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声与电磁波
【基础作业】
1.(2024·宁夏)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2.(跨学科实践)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3.(2024·眉山)下列中华古诗词中涉及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
A.“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在任何时候都属于乐音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闻犬吠”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军队中号声就是命令,关于号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号声是由司号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士兵通过声音的响度分辨出号声
C.司号员利用号声传递信息
D.号声属于超声波
5.(2024·唐山模拟)关于声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B.超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D.车间工人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6.(2024·邯郸模拟)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使用“声控门锁”时,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的 。“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和“高”是指声音的 。
7.(2024·辽宁)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道:“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琴声的音调变 ,琴声通过 传至人耳。
8.(2024·邢台一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 ;狗的叫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据声音的 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
【素养作业】
9.(2024·自贡)2024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们用中国大鼓、排鼓等乐器打响开场表演《鼓舞龙腾》,铿锵有力的鼓声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噪声
B.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演奏时敲击不同位置的鼓面,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D.敲击鼓面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0.(好题·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11.(2024·上海)如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小申敲打小棍,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申开始研究,如表所示的是同一铁棍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表中数据不影响做题)
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
L/cm 5 10 15 20 25
f/Hz 700 500 400 300 250
(1)判断同一铁棍长度L与音调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
(2)小申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 Hz,则该乐器的长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cm。
12.(好题·跨学科实践)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肥皂膜左右 。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4)在上面实验中,肥皂膜破裂,表明声音能传递 。
13.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a)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A”“B”“C”或“D”)。
(2)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3)如图(b)所示,这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的音调相同的图是 ,响度相同的图是 。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C
6.响度 音色 音调
7.低 空气 8.声音能传递信息 空气 音色
9.B 【解析】 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乐音,故A错误;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演奏时敲击不同位置的鼓面,振动频率不同,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敲击鼓面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10.A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故A正确;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与音调无关,故B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响度的大小,故C错误;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
11.(1)随着铁棍长度的增加,音调逐渐降低,故铁棍长度L越长,音调越低
(2)大于
【解析】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铁棍长度的增加,音调逐渐降低,故铁棍长度L越长,音调越低。
(2)乐器长度为10 cm时,音调为500 Hz。小申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 Hz,则该乐器的长度大于10 cm。
12.(1)振动
(2)振幅
(3)人耳与声源的距离
(4)能量
13.(1)A、D
(2)不可行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3)甲、乙 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