选择题
30.史料的分类(12分)
(1)历史材料:BCEF
文艺作品:AD
(2)原始史料:BEF
间接史料:ACD
31. 中国的伟大成就(18分)
(1)A图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B图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的准备;B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中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C图反映了1980年党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四地建立特区。
(2)
方面 变化及影响(相关史实)
①党的思想路线 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2分)
②外交方面 确立全方位外交(2分)
③经济建设方面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办经济特区、(加入世贸组织)(6分)
④工作重心改变 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2分)
32. 崭新的世界格局(10分)
特点:美苏两极格局不再独大,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发展。
原因:20世纪70年代,美苏间展开激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军备竞赛,美国自身经济实力开始下降;西欧地区,欧共体的成立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日本从60年代起经济高速发展,1968年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经济大国,冲击美国霸主地位;第三世界国家兴起,发起“不结盟运动”,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3.
(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2) 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从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欧洲一体化在困难和挑战中前进;持续时间长;规模逐渐扩大;建立超国家权力机构。(任意3点)
(3)目的:加强欧洲政治经济合作,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摆脱美国控制);提高国际影响力。
(4)集体决策机制难以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2分)
(5)看法一:挫折或倒退。欧盟成员众多,内部难以协调;各国利益争夺;制度弊端。看法二:加强。欧盟成员众多,实力强大;有克服危机的经验;欧洲一体化发展到相当程度。(4分,任一看法均可,但仅表述观点不给分)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A B C D
1954年12月16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