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70分,历史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现存最为雄伟的胡夫金字塔,所使用的石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原高约146米,巍然耸立,给人以坚不可摧、高不可攀的印象。据此能够获得的信息是( )
A.古代埃及的土地肥沃 B.古代埃及受外族侵扰
C.古代埃及的历法先进 D.金字塔体现国王权力
2.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
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印度 中国
古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梵文 甲骨文
A.对外交流的需要 B.生产生活的需要
C.记录战争的需要 D.祭祀祖先的需要
3.《汉谟拉比法典》明确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计量单位)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向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类酒妇应被检举。”该规定旨在( )
A.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 B.强调保护私人物权
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 D.说明法律的普适性
4.他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并且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领域。材料评述的“他”是( )
A.亚里士多德 B.汉谟拉比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5.初三同学在学习某一历史专题时整理的资源包内有下列图片。据此判断,学习的专题是( )
象形文字图 楔形文字图 摩亨佐·达罗遗址图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古代亚洲文明 D.古代非洲文明
6.“第一,古希腊是一个奴隶制社会,十分之九的人不是‘公民’,并不在‘民主’的范围内。第二,在希腊数百个城邦中,伯里克利式的雅典民主是一个特例,在雅典自己的历史上,也只存在了几十年;至于在其他希腊城邦,比如斯巴达,则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制度。”材料表明( )
A.古希腊不存在民主政治 B.古希腊民主的优越性
C.古希腊民主的局限性 D.只有雅典存在民主政治
7.“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谚语。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掷铁饼者》 《米罗的维纳斯》
A.罗马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斥着暴力
C.当时许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文化涌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8.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生活当作获取荣耀和享乐的契机,而不是作为一条通向永恒的幸福或永远的地狱之路的过渡阶段。这一变化说明( )
A.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只知追求享受而不思进取
B.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人们都不再相信永恒的幸福和永远的地狱
D.天主教会阻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9.下面是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对某一历史人物的看法,请你根据他们的观点,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
印第安人 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 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欧洲人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A.麦哲伦 B.迪亚士 C.达·伽马 D.哥伦布
10.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出现是大学学术自由稳定的基础。中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由此出现了一大批行会团体以及形成了民主自治的观念,这就使得大学产生就带有自治的特色。这一观点说明( )
A.民主自治是大学产生的基础 B.经济繁荣是大学产生的基础
C.城市发展促使大学进步 D.学术自由推动城市自治
11.罗马的经济主要依靠奴隶,帝国晚期,由于奴隶处境日益悲惨,丧失了生产兴趣,且奴隶人口不断减少,劳动力严重短缺,由于长期依赖奴隶劳动,也使公民成为寄生阶级。这表明罗马帝国的危机是( )
A.奴隶制危机 B.民主政治危机
C.外族入侵危机 D.统治者措施失当
12.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此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13.下图为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对比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形成的方式是( )
A.暴力革命
B.宫廷流血政变
C.颁布法律文献
D.自上而下的改革
14.16世纪,西欧出版的《世界地图集》最初有69幅地图,之后的十几年间又增加了82幅,很多是之前尚未涉及的地区。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手工工场出现 B.资本主义萌芽
C.新航路的开辟 D.进化论的提出
15.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手段是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 B.殖民扩张促进世界物种大交换
C.列强从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 D.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历史原因
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453年,阿拉伯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 】 改正:
(2)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
【 】 改正: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又延续了近一千年,最终被阿拉伯帝国灭亡。
【 】 改正:
(4)1588年,英国打败了葡萄牙的“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庄园),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孕育法兰克社会民主与自治的精神、产生了权力和义务的规范,日后成为欧洲文明的精髓。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日本统治集团中的革新势力认识到唐朝均田制为日本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契机。他们将豪强贵族占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变为国家“公地”、“公民”,然后交给“公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国家征得“租”(稻谷)“庸”(劳役)“调”(土物产品)。于是,部民奴隶转化为封建国家的农民,奴隶主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封建的国家土地所有制。
——王军友《大化改新性质博弈论——兼论日本律令时代的封建性》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兰克文明的精髓,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精髓”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改革后土地所有制的转变。(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法兰克王国与日本革新势力巩固统治的举措中,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秩序最根本的两大特征,一是名义上“一统天下”的基督教教会体系,或称“教会帝国”,一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这两大体系奇怪地结合在一起。
——计秋权《欧洲中世纪秩序的瓦解与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在许多方面成为它的继承人,它早已形成一套类似帝国的组织机构,拥有强大的组织力量。罗马教会承担起了许多先前由帝国履行的政治职责它通过保留罗马的管理体系,不仅执掌着对罗马城及其周围领土的控制权,采用罗马的管理方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着教会在意大利、西西里、撤丁、高卢和其他地区的财产,而且维修罗马的公共建筑,移民到荒地,给穷人发放粮食救济,以及给军队发饷这类事务,都由教皇的官吏来安排;甚至于抵御蛮族入侵,与侵略者谈判等,也都由教皇负责
——《丁共通语与欧洲的分与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说中世纪欧洲是统一的。(4分)
(3)在“教会帝国”之前,西方世界也曾实现统一,你认为是在什么时期 (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走向近代的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九年级(1)班同学以“社会的巨变”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绘制思维导图——了解经济之变】
(1)第一组同学绘制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维导图,请填写①②③对应的内容。(4分)
任务二 【提炼资料观点——阐述世界之变】
(2)第二组同学搜集了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变化的大量资料,并整理成如下内容展示学习成果,请围绕“新航路开辟”提炼一个观点,阐述如下内容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A A C D B D C A C C C A
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1)× 把“阿拉伯帝国”改为“奥斯曼帝国”
(2)√
(3)× 把“阿拉伯帝国”改为“奥斯曼帝国”
(4)× “葡萄牙”改为“西班牙”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1)精髓:民主与自治。主要表现:庄园法庭具有司法权,处理庄园内部事务;城市取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2)转变:从奴隶主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封建的国家土地所有制。
(3)启示: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力量,要坚持改革与创新。
18.(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立起许多蛮族小国;法兰克王国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的结果。
(2)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地位至高无上,举足轻重,某种程度上维系了欧洲的“统一”。罗马教廷不仅有强大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经济上拥有最多的土地,还垄断了文化教育,控制了人们的精神。
(3)罗马帝国时期,即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①租地农场 ②手工工场 ③市民阶层
(2)观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阐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原产于美洲的辣椒、西红柿、玉米、花生、土豆等作物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亚洲,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则被引人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如美洲的商品销往各国,中国的商品销往欧洲;新航路开辟将旧大陆的病菌等带人新大陆,造成了新大陆居民的大量死亡,人口急剧下降,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欧洲殖民者开始了罪恶的贩奴贸易,使得人口在各大洲之间大规模流动。
结论: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