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和免疫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判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判断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关键是看该措施针对的是哪一类群体。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及时处理患病动物等;对健康人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加强锻炼等;其他如勤洗手、勤通风、环境消毒等均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易错训练】
1.夏季是细菌性痢疾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某校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剩余饭菜。引起该传染病的细菌和学校采取的预防措施分别属于( )
A.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B.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C.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2.如火如荼的“阳光体育”活动,目的是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灭病原体
3.小明在哥哥患上红眼病后不久,因为和哥哥合用一条毛巾擦脸,也患上了“红眼病”,则小明在患病前后属于( )
A.传染源、传播途径 B.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易感人群、传染源 D.病原体、传染源
4.某学校为快速有效地阻断甲流传播,采取了每天晨午晚检、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等措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晨午晚检措施,有助于及时控制传染源
B.对患者隔离治疗,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C.进行校园环境消毒,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D.此种疾病会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
5.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感染会引发急性肠胃炎,政府号召大家搞好饮食卫生,处理好粪便和分泌物。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此举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 C.消灭病原体 D.控制传染源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关键是看该免疫是否是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包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人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包括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易错训练】
6.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餐饮业人员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B.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
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 D.健康人接种甲型流感疫苗
7.为了预防狂犬病,目前,在被狗咬伤或抓伤后,需要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接种的疫苗和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8.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百日咳的主要途径是注射百日咳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日咳疫苗属于抗原,疫苗在体内能引起非特异性免疫
B.百日咳疫苗属于抗体,疫苗在体内能引起特异性免疫
C.百日咳患者应居家隔离,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百日咳爆发期间,戴口罩是为了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
9.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对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流感病毒,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呼吸道黏膜可抵御流感病毒入侵,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C.流感病毒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抵御病原体,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D.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对流感病毒的抵御,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10.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B.人体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消灭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C.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细菌属于病原体。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某校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剩余饭菜,其防护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答案:B
解析: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凡是对病人或疑似病人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
B.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运动增强体质、接种疫苗等。故在中小学中倡导开展了“阳光大课间”活动,目的是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符合题意。
C.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故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不能消灭病原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C
解析:小明因为和患红眼病的哥哥共用擦脸毛巾,也患上了红眼病,表明小明患病前缺乏对红眼病的免疫力,因此在患病前属于易感人群,患病后属于传染源。
故选:C。
4.答案:A
解析:AB、在甲流传播期,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午检,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B错误,C、进行校园环境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是控制传染源,C错误。D、甲流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不会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A。
5.答案:A
解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政府号召大家搞好卫生,处理好粪便和分泌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6.答案:C
解析:ABD、是后天获得的免疫,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都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7.答案:B
解析:注射的流感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是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8.答案:D
解析:AB、百日咳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百日咳疫苗的目的是产生抗体,其产生的抗体只对百日咳病毒有免疫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给人体接种的疫苗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AB错误。
C、百日咳患者属于传染源,因此居家隔离百日咳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C错误。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百日咳爆发期间,戴口罩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错误。B、呼吸道黏膜可抵御甲型流感病毒入侵,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错误,C、甲型流感病毒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抵御病原体,是出生后才有的,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正确,D、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叫特异性免疫,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A错误。B、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消灭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并不是免疫能力越强越好,免疫过强会出现过敏反应,C错误。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D正确。故选:D。